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靜蓮
摘 要:一直以來,作文教學都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環節,而學生的寫作能力直接影響其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學生參與作文課堂教學的熱情,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不斷提高。本文針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開作文教學進行了相關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究
一 依托信息技術,變被動為主動
現如今,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現代媒體手段,與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相符合,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自然而然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成為輔助教師教學的重要工具。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與主題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情境中,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點燃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從而讓他們從被動學習狀態轉為主動學習狀態,從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同時,將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相結合,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發散學生創新思維,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的作文寫作范圍更加廣泛,進而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
以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主題為“介紹一種事物”的寫作為例,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些常見的事物,并讓學生相互探討每一種事物的主要特點。這樣既能刺激學生感官,讓學生產生直觀的視覺沖擊,又能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獨特體會,從而激發學生想要“寫”的欲望,進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及質量。
二 發展學生個性,培養閱讀能力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養成寫日記的良好習慣,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日記的指導,可以是對上學路上所見所聞的記錄,也可以是對重大節日活動的記錄,亦可以將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的精彩片段記錄下來,并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感想或體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記日記習慣,為其后續的個性化作文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其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助于學生作文能力的同步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與興趣愛好,引導學生展開個性化閱讀活動。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都能獲得相應的鍛煉與提升。同時,在閱讀之后,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仿寫和續寫訓練,有助于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交流活動,鼓勵學生相互分享自己對文本閱讀的理解,大膽介紹文章的寫作思路、結構及語言特點等,以此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最后,作文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寫照,因此真正高質量的作文,并不會使用過于華麗的語言,只需要有真實的生活體驗。所以,教師在教學中,為了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優秀”作文,導致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出現“假、大、空”的現象,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優秀范文的寫作手法及文章結構等方面,讓學生“有話說,有話寫”,使其深刻認識到作文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尤其是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參與各種活動,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以及春游等活動,也可以鼓勵學生適當參加家庭聚會等活動,以此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加深學生對真實生活的感悟,從而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積累,促進學生個性化作文能力的培養。
三 評價多元化,提高寫作興趣
作文評價在培養學生作文興趣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學生保持長期的寫作熱情。因此,在實際寫作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斷豐富對于作文的評價方法,評價主體要多元化,既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作文評價時,先讓學生在寫好作文后進行自我評價與修改,之后是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最后是教師評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表揚作文優秀的學生,使其產生強烈的成就感;挖掘中、下水平學生作文中的閃光之處,如精彩語句、用詞巧妙等,提高其寫作熱情,增強其寫好作文的自信心。這樣,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在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中,真正愛上寫作文,真正從“要我寫”轉變成“我要寫”,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與綜合素養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積極探索創新作文教學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作文技巧及修改方法,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不斷提升,從而讓學生真正愛上作文,喜歡寫作,繼而在以后的學習中寫出更好的文章。
參考文獻:
[1]熊利榮.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3):66+78.
[2]安曉霞.寫出個性,拒絕千篇一律——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學周刊,2019(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