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這要求學生在英語閱讀中不僅要能夠理解、概括和分析語篇,還要學會運用批判性思維,比較和探究語篇的文化內涵、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態度,并通過合作學習和展示交流,提升綜合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英語;合作閱讀;評價方式
一 傳統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及不足
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沖擊下,弊端日益明顯,尤其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教學模式缺乏活力,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的英語閱讀課上,教師一般在導入閱讀話題后,就開始按部就班地依據學案指導學生做題,而學生被動片面地接受知識,忽略了知識的實際運用。同時師生間缺乏充分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無形中被阻斷,閱讀課堂教學較為沉悶,課堂學習效果不佳。
其次,過分重視語言知識的輸入和閱讀技能訓練,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方面重視不足甚至被忽略。
最后,評價主體和評價模式單一,未能充分發揮評價的反饋作用。傳統英語閱讀課堂上,評價主體基本為教師,學生甚少參與評價環節;評價模式側重以答題為主的終結性評價,缺少形成性評價,同時忽略評價為教和學服務的目的,不能充分發揮其對于教和學的促進作用。
二 合作閱讀模式及其評價方式
針對傳統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結合當前課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根據學科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筆者認為,要改變傳統英語閱讀課程教學的不足,需要把握好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個體三個方面的關系。所以,筆者基于合作——探索——總結升華的思路,與教研組成員共同開展了高中英語合作閱讀模式的實踐研究。通過近八個月的課堂實踐和多次測評,根據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前后測成績對比,證實該模式能切實有效提升學生閱讀水平和整體學習能力。
在具體的實踐中,該模式以小組合作閱讀形式開展,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每周安排一節分享展示課,每次課由4個小組負責展示。課前,教師按閱讀興趣與水平對班級進行分組,安排組長提前下發閱讀資料,由組長分配任務,下發小組合作任務清單。課中,組員分享并展示組內所接收到的閱讀材料,并接受全班同學的提問和質疑,然后就不同觀點進行辯駁。小組展示完畢,由班級同學對該組進行評價。課后,教師結合授課內容,對各組作點評和總結。最后,組內成員共同總結不同的觀點和評價,并反思本次合作閱讀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
有別于傳統的高中英語閱讀課程單一評價模式,合作閱讀模式所實行的是多元主體的評價模式。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當小組展示完畢后,對于小組的展示情況,學生之間需要進行互評,互評形式以直觀的數據顯示。為此,我們設置了互評量規表,總分值8分,涵蓋四個測評項目,即Language( 語言能力),Thinking(思維能力),Presentation(表現能力),Information and cooperation(信息與合作能力)。其中,語言能力占3分,思維能力占2分,表現能力占2分,信息與合作能力占1分,互評量規表采取成員打分形式,能較客觀、具體地反映出學生的閱讀情況。除此之外,為了了解教學情況,教師的測評也是重要的參考依據。在合作閱讀模式評價方式中,設置了教師評價表,測評項目包括四個維度,每個維度按1-3分進行測評,四個維度具體為:能夠識別語篇為傳遞意義而用的主要詞匯和語法結構,能夠比較和探究文化內涵、能評價和汲取文化精華,能夠識別語篇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能夠創造性地表達個人的思想和觀點。根據其他小組和教師評價,展示小組學生反思自評本課表現,總結優點與不足,并以文字形式記錄。
綜上,將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測評相結合,克服了傳統英語閱讀課程單一考核模式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較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
結語:
將合作閱讀模式運用于英語閱讀課堂,是一次立足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有益嘗試。而實踐的開展也帶來一些困惑,如是否有更科學的、可量化的方式來檢測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提升和文化視野的開拓等,在今后的教學中仍待進一步思考和摸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 2017.
[2]張華.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2):67.
[3]沈夏玲.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1):77+79.
[4]袁露.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84-85.
作者簡介:張子良(1976.06—)男,漢族,山西晉中人,本科學歷,講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