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波 蔣欣原
摘 要:隨著大學生創業熱潮的興起,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也就成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這也是決定大學生創業是否能夠成功的一個根本因素。本文的研究詳細的分析了大學生目前的創業能力現狀,其次對于大學生創業能力不足的表現及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對策。本文的研究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提升
基金項目:安順學院政法學院科研項目(項目編號:asxyzfxydxs201721)。
1 大學生的創業現狀
1.1 大學生創業的內涵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創業也成為了越來越多的人們實現自我價值、追究相關理想的一個重要方式。創業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創業是指團體或個人在不確定的風險環境當中整合相應的資源,創立新的經濟組織的過程。而廣義的創業是指人們在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實現自我價值,創造一番事業的過程和行為。而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研究的是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是指在校大學生根據社會發展的機遇創立企業,從事企業生產、研發、經營活動的過程。大學生創業與社會人員創業有著本質的不同。大學生創業主要是依據自身所具備的學科知識,從事專業型的產品研發、產品生產、產品服務的相關業務。知識技能含量較高,這與一些社會群體從事一些缺乏創新性的產品銷售型的企業相比,也有著本質的區別。
1.2 當代大學生創業能力的現狀
1.2.1 大學生對于創業的興趣和態度
雖然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仍舊處于初級階段,但通過調研可以發現大學生對于創業的熱情和興趣居高不下。通過對于500名安順學院的學生進行調研可以看出大學生對于創業有著較高的興趣。在回答“你是否想過自己要創業”這一問題時,有87.6%的同學表示想過,同時也有8.6%的同學表示沒有想過,另外有3.8%的同學表示無所謂。在回答“你對創業感興趣嗎”這一問題時,88.2%的同學表示感興趣,其余11.8%的同學表示不感興趣。
1.2.2 大學生對于創業的知識認識程度
在回答“你對創業方面的知識認識程度如何”這一問題時,有7.2%的同學明確表示對于創業知識比較了解,而有71.2%的同學則表示不太了解,同時也有21.6%的同學表示對創業知識不了解。由此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對缺乏對于創業知識的認識。
在對于問題“如果學校開設了對于創業的選修課程,你會選修嗎”的回答中,有81.2%的同學表示會選修,同時也有5.6%的同學表示看情況,另外有12.2%的同學表示不會選修該課程。由此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都對于創業方面的課程有著較多的渴望。
1.2.3 大學生對于自身創業能力的評價
在對于問題“你認為自己的創業能力如何”的回答中,有6.2%的同學表示自己的創業能力很強,同時也有13.4%的同學表示自己的能力較強,有57.2%的同學表示自己的創業能力一般,同時也有23.2%的同學表示自己的能力較差。由此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對于自己的創業能力并不是特別認可。
在問題“如果讓你管理一家公司,你能勝任嗎”的回答中,有7.%的同學表示自己能夠勝任,同時也有21.4%的同學表示不清楚。另外71.2%的同學明確表示自己不能夠勝任該職位。
1.3 當代大學生創業能力不足的表現
1.3.1 缺乏創業的熱忱和主動性
部分大學生之所以選擇創業是因為受到就業因素的影響。在不容易找到好的就業崗位時,選擇創業的大學生數量較多。在有了較好的工作機會時,選擇創業的大學生數量較少。同時一些大學生在創業時急功近利,希望能夠快速致富。缺乏長期的創業心理準備,面對困難缺乏持之以恒的堅持和應對。
1.3.2 對于自己的創業能力缺乏自信
目前大部分大學生對于自己的創業能力缺乏自信。一方面其渴望創業,希望能夠通過創業實現自己的價值。另一方面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應對創業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導致創業的失敗。這也使得這部分大學生對于創業的前景無法進行準確的把握,意志力不夠堅定,在是否就業與創業面前搖擺不定。
1.3.3 大學生學習呈現被動型
目前部分大學生在大學學習的過程當中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在遇到一些困難時不愿動腦,不愿努力學習,付出辛勞。學習一些專業知識時缺乏系統的學習,片面的進行思考進而時的學習的效果不大。另外部分大學生認為在大學學習的過程當中意義不大,只要不掛科就行。同時學習也只是為了文憑和考試,缺乏探究式的學習進而導致了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缺乏內心的主動求知欲望,進而使得大學生對于自身的價值認識不深刻。他們不善于思考和觀察,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每天只知道渾渾噩噩的應對教師和考試,不去體驗不熟悉的事情。在從事學習和工作時墨守成規,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放棄,這也使得這些大學生缺失了創業的魄力。
2 大學生創業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2.1 創業能力薄弱的原因總結
