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杰
摘 要:應用型人才培養作為我國很多高校特別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近年來受到各方的高度關注。但這一新概念在我國提出的時間不長,培養體系并不完善,我們應該更多的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并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積極探索和創新。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經驗;啟示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提出“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進入21世紀后,應用型本科教育作為一個新的概念開始提出,并應運而生了一大批應用型本科院校。現在,很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都把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但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我們的高校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是,必須充分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并結合自身情況不斷創新。
1 發達國家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經驗
1.1 美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美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既適用于高、中等職業教育,也適用于員工的在職培訓,這種培養模式的目標是培養受教育者的職業能力,也就是未來從事某一特定職業所必須的全部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教師在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必須熟練掌握各種操作技能,不斷學習了解該領域新的技術和成果。
1.2 德國的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
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最早于1948年提出,上世紀70年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并向高等教育延伸。
雙元制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廣泛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和跨專業能力,具備從事職業的資格,最終是學生成為高級實用性人才。為此,需要具備企業和職業學校兩個培訓主體、傳授職業技能和專業理論知識兩種教學內容、實訓和理論兩種教材、企業學徒和職校學生兩種身份等。
1.3 澳大利亞的技術與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澳大利亞實施的是技術與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以產業為推動,實行政府、產業與學校三者的結合辦學。以學生為中心,實現中學和大學的有效銜接。
該培養模式下,課程的安排充分體現以職業能力為中心,按照職業崗位的要求,將職業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融入學生的課程之中。在實踐教學中,依托完善的校內實習基地,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這種培養模式的培養途徑非常靈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選擇半日制、全日制、遠程教育或函授等方式,學習時間和地點也不受限制,學生只要達到規定的學分并通過考核,就可以獲得畢業資格。
2 國外先進經濟對我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啟示
2.1 改變傳統觀念,調整教與學的關系
根據國外的先進經驗,我們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國高校傳統的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觀念。一方面我們要承認理論知識的重要性,這是我們培養高級人才的基礎,是學生熟練應用技能的基礎。但是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言,學生能力的培養更為關鍵。這種能力僅靠傳統的課堂教學環節是無法培養的,學生雖然具備了大量的基礎知識,但是由于缺乏實踐的機會而難以形成應用能力。因此,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校來說,僅僅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的能力。學生在高校里不僅應該學到知識,更要花大量時間與精力練習、使用這些理論知識,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 加強校企合作、實現產學研聯合
國外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在實施過程中通常有國家法律作為保證,這樣能夠實現以較低的成本高效運轉,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同時由于各方的通力合作,使人才培養的外部環境不斷優化。而我國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雖然受到了高校和政府的重視,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支持,企業的參與度不高,大多流于形式,無法真正做到緊密結合。也沒有辦法將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和優秀成果有效投入實踐,實現產學研的有機結合。應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并給予高校和企業一定的政策扶持,使企業有動力參與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并通過不斷加強合作,將高校優秀的教學和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應用實踐。
2.3 調整課程內容,面向產業需要進行課程設置
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高校的課程設置及內容應該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職業適應性。課程的設置可以根據行業和產業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可以設置一個固定的周期,每個周期進行一次課程設置的調整。課程內容方面,專業課不應指定統一的教材,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參考書,參考書只是一個教學范圍,教師可以在這個范圍內,根據社會和行業發展,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更新,同時適當拓寬教學內容的專業范圍,使學生畢業后有更廣泛的就業范圍。課程的設置和內容方面,應該充分考慮企業和社會需要,定期對企業和社會需求進行調研,邀請企業專家進行座談,科學的進行課程的設置和內容的調整,這樣培養的人才才具有真正的應用性,才能更好的就業和滿足社會需求。
2.4 加強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內在聯系
我國高校目前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為此,學校往往會增加實踐課程的門數和學時比例,但是這些實踐課程往往是在校內開展,學生的模擬操作也只是浮于表面,對實踐操作的原理和內涵一知半解,根本無法具備創新性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協調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加強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內在聯系。不能簡單依靠增加實踐課的學時比例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而應該把重點放到理論與問題解決方案之間的聯系上,學生不僅要具備具體的實踐操作技能,還應用具備應用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偉.應用型人才培養視閾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學改革探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47-50.
[2]洪家芬.立足轉型發展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為例 [J].高教學刊,2019,(18):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