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江 王家濤 劉子銘
摘? 要: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過程中,采用微課能夠更好地展現詩歌之美,提高了詩歌教學的成效性。因此,應該從課前預習、課內和課后3個階段進行微課教學,不僅要制作精良的微視頻,也要開展豐富多樣的詩歌活動,從而為更好地實現高中詩歌微課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微視頻? 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 審美教育? 鑒賞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a)-0147-02
詩歌鑒賞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對建立學生歷史文化意識、培養學生人文素養、鍛煉學生文本分析能力有重要作用。詩歌鑒賞應當注重學生個體對詩歌中蘊含思想感情、人生哲理的體驗,但由于學生對詩歌鑒賞缺乏興趣,而教師又重語言剖析輕體驗與感悟,并未真正發揮出詩歌的審美教育功能。在教育現代化的當今,為了提高詩歌鑒賞教學質量,微課教學法的應用則成為有益的嘗試。
1? 微課在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1.1 課前預習階段
預習階段運用微課,主要是以詩歌鑒賞教學目標為導向。結合具體的詩歌鑒賞內容,從考點入手,借助現代教學設備與軟件制作微視頻,要求學生運用微視頻預習即將要學的詩歌,建立對詩歌內容的初步印象。微視頻的特點在于微和精,一般時長為5~8min,也有10min的,最長不宜超過20min。因此,在選擇微視頻內容時,需合理篩選重點、難點知識,如重點詞句、意象意境、人物思想、人物性格、修辭的含義與作用、表達方式、表現手法、題材特征、內容情感、常用技法、語言風格等,對其進行有效整合,并以多元化的方式對其進行呈現,如文字加圖片、圖片加動畫、文字加動畫、動作加視頻等。值得一提的是,課前預習中的微視頻只是用來幫助學生認識詩歌的大致內容的,不需要教師深入講解某個知識點,或者是講完所有的知識點,只需要大概講解幾個知識點或交代詩歌的作者、寫作背景、體裁等基本內容即可。另外,教師可以將需要學生深入學習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在視頻最后呈現,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以促進學生思考。
1.2 課中知識內化階段
講解過程中運用微課,主要是以微視頻課件為工具,開展探究式的自主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以針對學生在預習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結合當堂教學的重點、難點知識提出層進式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該詩在意象意境、內容情感、語言風格、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的特別之處。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當要求學生精讀詩歌,并圍繞詩歌開展審美教育,充分發揮詩歌鑒賞的美育功能,逐漸達到教學目標。此外,為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把控課堂教學方向,教師也可使用導學案或研學案輔助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活動。憑借微課“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特點,不僅可以壓縮更多的教學內容,而且還能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整合教學資源,從而令學生的鑒賞眼界更加開闊。
1.3 課后鞏固階段
所謂得法于課內而得益于課外,學生詩歌鑒賞水平的培養離不開課后的鞏固延伸。利用課余時間,同樣可以利用微視頻課件梳理鑒賞方法或者進行詩歌群文閱讀,將此階段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回顧,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方法技能。其次,還可以通過微課來創新作業設計形式,以精彩紛呈、生動有趣的活動來代替書面作業。如積極開展詩歌知識普及活動、詩歌朗誦比賽、詩歌交流會、詩歌接龍等,通過營造讀詩、品詩的氛圍,令學生樂在其中。不僅如此,在課后還需要將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堂學習情況以及學生自己總結的詩歌鑒賞學習經驗等拍攝成視頻,并展現給學生,通過學生互評、小組自評、小組互評等教學評價活動,同學生一起分析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個人特色和缺點,并幫助學生解決整個詩歌鑒賞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逐漸突破重點難點知識。
2? 微課在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教學中的運用實踐
2.1 具體實踐方法
2.1.1 制作與上傳微視頻
教師在制作課后鞏固階段用的微視頻時,可在視頻第一部分通過學生學過的詩歌向學生展示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即“找→析→聯→明”。學生在初讀后先找意象,再分析意象的表層含義與深層含義,然后結合詩歌主旨分析詩人為什么要描繪這一意象,最后指出意象的作用與效果,最終明了詩歌的意境及詩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人生哲理。在視頻第二部分可展示非典型性的詩歌鑒賞題目,讓學生利用此方法對詩歌進行鑒賞,并回答相應的問題,在視頻第三部分對題目中的意象進行拓展,給出表意相同或相似的意象,以豐富學生的詩歌鑒賞知識。視頻制作完成后,編輯視頻題目并上傳至班級QQ群進行保存,通過群公告及全員@要求學生進行觀看。
2.1.2 開展詩詞鑒賞活動
微視頻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只是在詩詞鑒賞教學中起輔助作用,而并非詩詞鑒賞教學的全部教學內容。對于教師來說,運用微視頻開展詩詞鑒賞活動,重點還是要關注活動本身,而不是對視頻內容的學習。例如,在階段性的詩歌教學結束后,學生已有一定的詩歌鑒賞基礎,積累到了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題材、不同描寫手法、不同時期詩歌的風格。此時教師將學生所學的、積累到的詩歌進行歸納總結,制作成微視頻,利用微視頻開展詩歌接龍活動,就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規則如下:第一個同學說出兩句詩歌,要求第一句有意讀錯一個字,在第二句中用一句詩歌將前面古詩所改的字加以解釋,如“人面不知何處去,梅花依舊笑春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并對兩句詩歌進行鑒賞,以此類推。而當學生進行不下去的時候,教師播放微視頻對學生予以提示,確保游戲能夠順利開展。
2.2 視頻制作實例
例如,在視頻第一部分通過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展示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鑒賞第一步,找意象,詩歌中的意象有寒蟬、長亭、蘭舟、暮靄、楊柳、月等;第二步,分析意象含義,這些意象是詩人別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現;第三步,結合詩歌主旨分析詩人描寫這些意象的意圖,描寫這些意象主要是渲染“傷離別”的環境;第四步,分析意象所呈現的意境及詩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詩中的意象都是用來表達離愁別緒、依依不舍之情的,整首詩歌主要表現的是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以情境交融、虛實結合的手法寫了難以割舍的離情。視頻第二部分出示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提出問題“聯系上闕,理解‘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一句蘊含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情感?”“從虛實結合的角度賞析詩歌的下闕。”要求學生運用視頻第一部分內容對詩歌進行賞析,并回答問題。視頻第三部分對送別類的意象進行拓展,并給出相應的例句,以豐富學生鑒賞送別類詩歌的知識。如空間意象亭、灞陵、南浦、渡口,時間意象日暮、黃昏、月夜、清晨,事物意象楊柳、雨、秋、月、酒、子規等,例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謝亭離別后,風景每生愁”“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等。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運用微課,應當從實際教學內容入手,合理篩選并整合視頻內容,制作滿足課堂教學需求的微視頻;同時利用微視頻開展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及多樣化的詩歌鑒賞活動,充分發揮詩歌鑒賞的審美教育功能并豐富學生的詩歌鑒賞知識;必要時使用導學案或研學案加以輔助,從而實現微課與詩歌鑒賞教學的有效結合,顯著提高詩歌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 雒曉亮.微課在高中詩歌鑒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現代語文,2017(8):95-96.
[2] 馮麗化.專題式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開發應用——以古代詩歌鑒賞教學為例[J].語文月刊,2017(7):66-69.
[3] 孫秀艷.探析微課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