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光孝 陳忠良
摘 要 大學英語課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必須主動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和信息化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的新需要。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設計必須遵循語言教學和學習規律,同時充分考慮學校類型、層次、生源、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等因素。“三位一體”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以大學英語系列課程為核心,同時營造書院泛在英語學習環境,建立英語創新競賽的促學機制,并注重發揮三者的協同效應。
關鍵詞 大學英語 課程體系 書院 創新競賽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大學英語作為大學外語教育的最主要內容,是大多數非英語專業學生在本科教育階段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覆蓋面廣,對于促進大學生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要求我們為高校大學生提供優質英語教育。
1大學英語課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距離“使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未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使用英語,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發展的需要”的要求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與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頂層構建和實踐操作有直接關系。課程體系構建和課程設置是教學目標在學校課程計劃中的集中表現,是對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所做的安排和規定,屬于課程內容實施前的頂層設計。“預則立,不預則廢”,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構建和實踐應用已成為我國大學英語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大學英語教育工作者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探索,各高校在構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比如東南大學在課程體系構建方面的總體思路是大學英語教學四年不斷線:在一、二年級開設精讀、泛讀、聽力和會話等課程講授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在三、四年級設置高級語言技能、文學文化和專門用途三個模塊的后續課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英語語言、中外文化和多學科知識融為一體作為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以“三套車”框架把大學英語課程建設成英語學習和技能訓練、跨文化交際以及通過英語獲取多學科基礎知識的一門綜合性的、多功能的課程。
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越來越深入,《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鼓勵學校開發、利用數字教育資源,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面臨著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大學英語課程設計必須主動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主動適應信息化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的新需要。在新的形勢下如何構建切實有效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優質外語教育,把大學英語建設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歡、切實受益的課程成為了大學英語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責任。
2“三位一體”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構建
課程體系的設計必須遵循語言教學和學習規律,合理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和課時,同時應充分考慮學校類型、層次、生源、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等因素。大學英語教學必須服務于學校的辦學目標、院系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綜合以上因素,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建設以大學英語系列課程為核心(包括基礎、提高、發展三個層次,通用英語、通識英語、學術英語三個課程群,必修課、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三個課程類型),同時營造書院泛在英語學習環境,建立英語創新競賽的促學機制,并發揮三者的協同效應,最終構建完成以動態開放、銜接有序、特色鮮明的“核心課程+書院泛在英語學習環境+英語創新競賽”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學英語課程體系。
2.1核心課程
該課程體系的核心為大學英語系列課程,具體包括基礎、提高、發展三個層次,可以分為通用英語、通識英語和學術英語三個課程群。從課程類型看,三個課程群可以分為必修課、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三個課程類型。經過合理設計與科學組織形成的綜合、統一、有序、高效的課程集群是“三位一體”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核心內容。
通用英語課程群包含了:(1)必修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以“產出為導向,學生學習成效為驅動”,設置了涵蓋基礎、提高、發展三個等級的多門課程(通用英語A,B,C,英語辯論,高級英語視聽說,英語報刊選讀等),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意愿結合考核成績選擇不同課程;(2)選修課程:為英語基礎較弱學生提供的基礎強化課程,以及以產出為主的寫作與翻譯課程;(3)夏季學期任選課程:以提升學生的國際化能力和有效促進學校國際化發展為目標,所開設課程包括了目前主流的出國英語類考試。
通識英語課程群為限定選修課程,涵蓋文明、文學、文化和交際等方面的多門課程供學生選擇,比如跨文化交際、英美國家概況、英語話中華、英語詩歌名篇選讀、英美經典短篇小說選讀、英語語言與文化等,主要目的在于增強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提升其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這一交流工具,除了學習、交流先進的科學技術或專業信息之外,還要了解國外的社會與文化,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意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學術英語課程群為基礎較好學生的限定選修課程,以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學術交流能力、專業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綜合提升為目標,學生可以通過學習與專業或未來工作有關的學術英語或職業英語,獲得在學術或職業領域進行交流的相關能力,包括通用學術英語課程和學科英語系列課程。
三個課程群分塊教學,并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三位一體”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核心部分,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性學習的需要。
2.2書院泛在英語學習環境
為了整合和挖掘各類通識教育資源,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搭建實現均衡教育、學術文化交融、學生個性拓展的泛在通識教育平臺,學校制定了包括文史哲經典與世界文明、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政治經濟社會與法律、美學與藝術欣賞、跨文化溝通與表達、工程領導力與實用知識與技能等七大模塊在內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方案,與此同時,學校依托學生公寓已經建成六個特色書院,每個書院的定位和特色不同,目前正在探索“書院+學院” 協同育人的泛在通識教育模式。從目前學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包括的七個模塊來看,其中的文史哲經典與世界文明、跨文化溝通與表達、美學與藝術欣賞以及實用知識與技能四個模塊與大學英語系列課程有很高的契合度,這也將是“三位一體”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重要發力點。為促進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泛在英語學習環境和氛圍的進一步形成,精心設計的依托書院進行的系列化英語講座、沙龍及短期課程將是英語與書院融合的主要途徑,這將作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第二課堂”作用,有效彌補目前大學英語課時與頻次縮減而造成的學時不足問題。
2.3英語創新競賽
從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和人員保障等方面入手,建立英語創新競賽的長效機制,發揮好英語重要賽事比如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演講/閱讀/寫作比賽等重要賽事的引導作用,真正發揮英語創新比賽的以賽促學、以賽促練和以賽促進的目的。
3結語
“三位一體”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構建深入分析和評價信息化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考核方式以及課程群之間的交互影響關系,提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優化設計方案,完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建設。做好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設計工作,為學生提供優質外語教育,一方面可以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另一方面可以滿足學生專業學習、國際交流、繼續深造、工作就業等方面的需要,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有助于學生樹立世界眼光,培養國際意識,提高人文素養,同時為迎應全球化時代的挑戰和機遇做好準備。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山東省本科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三位一體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構建及實踐研究”與2017年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重構與教師發展互動機制構建研究”(項目批準號:17CWZJ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劉貴芹.高度重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努力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02):279-282.
[2] 吳鼎民,韓雅君.通識教育視界下的大學英語“三套車”框架構建[J].外語電化教學,2010(0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