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有來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的一門主要學科,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具體,教師還要注重課堂提問,通過提問幫助學生梳理重點、難點知識,教師要將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向學生講解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入手,對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策略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要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要注重課堂提問,提問要具有啟發性,使學生在思考中學會數學知識。下面,我就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策略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一 多媒體教學使數學課堂更加有趣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數學中抽象的圖形知識,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提高小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借鑒網絡上的大量教學資源進行備課,使數學課堂更加充實。多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彩畫面,提高學生的空間意識,使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有助于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我使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的圖像,并提問學生: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我使學生觀察正方形和長方形,并提問學生: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我使學生觀察梯形,并提問學生:梯形有什么特點?我出示了一些四邊形,使學生找出哪些是平行四邊形,哪些是梯形?并提問學生: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多媒體教學的方式更加直觀、形象,便于學生理解立體圖形,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 課堂提問增加小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課堂提問,教師在提問時要結合重點、難點知識,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積極思考。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在課堂中教師要創設探究的學習氛圍,從而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把握好問題的難度,使學生經過思考后能夠回答出來。課堂提問可以引導小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并有效地分析問題。
例如,“數學廣角-植樹問題”這節課主要是使學生理解一條線段的兩端都要植樹的特征,并能夠運用規律來解決問題。我提出問題:一條小路長100米,每5米栽一顆小樹苗,問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樹?我把4名學生分為一組,小組成員拿出小棒擺一擺,我提問學生:你們一共擺了多少個小棒?我使學生數一數小棒,看之間有多少個空隙?我又問學生:間隔和樹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我又提問學生:在20米的公路旁栽樹,每隔5米栽一棵樹,請設計一份植樹的方案并說明理由。我組織學生以擺小棒的方法來演示,并想一想間隔數和栽樹的棵樹之間的關系。通過提問使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便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數學聯系生活,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數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教師在講解數學時可以給學生舉一些生活實例,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引入生活問題,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營造生活化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節課時,我舉了生活中的一個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加減法知識:1.小明去買水果,買了5.7元的香蕉,買了3.5元的梨,小明買水果一共花了多少元?? 2.小明和媽媽去買雞蛋和豆腐,買雞蛋花了10.2元,買豆腐花了2.5元,買雞蛋比買豆腐多花了多少錢?對此,學生用5.7+3.5=9.2元,10.2-2.5=7.7元。小數的加減法在購物時經常被用到,學生學會計算小數的加減法,就能準確地計算出自己在購物中花了多少錢了。我又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小麗去超市購物,買了3.5元的練習本和一支2.5元的筆,媽媽給了小麗20元,問售貨員應該找小麗多少錢? 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生活中這樣的情境是非常常見的,超市收銀員要計算出找給顧客的錢數。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得出要先算小麗一共花了多少錢?用3.5+2.5=6元,再用20-6=14元,最后得出結果。通過計算找零,學生自主學習了小數加減法,并歸納出計算方法。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地意識到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長學生的見識,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在數學教學時要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究,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使小學生積極思考數學問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魏淑芬.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0):80.
[2] 林烈.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