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偉
摘 要: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也要求高校教育跟上時代,培養出符合社會急需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本文從“植入式”人才培養模式為切入點,詳細闡述了植入式人才培養對于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以及高校自身發展的意義。作為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植入式”人才培養模式有其自身的優點,通過校企結合,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專業化的課堂體系設置和雙師型教育人才隊伍的培養等各種措施,來實現對植入式人才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產學研;植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湖北理工學院校級教研項目“大數據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創新性人才培養研究”(項目編號:2018C23)的階段研究成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更加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問題,尤其是針對企業需求來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各種人才。但是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科技成果的轉化。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涌出,但反觀教學領域,幾乎完全沒有利用到這些先進的科研成果來改善教學。同時,對于社會而言,大量的高校科研也止步于紙上談兵,根本無法進行實際的轉化,使科學技術成為真正的第一生產力。[1]
1 “植入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涵義及優勢
在全國高校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改革的浪潮之中,隨著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更多的高校領導者和教育者開始思考一種新的方式來解決這些逐漸浮出水面的問題。于是,一種“植入式”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教育方式被提出來了。筆者在這里簡單介紹一下“植入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涵義及其特點:
1)“植入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涵義。所謂“植入式”人才培養,就是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來全方面“打造”出完全適合企業人才缺口的市場急需人才。既然是植入式,就要突出畢業生在畢業之后能迅速適應企業的需求,進入工作崗位后能順利的開展工作,在最快的速度下為企業創造價值[2]。
2)“植入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筆者認為,它至少具有以下幾點優勢:(1)首先,它具有極強的針對性。植入式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企業不再是根據學校的專業來選擇人才,而是學校根據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需要來培養人才。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和一般的技能培訓不盡相同,它強調的是學校要根據企業發展的特點,帶有指導和創造性的為企業培養未來所急需的人才,而不是等到畢業以后再去適應企業或者只是在校期間考幾個證而已。這樣的話,就可以做到高校的人才培養和企業的實際需要能夠緊密的銜接起來。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一方面在學校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每個學期都可以抽出一段時間去企業檢驗自己的所學。這比只在最后一個學期再去企業實習的效果要好得多了。(2)其次,“植入式”人才培養模式改變了學生在校純理論的學習模式,真正做到了將書本上的知識和實踐中的操作緊密的結合在一起[3]。
2 “植入式”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措施
學校培養學生最終的目的還是要進入社會,將所學的知識為社會所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學生發揮自己所學的一個最重要的場所。通過引入“植入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來實現高校與企業的真正對接。
1)引企入校,針對當前市場需求由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除了高校要求的基礎理論教學之外,更需要進一步加入能夠勝任企業工作要求的教學目標。并讓各個教學院部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編制各個專業的教學計劃。使學生能夠在校期間系統的學習到基礎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專業技能知識。學生畢業時發雙證,不僅有學校頒發的畢業證,還有企業頒發的各種技能培訓合格證,真正做到一專多能。[4]
2)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校企雙方可共同打造專業教學資源庫。當前是一個信息社會,也是一個信息時代。不僅學生迫切需要學習新的知識,即使是高校教師,也是如此。在不斷的教學過程中,如果知識沒有和時代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教學內容就難免會和現實脫鉤。作為高校,在理論基礎知識上具有優勢,而作為企業,在知識的應用和創新上具有一定的優勢。所以由校企雙方共同構建的教學資源庫,可以更加豐富教學課堂的內容,為實現“植入式”人才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3)校企共同組建實踐教學基地。高校在沒有實現校企的完全合作前,想要找到合適的教學基地是比較困難的,而且也很難得到企業的配合。在產學研一體化的背景下,校企雙方合作緊密,休戚與共。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也直接關系到企業日后員工的職業能力和素養的高低,因此,一定會得到企業的大力配合。除了校方自己興建的各種實驗室和工作室,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益企業的資源和條件來培養和訓練自己的學生,使學生更能多方面,立體化的接受各種技能培訓,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5]
4)基于工作流程化的課程體系的設置和相關能力的培養。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學生在跨境電子商務工作中所需具備的知識體系在學校里必須全部得到學習和應用的機會。
5)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體系。在整個學生的在校學習過程中,始終做到教師和學生一起共同完成工作任務。以學生是否完成工作目標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主要標準。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完成工作學習目標。在評價學生的工作成績時,引入企業評價機制。不光完全依賴于教師的打分,更多體現在對現實工作評價的接軌。使學生能夠在校期間就能順利的完成大部分職場工作,并得到企業管理人員的好評。[6]
3 小結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高校越來越多的承擔起培養社會急需人才,并緩解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歷史重任。因但在我國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最后一個學期的實踐環節實際上存在“放羊”的局面。[7]這也說明許多高校迫切的需要對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在產學研的大時代背景下,雖然很多高校也努力實現校企地三方的合作,但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現象依然很突出。[8]所以在高校內推行“植入式”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存在的這些問題。由于產學研是依靠大學、產業和科研機構三者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共同完成,[9]所以在整個“植入式”人才培養模式中特別強調學校與企業的互動和配合,特別強調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能夠盡量接觸到企業中需要面對的真實情境,盡早的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這樣才算是實現了人才培養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許偉.國內外產學研結合模式發展狀況及啟示[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
[2]謝仁業.從從產學研合作到科教經互動[J].中國高教研究,2003.12.
[3]胡昌送,李明惠,盧曉春.美國產學研結合發展歷程與主要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年總第243期.
[3]陳玉明,劉玉霞.基于“校企融合”嵌入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4.25.
[4]申亞峰.探究產學研一體化模式 完善高校教育體系[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6.09
[5]田英姿,岳惠惠.產學研合作模式下的校企“嵌入式“實踐教學研究[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6.08.
[6]李貴炎.基于校企合作的“嵌入式”人才培養模式探析與實踐[J].職業技術,2011.03.
[7]袁倩.中國大學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人才模式[J].高等教育,2015.10.
[8]黃勁松.產學研合作的混合治理模式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5.01.
[9]邵景峰,王進富,馬曉紅等.基于數據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關鍵動力優化[J].中國管理科學,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