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慈軍 周惠新
摘? 要:第二代認知科學——具身認知理論,是一種以體認識世界的方法,強調在認知過程中身體與環境耦合互動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具身認知的概念、國內外研究現狀等,分析了高校體育教學與具身認知理論在身體運動、環境、運動神經系統等方面的聯系,并從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教”與“學”的互動性、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等方面闡述了高校體育教學中如何融入具身認知理論。
關鍵詞:體育教學? 具身認知? 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4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1(a)-0114-02
體育是人生的拐杖,是生命原欲的象征,是人們保持身體健康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工具。高校體育專業是學校體育教師、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基地,是全民健身戰略全面、快速、科學實施的中堅力量,其專業教學實施效果的好壞影響著體育專業學生的質量。而如今,高校體育教學中面臨著體育專業學生對理論課不感興趣、專業技術掌握程度下降等困境,本文對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具身認知理論進行研究,符合高校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以期促進高校教學改革。
1? 具身認知理論
1.1 具身認知的概念
第一代認知科學概念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其提出“離身認知”的理念,即將人腦看做是計算機。第二代認知科學概念產生于上世紀末期,Johnson以及Lakoff經過深入的分析與探討,提出認知主體的身體、心智等參與認知過程的觀點。Johnson等在《體驗哲學:具身心智及其對西方思想的挑戰》一書中,強調以體認識世界,在認知過程中身體與環境耦合互動的重要性。
1.2 國外關于具身認知與運動的研究
根據Johnson和Lakoff的具身理論觀點,一個人的面部表情、身體的姿勢、動作的變化會改變人的情緒、態度、決策等認知。威爾斯和帕蒂關于具身認知的實驗中,給被試人員聽一段信息,同時要求被測人員在聽完信息以后進行評價,在其進行傾聽時,設計人員要引導其能夠做出一些身體動作,如搖頭或是點頭等,通過研究結果表明,被測人員前期頭部做出的一些身體行為會調節其之后的認知判斷,與做搖頭動作的人員相比,在前期對信息傾聽時做出點頭動作的被測人員更加認可信息資料的相關內容。
1.3 國內關于具身認知的研究
21世紀初,我國一些學者開始對具身認知理論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索,費多益在其編著的《寓身認知理論的循證研究》中,對具身認知的神經生理基礎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闡述;李宵翔等從認知層面上,對英語教學以及具身哲學彼此間具有的緊密關聯進行了研究與分析;楊惠媛等學者結合具身哲學的具體內容,提出要合理地應用體驗式外語教學法,要能夠在英語教學中合理地應用具身認知理論,這樣一來,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1.4 國內關于具身認知與運動的研究
具身認知理論與體育教學的結合研究少之又少,張慧敏(2015)采用實驗法,對照分析了在教育教學中,增加一些和具身認知理論具有密切關聯的因素,傳統教學以及實驗教學在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學習有效性方面的區別,最終提出興趣的6個維度、課后作業得分、綜合測試成績等方面,以具身認知理論為基礎的實驗教學班較好于傳統教學班。陳荔(2014)認為賽場上運動員的握拳動作是獲勝后自豪情緒的表達;賽場上握拳動作兼具表達性和工具性雙重功能;握拳動作對促進大學生面對困難任務時的表現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2? 體育教學與具身認知理論
2.1 身體運動與具身認知理論
身體是教育的承受者,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方式,身體是具有認知理論彼此間的關聯體,例如和身體情感具有密切關聯的有代表性的身體姿勢、身體的回避或者是接近行為等。Stepper對相關知識進行研究,在實踐過程中,其要求被測人員進行斜坐或者是直坐,最終表明,在獲得任務反饋以后,直坐的被測人員要比斜坐的人員獲得更多的自豪感;在調整被測人員的身體姿勢以后,可以使其身體的權利感得到有效的激活,從而發生行身體行為的改變。
2.2 環境與具身認知理論
身體所處的環境包含許多方面,例如環境的溫度、整齊度、清潔度、空間結構等。Williams開展實驗調查,結果表明,機體處于的環境溫度會對認知產生一定影響,在實驗中,與手持冷咖啡的被測者相比,手持熱咖啡的被測者會覺得室內更加溫暖。Tversky的實驗表明:習慣以自身的身體方位,如前后左右,來作為對照物進行描述和表征客觀物體的,一般是有自我中心觀的參與測試者;習慣以身體周圍環境為對照物來描述和表征客觀物體的,一般是缺少自我中心觀的參與測試者。
2.3 運動神經系統與具身認知理論
在人類的認知中,大腦皮層、運動器官以及身體感覺彼此對應區域間的連接通道發揮著重要價值,個體對世界的認知會取決于其身體部位所處的空間位置、運動時的特點與身體的生理結構等。Williams開展深入的實驗探究并指出:通過對其身體溫暖的知覺敏感的島葉區域,與其對信任破壞的腦區聯系,“具身隱喻”被大腦或者身體的結構與功能所影響,即是大腦與身體的特殊的感覺通道正影響認知的產生和發展。
3? 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具身認知理論
3.1 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對高校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可知,大學生的生理發展已基本完成,其生理功能與體格都基本屬于成年人,但是其心理還發展得不夠成熟。為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出發點,讓學生喜愛學習、快樂學習、終身學習。
3.2 加強“教”與“學”的互動性
教學相長,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中的參與者,教師與學生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建立平等、寬容、相互尊重、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的情緒體驗環境。首先,教師對待學生要通過充分運用身體語言、肢體動作、肯定的眼神等“身體”的肯定和鼓勵方式,給學生以人文的關懷,讓學生在肯定的認知評價下產生勇于探索、積極探索的學習狀態。其次,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按照教學教計劃明確每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可以是布置多種形式的課程任務,分小組的形式展開探索研究;或在課堂上組織開展自由討論,注重保護和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最后,教師應采用多元的教學評價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做到公正、公開、公平,讓學生清晰自己所處的狀態,在學習氛圍濃厚的集體中設立自己的目標和達成目標。
3.3 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在具身認知理論的指導下,高校體育教師應意識到體育教學環境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包括輿論宣傳、場地設施、學習氛圍等。第一,打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科學健身知識宣傳。第二,完善體育課程、體育運動的場地設施,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場地設施,能夠營造溫馨的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喜悅與愛,在其情緒低落或需要通過體育運動來排解情緒時,學生更容易進入運動模式,溫馨、安全、健康的場地設施是吸引學生不自覺運動的重要因素。第三,教師主動引導學生,營造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積極有愛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處在良好的人際關系中,達到身心放松、開心成長、快樂學習等情緒的最佳狀態。
參考文獻
[1] 伍秋萍,馮聰,陳斌斌.具身框架下的社會認知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11,19(3):336-345.
[2] 張良.論具身認知理論的課程與教學意蘊[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4):27-32.
[3] 李其維.“認知革命”與“第二代認知科學”芻議[J].心理學報,2008(12):1306-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