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燕
摘 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各高校要想為社會輸送高素質創新型人才以滿足當前我國社會發展和用人崗位的人才需求,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在校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眾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學活動中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因此,高校想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需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結合,以便為大學生未來的就業、擇業打下基礎。針對上述內容,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徑,以期能為我國高校的未來定位與發展有所啟示。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就業
從近年我國高校開展思想教育活動的實際情況來看,思想政治教育無論是在實踐教學方面還是教學理念的更新方面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戰略部署。十八大以來,中央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為深化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基本遵循。在此背景下,有關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成為當前我國社會發展和高校發展的重要內容,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是我國高校有效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的重要手段。基于此,筆者認為研究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我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創業平臺。由于人才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所以各高校需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建設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此基礎上,還能夠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針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各高校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使其在創業過程中明白是非,對相關事物進行正確判斷正確思考,有助于提高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由此可知,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相結合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大學生未來的就業擇業打下基礎[1]。
(二)有助實現高校雙創人才培養目標
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而言,其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并且涵括了有關馬克思主義和創新精神等教育理念。高校在對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時,最主要的目的便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為大學生未來的就業、擇業打下基礎。簡言之,就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有效提高高校就業率和高校人才的素質。因此,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促使大學生在未來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掌握創新創業的規律與特點,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學生未來的擇業、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2]。
(三)有助于提高高校核心競爭力
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不僅能夠創新高校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還能夠有效促進思想政治課程與其他課程創新融合,以使教學資源達到優化升級合理配置,進一步推動高校與社會之間實現無縫對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存在的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而且在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相互融合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一)領導認知偏差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認知存在偏差,得不到他們的高度重視。加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事關教務、學工、團委、科技、產業等多部門,目前基本是齊抓共管、多龍治水的局面,所以工作的布置、落實、督導等往往不到位。
(二)理論成果寥寥無幾
近年來,雖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呼聲很高,但是兩者之間還是處于相互游離的狀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經過多年的摸索研究,已經基本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理論體系,創新創業教育也隨著近年來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快速發展而卓有成效,但是系統研究兩者融合的成果幾乎少之又少,所以能有效指導二者融合的理論依據很少。
(三)兩者的融合途徑極為單一
目前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創新創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單一,教師并沒有注重對意識、觀念的深化,從根本上培育大學生科學精神涵養和提升人文素養,促進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他們往往照本宣科,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方式,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極少與學生進行互動,長此以往,學生學習提不起興趣,學習效率低下,綜合素質的培養又從何談起?
(四)考核方式過于簡單
筆者通過了解發現,一些開展創新創業課程的學校只是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教育而存在,因此創新創業教育在學生中的認知度并不是太高。加之考核方式過于簡單,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關注度較低。同時,由于實踐環節匱乏,學生將創新創業理解為一門理論課程,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另一種形式。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
(一)在教育理念上的統一
想要促使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者之間相互協同發展,需要統一兩者的教育理念,為其發展奠定基礎。在此過程中,首先需要確定正確的導向,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進行探討,確定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人實現全面發展,這也是衡量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其次,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能夠為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為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形成正確的認識打下基礎[3]。結合當前各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活動的具體情況來看,由于高校沒有加深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導致此教育活動最終淪為形式。基于此,各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時,應該加強重視,積極響應我國創新理念,為高校生未來的就業、擇業打下基礎。
(二)在教育內容與方式上的協同
要有效提高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對高校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是主要途徑與手段。由于創業活動自身具有一定的風險性與挑戰性,因此要求開展創業活動的相關人員自身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除此之外,還要具備獨立決策的能力。因此,高校必須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創業者在開展創業活動時,自身還需要具備較強的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創業者的朋友和家人也會給予一定的幫助,因此,從某種角度而言,高校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還是為了培養學生回饋社會關心的意識,最終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4]。
在培養學生個人品質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高校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個人品質,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并非一帆風順,因此,創業者自身具備實事求是的精神至關重要,各高校只有加強對學生個人品質的培養,才能為其創新創業活動打下基礎。
除了上述內容之外,各高校還應該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增加學生的相關創業教育案例,以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探討,總結創業活動的相關經驗與教訓。此外,為了使學生在創新創業活動中具備一定的道德觀念與法律知識,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進行熏陶,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商業道德[5]。
(三)在實踐活動中配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始終貫穿實踐活動是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標與手段。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充分領悟思想政治理念,最終將思政課堂中的相關理念轉換為自身的感悟,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同時,通過讓學生參加勞動等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時,充分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發揮優秀校友和杰出企業家的紐帶和橋梁作用,通過學術講座、心與心對話的形式,為有意向參與創業創新項目的學生提供較高層次、科學合理的專業輔導。例如,對獨特風格的計劃書的設計、對設計計劃細節問題的處理與完善、對創新方案的實施困惑、創新計劃的資金難題等進行專業的指導。高校要定期對畢業生進行跟蹤調研,特別是有重點、有目的跟進、追蹤創新創業大學生的現狀與動態,必要時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幫助。此外,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創新創業競賽等活動的積極經驗和典型做法,促進成果轉化落地,并積極引導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及時申請國家專利,或在專業網站等進行成果的宣傳與推廣。
四、結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還是創新創業教學活動,都是當前我國高校教育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未來的就業擇業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還有助于學校完善自身人才培養體系。高校想要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首先應該統一兩者的教育理念,其次統一兩者的教育方式與教育內容,最后,在實踐活動中充分融合創新創業理念與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這樣才能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打下基礎,為其未來的就業、擇業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楊兆宇.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34(11):6-8.
[2]李永橋,諶丹陽,古松.淺談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18(1):17-20.
[3]黃靜.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12):87-89.
[4]汪文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35(8):112-114.
[5]楊兆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點突破[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33(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