在多選題“你認為是什么原因導致大學生創業能力薄弱”這一問題的調研中,有87.2%的同學明確表示政府對于大學生的幫扶力度不大是造成大學生創業存在諸多障礙,進而導致其創業能力薄弱的一個根本因素。79.6%的同學表示在學校無法接受到創業方面的教育,從而使得學生的創業意識不高,創業想法不豐富。80.8%的同學明確表示家庭缺失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從而導致了大學生創業積極性不高。也有27.6%的同學表示不同的性別從而導致了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有所不同,如男性同學比女性同學的創業能力都要高出很多。31.4%的同學表示不同的年級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也會存在顯著的差異,如大三、大四的同學比大一的同學創業想法要更多一些。28.8%的同學表示不同的專業對于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也會造成影響,如經管類的同學創業積極性會比理工科類的同學創業積極性要高出很多。也有34.6%的同學表示目前社會大環境發展不佳,經濟發展面臨巨大壓力,從而導致了大學生的創業欲望不高。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對于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影響中,政府、學校以及家庭為影響大學生創業能力薄弱的三大主要因素。
2.2 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幫扶力度不大
大學生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不僅僅是擺在大學生和高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同時也是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社會現象,因此政府需要對于大學生的創業提供相應的幫扶。但就目前而言,政府對于大學生的創業幫扶力度不大。一方面表現為政府缺乏相應的政策扶持,包括目前政府并沒有在稅收、工商、保險、司法、投資基金等系統方面提供進制定相應的政策,以對大學生進行幫扶。同時即便是出臺了相應的創業政策,但在實施方面也并沒有積極的貫徹執行,這也使得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當中無法享受政府所提供的相應政策福利,進而使得大學生的創業面臨著一定的困難。
2.3 學校缺少創業教育方面的內容
在調研過程中可以發現目前學校缺少對于大學生進行創業方面的教育。在日常教學的過程當中,學校只是根據學生的專業情況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而對于創業方面的內容卻并沒有涉及。這也使得大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當中并沒有學習到有關創業方面的知識,從而導致了學生的創業意識不高,創業積極性缺失。同時在創業的過程當中也缺乏一定的認知,學校沒有對于大學生進行創業方面的教育,從而使得學生的創業能力不高。
2.4 家庭缺失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支持
大學生在高校學習的過程當中,家庭也沒有對于大學生的創業提供相應的支持和鼓勵。一些家庭主要是希望大學生能夠在畢業之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因此并沒有對于大學生的創業提出相應的期望與鼓勵。也正是家庭缺失了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從而導致了大學生在對于未來發展的過程當中缺乏了創業的意識,這都導致了大學生對于創業的積極性不夠。
3 探索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3.1 增強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幫扶力度
3.1.1 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要最大程度的對于大學生的創業提供相應的支持,就需要制定并完善相應的扶持政策,從而能夠從資金等方面來對于大學生的創業提供支持。如制定減免稅收、社會保障、創業貸款、創業援助等方面的政策,從而使得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當中能夠充分的享受各項政策的紅利。如通過制定減免稅收方面的政策,進而使得大學生能夠在創業之初享受稅收減免政策,這對于減輕大學生創業的資金壓力都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為大學生提供創業貸款等政策,可以使得大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其資金壓力,緩解資金的燃眉之急,從而使得大學生的創業項目能夠得到順利的實施和發展。
3.1.2 優化融資渠道
為減輕大學生在創業過程當中所面臨的資金壓力,政府相關部門可積極的借鑒西方國家在援助大學生創業方面所做出的相關經驗。如引導政府、社會、銀行三項渠道創立大學生創業基金,通過對于一些進行創業的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另外也可通過以下三種籌資方式來對于大學生的創業進行相應的援助。首先為政府或高校的貼息貸款,即在大學生創業的過程當中由銀行出資,政府或高校負責提供利息,進而減輕大學生的資金壓力。其次為信用貸款。大學生在高校學習的過程當中,學校可評選出青春創業之星或優秀大學生等,通過這些榮譽來作為無形資產對于大學生的貸款進行擔保。最后政府可建設創業園區。創業大學生通過在創業園區租場地可享受一定的資金優惠,進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大學生的創業門檻。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建立了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進而使得大學生在創業過程當中的資金壓力能夠得到相應的減少。
3.2 提升學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引導
3.2.1 建立教育培養機制
要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創業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創業的信心,學校應創設科學的創業培訓教育機制,進而使得大學生能夠學習有關創業的知識。因此在課程的內容方面,學校應開設創業心理學、創業管理學、企業管理學、市場營銷學、團隊合作、領導藝術等方面的課程。在課程學習的過程當中可相應的減少理論課程,增加實踐課程。鼓勵學生在假期的過程當中多走入企業,進行短期工作或者是進行社會實地調研等,進而為創業打下基礎。總之高校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只有加大對創業方面的教育培訓,才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
