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心
【摘要】在教育改革發展的背景下,素質教育逐漸成為了教育中的重點,尤其是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要從開展審美教育出發,幫助學生掌握聲樂技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基于此本文針對高校聲樂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進行了簡要闡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審美教育;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要從落實審美教育出發,在響應國家教育改革要求的基礎上來做好聲樂教學創新,幫助學生掌握聲樂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確保學生能夠更好的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找出生活中存在的美。因此教師要做好學生審美教育工作,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高校聲樂教學效果。
一、高校聲樂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意義
隨著人才培養力度的不斷提升,對審美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開展審美教育時要從突出聲樂教學優勢出發,做好審美教育滲透工作,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確保聲樂教學的專業性。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做好教育理念更新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來開展審美教育,將徐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第一,培養學生的欣賞與創造美能力。在音樂作品中融入了作者的思想特點,而這也就成為了音樂這一藝術的靈魂受災。因此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要從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入手,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情感,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現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的目標。所以說在聲樂教學中要從樹立正確教學目標出發,借助審美教育來引導學生發現其中存在的美,在感受美的基礎上來創造美,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1];第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日常教學中需要學生對聲樂技能進行反復訓練,且這種訓練有著長期性的特點,只有通過持續不斷的訓練,才能讓學生在表演中熟練使用各項技能,提升表演效果。但是從另一層面來講,在這種長期的技能訓練中,很容易出現訓練方式單一與枯燥等現象,這樣也就加大了學生的抵觸心理,降低了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因此針對這一現象,在教學中要從落實審美教育出發,確保學生能夠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行有效的技能訓練,感受到聲樂中存在的美,從而產生出學習聲樂知識的欲望。所以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要從開展審美教育出發,確保學生能夠產生出學習主動性,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在訓練中掌握專業知識,提高后續表演的質量[2]。
二、在高校聲樂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措施
(一)借助樂器開展審美教育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涉及到了比較復雜的教學內容,如樂器教學、演唱技巧教學以及理論知識等。因此在聲樂教學中引入審美教育就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挖掘,選擇有價值的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掌握樂器知識。樂器作為教學中的重點之一,教師要從發揮樂器優勢入手,真正將樂器與審美教育結合在一起,以此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樂器,在加深學習印象的同時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感受能力。當學生對樂器產生出深刻的印象后,也就可以在演奏中通過樂器來提高自身感受,從而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可以說聲樂演唱中是需要樂器來參與的,且樂器表演質量的高低對聲樂演唱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當樂器與聲樂表演能夠實現完美的融合,那么也就可以確保演唱者能夠高質量的完成聲樂表演,提升演唱的意境,確保聽眾能夠產生出心理共鳴。當伴奏與聲樂表演難以契合時,那么勢必會降低演唱氛圍,最終也就影響到了表演的質量。如在開展《青花瓷》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借助現場演示的方式來組織學生學習,同時也可以發揮出多媒體優勢,通過給學生播放出相關的視頻,以此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感受,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鋼琴、笛子伴奏的重要性。通過從學生的親身感受出發,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營造出濃郁的學習氛圍,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展示出其他樂器伴奏對歌曲展示的影響,如當使用架子鼓進行伴奏時,往往會造成歌曲本身的意境受到影響,難以讓聽眾產生出共鳴。因此,在教學中要從樂器展示出發,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聲樂作品時掌握歌曲中的意境,從而在領悟意境美的基礎上來感受美。在意境展示中,就可以從培養學生創造力與審美能力出發,最大限度發揮出樂器教學的指導作用。確保學生能夠在掌握不同樂器特點的基礎上來提高學習效果。此外在教學中還要從表演動作與情緒變化出發,利用肢體語言來展現作品內容,并通過有效的訓練來掌握樂器演奏技巧,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實現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目標[3]。
(二)培養學生審美意識
在開展聲樂教學時要從聲樂技巧出發,借助有效的教育措施來培養學生聲樂技巧,提升對聲樂技巧教學的重視度。在現階段發展中聲樂集體課有了明顯增加,且在教學中不僅可以向學生傳授聲樂技巧知識,也可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從指導教學出發,借助聲樂技巧來幫助學生掌握氣息運用技巧,確保發音吐字上的精準性,以此來提高表演效果。音樂中的重點就是聲音,只有保證聲音的準確,才能展現音樂魅力。因此在開展審美教育時,要求教師要先對學生的聲音特點進行分析,以此來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然后要從教學情境出發,指導學生掌握聲樂技巧,并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聲樂作品中的內涵與情感,確保學生能夠產生出共鳴。所以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要從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出發,采取有效方法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在日常教學中也要從不同渠道入手,展現出聲樂規律與特點,借助有效方法來提升學生感受,讓學生在對比學習中來形成審美意識。如學生在學習《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這一歌曲時,就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出相關視頻,并借助不同的歌曲延長方法來激發出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展示完視頻后就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組織學生對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進行對比,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實踐可以看出,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與鑒賞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要從聲樂技巧教學出發,做好指導教育工作,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滿足學生學習需求[4]。
(三)開展聲樂表演教育
首先,在開展聲樂表演教學時要采取有效教學方法,做好樂器與聲音技巧教育俄融合,確保教學的科學性。通過有效的樂器伴奏能夠凸顯表演者的聲音特色,同時也可以在表演中形成濃郁的教育氛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樂器教學工作,也要掌握學生特點,在觀察學生的基礎上來幫助學生掌握表演技巧,最大限度提升學生在表演中的感染力,實現提升學生藝術修養與審美能力目標;其次,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要從美的思想灌輸出發,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思想層次,發揮出審美教育的作用;最后,在表演中要從服裝搭配等方面出發,實現與聲樂表演的全面融合,為學生營造出濃郁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如學生在學習《圖蘭朵》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借助樂器、服飾等來提升學生的感受,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這一歌劇表現,提高表演的觀賞性,實現優化審美教育目標[5]。
三、結語
總之,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要從審美教育優勢出發,采取有效教學方法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在教學中要做好審美教育引入工作,提高教學質量,保持學生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滿足教育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范文霞,劉國平.關于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研究[J].好家長,2017(20).
[2]楊天宏.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研究[J].大舞臺, 2014(5):203-204.
[3]高茵.高校聲樂教育與審美教育的融合研究[J].大眾文藝,2015(16):230.
[4]常超,龐志娟.音樂審美與高校音樂審美教學融合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1):98.
[5]仇博.高校音樂教育與音樂審美[J].戲劇之家,2017 (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