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全國高校都出現了擴招現象。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聲樂特長,作為藝考生進入高校。由于聲樂的社會普及性,學習的便利性,現已成為音樂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面對每年都在增加的聲樂特長生,以及普通大學生的音樂鑒賞課程,傳統的聲樂教學方法顯然無法滿足現狀。因此,提高聲樂教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通過訪談法和專家咨詢法,發現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出對應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改善目前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
【關鍵詞】傳統;聲樂教學;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所謂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獲得既定的教學目標所采取的各種方式和方法的總和。得當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教學能力的提升,聲樂教學也是如此。就聲樂教學而言,它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在多個領域都可以表現出來。知識和技能可以通過聲樂教學體現出來。一般而言,技能性源自于知識性,所以,要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具體問題,預設破解聲樂教學問題的基本思路,要根據具體的授課情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教學,以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高校聲樂教學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和中小學相比較,有很多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大的差異性就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心理和知識層面的不同。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
一、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理論知識不夠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讀大學的途徑越來越多,錄取分數相對越來越低,與此同時,國家新建了許多大中專院校。讀大學的機會越來越多的同時,生源的知識水平變的越來越低已成事實。聲樂教學是理論和技能相結合,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一個過程。通過走訪調查筆者發現,越來越多的聲樂課都是以技能訓練為基礎,把技能訓練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而忽略了理論學習的重要性。技能訓練多于理論教育,導致學生的綜合能力欠缺,理論知識無法支撐其專業技能獲得更大的提升,出現“高原反應”,停滯不前,無法突破自身學習的瓶頸。
(二)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欠缺
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日新月異。這就要求老師必須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隨時接觸新事物,補充新知識。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教師的知識水平僅停留在以往自己學生時代的知識層面,以自我為中心,主觀性、傳統性思想影響較大,對新的專業知識認識不夠全面,沒有及時進行客觀、深入、系統的“充電”,無法保持高校的聲樂教學與時俱進。
(三)課程設置有待完善
這一方面屬于學校的管理范圍。聲樂課程設置是否合理、科學,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好壞。聲樂教學并不僅僅只需要單一的學習聲樂,它與生理學、解剖學、心理學、物理學等都有很大的關系。就目前教學形式而言,課程的設置并沒有把這些輔助性課程安排進去,學校管理層不重視,教師和學生更沒有辦法很好地去學習這些必不可少的知識。
現代高效聲樂教學應根據聲樂課程自身的特點實施教學改革,根據聲樂課程的特點設置大小課堂,并將大小課堂結合起來,使高校聲樂教學取得更大的突破。
(四)學生對學習聲樂的興趣不足
近年來,新課改一直提倡素質教育,各個學科效果都十分明顯。但是,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顯然并沒有取得滿意的效果。舉例來講,高校聲樂課程課堂氣氛單調,教學方法如果還是陳舊,停滯不前,沒有創新,一旦老師忽略掉學生的自主意識,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忽略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就會出現現在很常見的一種現象:“學生喜歡聲樂,卻不喜歡上聲樂課”。
(五)培養方式比較單一
傳統的高校聲樂教學一般有以下幾種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模仿法、交流法、情境法等。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應當追求新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授課形式等,把多種因素考慮進去,然后在發揚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繼續去探索和發現更為有效的聲樂教學方法。
二、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注重理論學習,技能和理論相結合
理論指導實踐。聲樂學習是理論和實踐技能訓練相輔相成的,沒有理論基礎做支撐,學生的技能很難更進一步發展。當學生處于這個“瓶頸”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靜下心,把理論知識再復習、鞏固。只有提高了理論,才能在腦海中形成聲樂的大框架,有了這個支撐,技能才能進步。作為聲樂教師,要清楚聲樂教學的方向是服務于基礎教育,所以,不能只注重培養學生的演唱技巧技能,而忽視學生的理論修養,要在文化課、專業基礎課以及聲樂理論水平、教學能力等方面同時進行培養。
(二)提高聲樂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
作為高校聲樂老師,自身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毋庸置疑要掌握好。但是,聲樂理論和個人專業修養也要不斷提高。高校聲樂老師還需要潛心鉆研、認真分析每一首歌曲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個性與生活習性,以及作品的創作特點等,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最后才可知行合一。素養來源于理智的學習過程,融匯大量的知識才能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三)科學地設置聲樂課程
高校聲樂表演專業的必修課一般都有:(1)音樂學概論;(2)鋼琴基礎及即興伴奏;(3)合唱與指揮;(4)基礎和聲學;(5)曲式分析與歌曲寫作;(6)復調;(7)中國音樂史;(8)西方音樂史;(9)聲樂作品賞析;(10)歌唱語音等。這幾門作為必修課,要與選修課區別對待,需要強化其重要性,突出其專業課程的地位。現代高效聲樂教學應根據聲樂課程自身的特點實施教學改革,根據聲樂課程的特點設置大小課堂,并將大小課堂結合起來,使高校聲樂教學取得更大的突破。
(四)提升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高校聲樂教學同樣離不開學生對聲樂興趣的培養。要創新聲樂教學能力的培養方法,就要與時俱進,用新鮮事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高校聲樂老師要善于利用科技,借助科技手段更好地輔助教育教學。
(五)情感思維的培養和運用
尊重學生個性發展,著重培養情感思維。在聲樂演奏中,如果刻意為之,就很刻板、很人為、很僵硬。如果親身經歷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表達,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聲樂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有意識地激發、引導學生的情感,由感性情感再到理性情感,通過發掘這種思維,再加上聲樂老師用自身的經歷進行言傳身教,引導學生的學習情感思維,這樣就能很好地培養他們在聲樂教學中的情感接受能力、情感體驗能力、情感表現能力、情感控制能力、情感的再創造能力,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三、總結
高校聲樂教學是培養學生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作為一名高校聲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自我總結,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為聲樂教育事業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曹理,何工.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郭聲建.音樂新概念[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
[3]王善虎,殷岳.論聲樂演唱中的感覺與認知[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3).
[4]姜樂虹.淺談高師聲樂教學模式的多樣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6).
作者簡介:曹智武(1984—),男,漢族,湖南省郴州市人,講師,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