趙熹
摘要:在落實初中化學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我們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時間,但是,我們仍然要將“耗時耗力”的實驗教學當做主要的內容之一。作為初中化學教育者,筆者認為,在引領初中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讓學生見識化學知識的科學性,要幫助學生生成學習的興趣,當然還需要讓學生生成應用科學知識的體驗。作為一線的初中化學教育者,筆者認為,優化實驗教學對于解決現存問題,對于改變學生的認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極大幫助。
關鍵詞:優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方法
作為一線的初中化學教育者,筆者認為,我們需要用最有限的時間,引領學生不斷地增長見識,引領學生生成科學探究的體驗。在落實初中化學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這種看起來最“耗時耗力”的教學方法,其實是最貼合“科學性”的,也是最適宜的初中學生的發展規律的。筆者認為,相比其他學段,相比其他學科,化學學科可以讓學生“生成十萬個為什么”,也能讓學生“解讀十萬個為什么”。我們需要用這種“動腦、動手”的方式,讓初中學生生成科學素養。那么,如何才能優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呢?本文中筆者對此進行了分析。
一、改變對“實驗”教學的認知
筆者認為,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喜歡探究科學”,但是,他們未必知道為什么要探究科學。對于初中化學教育者而言,他們明了化學實驗的應用價值,但是,他們卻“缺少開展實驗的時間”,所以,師生都能感受到需要學好“化學實驗”,但是,他們都因為各種主觀、客觀原因而放棄了“實驗教學”。筆者認為,化學是以實驗探究為基礎的學科,一是不少教師怕麻煩,用講實驗替代做實驗,用演示實驗代替探究性實驗,甚至用視頻代替實驗。二是有的化學教師、化學實驗員由一人承擔,時間緊,任務重,實驗時間與教學時間不能有效安排;準備實驗太匆忙、不充分。三是有的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學生人數較多,實驗室少,無法滿足每個學生動手做實驗,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進入實驗室之后不好管理。四是部分學校實驗器材補充不及時,儀器老化,儀器質量有待提高,影響實驗效果。凡此種種,導致學生難以參與實驗過程,探究性實驗教學從時間上沒有得到保障,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難以訓練提高。有的實驗即使做了,但由于教師指導不到位,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該看什么,只是一味的湊熱鬧,實驗結束后連最起碼的實驗現象都不能準確表達,更不能對實驗原理進行遷移,對于實驗錯誤操作帶來的危害不明不白,懵懵懂懂,使得實驗效果大打折扣。
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學段的學生群體而言,讓他們生成學習的興趣,他們才有完成學習任務的動力。而科學探究活動不同于其他學習活動,學習者必須擁有極強的學習興趣,必須擁有科研探究精神,必須擁有探究的方法與能力。他們才能越來越接近“科學家”。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興趣是“基礎”。基于此筆者建議,我們要注意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主要目標。如簡單的化學趣味實驗,現象獨特、鮮明,對學生視覺產生極大的沖擊力,讓學生倍感好奇,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如在生活中我們發現,紫色卷心菜遇醋變紅,于是我就引導學生設計由蔬菜、花瓣提取酸堿指示劑及變色范圍測定的方案,然后學生動手實驗,并取得了成功,學生興奮不已。又如焰色反應產生的五顏六色的火焰顏色;銀鏡實驗中附著在試管壁上美麗銀鏡……這些神奇美妙的化學現象都會成為學生探究的源動力。
三、應用問題教學
實驗活動不是“體力活動”,而是一種“腦力活動”。在面對初中學生開展實驗教學時,如果是純體力活動,只會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讓初中學生小看化學知識的科學性。在這一方面筆者提出的建議是,我們要注意讓問題教學融入實驗教學,進而讓初中學生在“動腦、動手”能力都不斷地提升。例如我在給學生做噴泉實驗時,分析實驗原理設問:從物理學角度分析,噴泉是如何形成的?有的學生會分析出燒瓶內外產生了壓強差,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形成噴泉;接著問:為什么燒瓶內外會產生壓強差,說明什么?學生會想到因為NH3極易溶于水才導致壓強差的產生。由此引申,那么能與H2O形成噴泉的氣體還有哪些?Cl2、CO2等是否一定不能形成噴泉?這樣四個問題步步設疑,步步深入,使學生熱情高漲,效果良好。
四、讓學生把握知識的內涵
學校教育環境與現實環境之間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在開展學校教育時可以發現,我們的最大優勢是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搜集信息,獲得相關的學習體驗。當然,現實的學習環境之間也有極大的優勢,它可以讓學生在大環境中見識真正的科學。作為初中化學教育者,筆者認為,我們要注意將學校教育環境與現實環境進行整合,幫助學生把握知識的內涵。筆者建議,我們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一些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從實驗現象中獲得具體明確的認識,了解概念和規律是怎樣在實驗的基礎上得出的,從而加深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通過做實驗還可以使學生體會如何探究問題。如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為什么選用碳酸鈣和稀鹽酸?用硫酸代替鹽酸、用碳酸鈉代替碳酸鈣行不行?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操作進行驗證,通過對比分析,得出選用碳酸鈣和稀鹽酸是最佳方案。只有合理安排、精心設計、耐心指導,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在實驗技巧、知識應用、觀察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切實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創造欲望。
綜上所述,在落實初中化學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將實驗教學作為基礎,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注意引領學生在“探究”科學的過程中,解讀“十萬個為什么”,生成“十萬個為什么”。在這一過程中,筆者建議,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動手、動腦”過程中,生成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俊.嘗試初中數學實驗挖掘課堂亮點[J].理科考試研究,2016,23(16):18.
[2]湯加紅.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