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鵬
摘 要: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主要是以土地、資金、勞動力、科技等生產要素投入與配置的模式,有效發揮社會效益,促進農村就業,推動農業發展,促進土地流轉,培育新時期職業農民,對實現農業長足發展有重要意義。結合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模式,根據成功經驗對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模式;對策建議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9-005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0 ? ? ? ? 文獻標志碼:A
1? 鹽湖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模式
鹽湖區采用了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流轉和公開招標方式發展規模性農場,實現適度經營,政府、村級單位、企業多方推進,構建了良種示范、農機作業、農業旅游、產品營銷等服務體系,成立各生產環節合作社和一站式服務合作社,以促進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
1.1? 特色
國家在2012年將鹽湖區列為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也是山西省唯一的雙國家級農業園區。鹽湖區自然資源豐富,全面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區,以集體經濟推動型發展模式為主,逐漸構成了優質農產品生產、休閑觀光、科技示范、文化傳承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模式,讓當地農業進一步朝著機械化、標準化、品牌化、多元化、特色化方向發展,經營模式由最初的分散型向農場化、園區化方向轉型,全面推動“三品一標”建設,構建了“三生”(生活—生產—生態)體系、和諧發展的現代化農業格局[2]。鹽湖區在北山峨眉嶺一帶創設了以雙季槐、核桃為主的高效經濟林帶;在涑水河兩岸形成了以設施蔬菜、新鮮水果、苗木花卉為主的設施農業示范帶;在中條山沿線形成了以泉水蓮菜、干果經濟林為主的觀光農業帶。
1.2? 成效
為了促進鹽湖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進程,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道路、水電、綠化等公共領域投資了2.3億元,進一步整治土地、改造中低產田、構建園區百公里連接線,讓農業設備變得更加完善,吸引了一大批涉農龍頭企業,如綠港、林原等,達到“百畝以上的規模園區90多個,千畝園區8個”。
在農業園區轉型發展中,還著重打造了“中心城市半小時生活圈旅游”項目,如今已經構建了東、西、北3條旅游精品線路。線路中有農業示范區觀光點、自然風景區、名勝古跡等。整個鹽湖區共有鄉村旅游村58家,總投資達到3.2億元[2]。2016年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的總收入達到2.67億元,接待旅客數量200萬余人,從業人員近萬人。
2? 推動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的對策建議
2.1? 完善新型經營主體扶持政策,構建新型經營體系
以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為主導,進一步構建集約化、標準化、專業化的新型經營體系,打造現代化平臺,推動示范區發展。積極利用并創新土地流轉制度,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以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為核心,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政策與服務機制,加強流轉登記,做好農民保障[3]。建立新型經營主體、加強政策支持也是鹽湖區成功的要訣。采取資金貸款優惠方案,推動特色產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構建現代化農業體系,做好培訓工作,提高農戶的綜合素養;進行適度經營,加強經營主體和保險公司之間的聯系,扶持重點龍頭企業發展。
2.2? 項目聚集與政策支持
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依然要以糧食生產為基礎,同時全面發展效益更高的優勢產業。在既有資金支持的基礎上,設定示范區建設的專項資金,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保證耕地質量,加強糧食生產經營補貼,保證糧食供給。還要加強其他涉農產業扶持力度,包括旅游區、科技區等。由政府引導,在產業集中區對公共設施、農機購置、種子苗木、農技、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支持,構建要素聚集、布局合理、機制完善、優質安全的農業基地,從而保證農業產出效益,完善現代化農業體系[4]。
2.3? 優化項目結構,完善投資機制
構建以中央財政投資為主、地方政府投資為輔的投資機制,鼓勵市場資金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到基礎設施投資體系中。
首先,政府部門要積極發揮指導和調控作用,將農業基礎設施劃分到財政投入重點領域,提高基礎設施的投資比重。其次,積極利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鼓勵金融機構提高對農業基礎設施的信貸資金。以財政貼息、獎勵以及簡化審批流程等方法,提高社會和市場主體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積極性。
鹽湖區通過大力投資取得了如今的成效,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農業融資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資金支持力度,放寬合作社、大戶的專項貸款,特別是在農機購置方面予以支持。對于苗木花卉等生產周期長的產業,要根據實際回收條件延長還款期限,減少貸款壓力。通過設置專項貸款業務,鼓勵企業、合作社、農民經營長期穩定的產業,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現有資金良性循環。
2.4? 強化技術支撐,實現信息化協同發展
示范區要從政策、人才、投資、信息等方面著手,加大新技術的融入速率,在傳統農業鏈條中融合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實現農業技術、環境、經濟等信息化發展,完善網絡管理系統,建立公共共享平臺,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科研與生產主體。同時,新時期下要大力推動智能化技術應用,使基本要素和農業生產過程結合,讓農業生產、經營、交易、管理、物流朝智慧化方向發展。保證農業載體的標準化建設,推廣標準化的生產技術,實現標準化生產和標準化經營,完善質量標準、檢測、認證體系,進一步推動“三品一標”認定。
2.5? 堅持改革創新,保障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要剔除不適應現代農業體系的制度和標準,推動改革進程,這也是當今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的重要環節。堅持家庭承包經營,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賦予示范區更多的探索職責,減少盲目的政策干預,對現代農業進行全面分析,發現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糾正。結合不同涉農產業發展特性、定位、目標,確定合理、適當的土地規模。如果示范區耕地條件較好,可大力發展股份合作經營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等方式;如果示范區耕地條件較差,要大力培養合作社和龍頭企業,采用聯合服務的適度規模經營模式統籌發展。
3? 結束語
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模式逐漸朝多功能、多元化方向發展,以基礎農業為核心,同時發展旅游、科技、高附加值產品,摒棄傳統的農業發展思想和模式,構建現代化農業體系,從而推動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