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剛 趙明洲 陳媛莉


[摘? ? 要] 當前電力技術和管理正處于快速發展和變革時期,在能源結構調整和電力體制改革新形勢下供電可靠性管理工作需進一步統籌規劃,導入精益管理理念,研究構建供電可靠性管理體系,通過將可靠性相關業務有機統一到一個總的體系中來,打造可靠性管理“一盤棋”,以促進投資效益、運營管理水平和客戶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 供電可靠性;體系構建;精益管理;運營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21. 055
[中圖分類號] F273;C931?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9)21- 0139- 04
通過深入分析公司可靠性管理現狀及影響客戶停電時間的主要因素,從電網結構、管理提升和科技進步等方面制定提高可靠性重點舉措,著力推進網架結構優化,提升設備質量,狠抓配網精益化運維,推進新技術應用,持續深化規劃建設、生產運行、客戶服務環節的協同機制,實現可靠性管理水平和指標的持續提升。可靠性重點提升方向具體如下:
(1)網架設備是根本,堅強的網架及高質量的設備是實現高供電質量的基石,是實現“兩精兩優、國際一流”的必經之路。
(2)精益管理是保障,提升配電網運維水平,降低故障率;提高配電網綜合停電管理水平,有效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提升電壓合格率,充分發揮電網和設備應有的潛力。
(3)技術進步是關鍵,大力推廣應用配電網帶電作業、配電自動化、無人機巡視、機器人作業、搶修App等科技成果和先進技術手段,提升配電網運維效率與工作質量。
(4)信息化是助推器,積極推進生產域配電網相關信息系統及GIS的深化應用,依托“云大物智移”等信息化新技術,全面支撐精益管理與精細服務。
2? ? ? 體系構建框架
依據“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供電可靠性為抓手,兼顧成本效益最優”的基本原則,參考國內外可靠性管理先進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借鑒廣東電網公司安全風險管理、資產管理等成熟體系的管理方法,圍繞基礎管理、電網規劃與建設、系統運行、設備運維、科技創新與應用、客戶服務等重點業務領域,全面梳理可靠性提升關鍵管控要素,著重強調可靠性的評估、管控措施的落實及總結回顧。可靠性體系構建框架如圖2所示。
可靠性工作體系包括:組織管理、人力資源、供電可靠性管理、規劃與建設、系統管理、設備管理、科技創新與應用、客戶管理、評價與改進等9個管理維度,在每個管理維度內明確與可靠性相關的業務活動、需重點管控的業務節點及工作事項,將可靠性管理要求充分融入各相關業務管理要素,提高可靠性管理的協同效益。可靠性體系各管理維度業務管控要點概括如下:
(1)組織管理單元由宗旨、權責界定、法律法規要求、目標指標、機構與人員配置、文件體系、數據管理要求、溝通與推廣八個部分組成。重點明確企業供電可靠性管理的價值和方向、工作理念、工作職責、權利和義務;建立目標與指標管理體系、數據管理機制等基本原則。
(2)人力資源單元由領導、人員選聘及能力與意識提升、認可與激勵三個部分組成。重點明確企業各級領導應培育并建立以人為本的思維、客戶至上的思維、系統思維、變化與發展的思維,體現可靠性的領導力;建立選聘及能力與意識提升機制,提升員工供電可靠性管理意識與技能。
(3)供電可靠性管理單元由區域劃分、可靠性數據、策略、管控、信息化支撐五個部分組成。重點關注應建立機制通過系統分析與策劃、制定策略、強化過程管控,確保供電可靠性控制措施的有效執行;通過信息化促進供電可靠性管理規范化及標準化,實現業務管理流程、數據信息化,提升可靠性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4)規劃與建設單元由規劃與可研、項目設計與實施兩部分組成。重點關注應以供電可靠性為總抓手,開展電網規劃與可研工作,從源頭管控規劃建設對電力生產、客戶供電的影響;建立機制保障設計質量、物資供應,控制施工進度和質量,分析評價工程設計、物資供應、施工質量對供電可靠性提升的效果。
(5)系統管理單元由電網風險管理、綜合停電管理、故障快速復電、運行方式管理、并網管理、調度與監控六個部分組成。重點關注應從電網危害因素識別、電網風險評估實施、電網風險概述、電網風險管控策略與方法等方面建立機制,識別電網運行潛在風險,為控制電網風險提供依據;建立綜合停電管理機制,規范設備計劃停電工作;建立并網管理機制,控制配網發電設備(含分布式新能源)、配用電設備并網及電網聯網運行過程的安全風險,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6)設備管理單元由設備狀態監測、設備狀態評價及風險評估、新設備投運、設備臺賬管理、應急管理、運行分析六個部分組成。重點關注應建立設備狀態監測管理機制,掌握設備狀況和供電能力;根據設備可靠性評估管控策略,基于設備、電網風險、供電可靠性開展計劃性的設備運行與維護工作;建立應急管理機制,確認潛在的事件或緊急情況,確定應對措施,減少突發事故或事件對客戶的影響;建立運行分析機制,對照技術標準,分層、分級對設備運行狀況進行綜合與專題分析,強化分析結果的應用與回顧,提高設備可靠性。
(7)科技創新與應用單元由科技創新、配網自動化與通信、帶電作業、帶電檢測與在線監測、應急電源五個部分組成。重點關注建立科技創新管理機制,研究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打造“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智能電網;健全完善配網自動化、帶電作業、帶電檢測與在線監測、應急電源等技術應用配套的管理、技術標準,確保新技術應用成效。
(8)客戶管理單元由客戶數據管理、客戶接入管理、用電檢查、客戶溝通管理四個部分組成。重點關注應建立客戶接入管理機制,識別和評估客戶供電可靠性需求;加強用電檢查,做好客戶服務,協助客戶做好設備維護,減少客戶設備故障出門;完善客戶溝通管理,掌握客戶狀態,提升客戶滿意度。
(9)評價與改進單元由檢查、評價、管理評審、糾正與預防四個部分組成。重點關注應建立檢查機制,識別可能影響供電可靠性的因素與條件,并依據影響程度差異化加以控制;建立評價機制,評估供電可靠性標準工作體系運行績效,確保體系的全面性、充分性和運行的有效性;建立統一、正式的糾正與預防系統,確保糾正與預防行動的有效實施。
3? ? ? 結? ? 論
為應對新形勢下廣東電網公司內外部環境變化趨勢,針對可靠性管理現狀突出問題構建的供電可靠性管理體系,系統化地提出了供電可靠性工作相關業務的管理目的、管理途徑與管理要點,為深化可靠性精益管理與技術創新開展的管理規范和技術標準建設提出了工作指引。在后續可靠性體系實施應用階段需重點開展體系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制定體系評價標準,強化對工作落實情況的跟蹤評價,實現體系的落地執行與應用。
主要參考文獻
[1]鐘連宏,湯壽泉,胡志廣,等.供電可靠性管理工作手冊[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2]黃劍.電力系統可靠性全過程優化管理體系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5.
[3]陳炳生.供電企業可靠性綜合管理的評價體系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