3.2.2 建立創業評價和反饋體系
為給予學生在創業過程當中提供指導,學校可組織成立創業協會。該組織對于學生的創業進行評價和反饋,從而給予學生在創業過程當中提供一些指導和借鑒。這也能夠給予學生在迷途中指明方向,使得學生能夠了解自己在創業過程當中所存在的不足與短板,進而在以后創業的過程當中相應的彌補這些不足,為創業的勝利打下基礎。因此學校相關部門應根據學生創業的具體情況給予科學合理的反饋,從而能夠針對學生的創業實際狀況給予一針見血的評價。這都可以使得學生能夠在創業的過程當中對于自己的創業之路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知,為以后創業的成功打下基礎。
3.3 加強家庭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力度
家庭教育對于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為最大程度的提升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使得大學生的價值能夠得到相應的實現,家庭應該對于大學生在創業方面提供相應的鼓勵與支持,包括灌輸大學生一種創業意識,使得大學生認識到只有創業才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自身的價值。同時當大學生提出創業想法時應給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勵,包括在思想、資金、創業項目上與大學生充分溝通和交流,詳細的解決大學生在創業方面的一些疑慮和困難,這對于促使大學生創業之路的擴展都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家庭的支持也是大學生心底最堅強的力量,它能夠給予大學生面對困難的勇氣,進而促使創業得以成功。
3.4 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以增強自身創業能力
3.4.1 提高綜合素質增加創新創業知識
在日常學習的過程當中,大學生應充分的提升自己有關創業創新方面的知識。這種知識不僅包含了創業方面的一些宏觀知識,包括企業管理、創業心理學等,同時也包含了自己在創業方面的一些更為專業的知識。如對于學習廣告設計專業的同學來說,其在創業的過程當中會希望能夠在廣告設計方面有所發展。因此其就需要對于廣告設計的一些專業知識,包括一些軟件的使用、廣告設計的宣傳等有一個根本性的認識與了解。只有這樣具備了相應的知識,才能夠給大學生的創業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這也是大學生創業得以成功的一個根本所在。
3.4.2 參與創新實踐活動提高創業能力
在高校學習的過程當中,一些高校會創設學生處方管理、自主經營的科技服務公司,如建立學生超市、食堂、家教服務中心、教育培訓中心等。在這些實踐平臺上,學生進行管理并獲得相應的收益,這都是一種微小版的學生創業活動。因此學生可在高校學習的過程當中充分的利用這些渠道,積極的投入到創業過程當中,通過參與這些創新實踐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當然積極探索并開展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模擬實驗,參考的形式有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比賽、創業實踐教學、走訪企業、兼職體驗等等多方面的形式。通過學校的指導,既豐富了大學生的理論基礎,又同時進行了創業模擬實驗,能夠快速激起大學生的創業興趣和創業動機,并激發大學生去學習更多創業知識。
4 總結
總之為最大程度的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提升大學生創業的信心。政府、高校和家庭應聯合起來,最大程度的給予大學生在創業方面一些支持和鼓勵,從而使得大學生能夠對于自己的創業之路有一個根本性的認識與了解,這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成功能夠打下良好的基礎與保障。本文認為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政府應對大學生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包括優化融資渠道等,從而減輕大學生在創業方面的一些壓力。同時對于高校而言,應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引導,通過建立教育培訓機制、建立創業評價和反饋體系,進而使得大學生的創業之路更加的順遂。而對于家庭來說,應對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支持,包括在思想、資金、創業項目上與大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充分的解決大學生在創業方面所存在的一些疑慮和困難。只有這樣才能夠增強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使得大學生的創業興趣、創業動機等得到最大的激發。
參考文獻
[1]張金體,周峰,王言.大學生創業知識現狀及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40).
[2]張慶國.心理素質培養對高校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
[3]楊宏偉.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6.
[4]呂榮.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及發展創業教育相關性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
[5]許德濤.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13.
[6]王丹.創業環境、創業效能和大學生創業意愿關系的研究[D].安徽:安徽財經大學,2015.
[7]彪曉紅.個性化教育視角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研究[D].陜西:長安大學,2016.
作者簡介
何靜波(1996-),男,漢族,貴州省赤水市,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蔣欣原(1987-),女,侗族,湖南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倫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