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市人民檢察院課題組


摘 要:以習近平總書記“3·4”重要講話為轉折點,加強對民營企業產權的法律保護,處理好打擊犯罪和追贓挽損的關系,成為刑事司法辦案過程中強化企業財產權保護的新目標。以樂清市檢察院辦案情況為樣本,通過深入調查,梳理出打擊犯罪后卻不能有效追贓挽損工作存在的公安機關直接追贓占比不高、普通侵財犯罪追贓挽損質效不高,侵害企業知識產權等財產性權益犯罪追贓挽損不足,以及以侵財為目的的擾亂市場秩序犯罪追贓挽損難等問題,深入分析法律規定不完善、司法辦案理念轉變不夠到位、追贓挽損工作配套機制不健全等方面原因,從而對進一步完善追贓挽損工作機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侵害民營企業財產權犯罪 追贓挽損 對策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3·4”重要講話后,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的地位進行了重新的戰略定位,進一步加強對民營企業產權的法律保護,成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時代新要求。長期以來,司法機關主要依靠嚴厲打擊侵害企業財產權犯罪,強化對企業財產權的保護。從宏觀角度看,這一做法客觀上起到了良好的震懾效果,對預防犯罪作用明顯。但從微觀角度看,作為被侵害的企業個體,更關注的是財產損失能否及時挽回,即辦案機關能否有效追贓挽損。當前,追贓挽損難仍然是司法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這在我國改革開放先行區、以民營經濟著稱的溫州尤其典型。據統計,民營企業數量占溫州企業的99.5%;民營經濟對GDP的貢獻超過90%,工業增加值占到91.5%,從業人員占到92.9%,稅收收入占到90%。[1]樂清市是“溫州模式”的主要發源地之一,2018年的GDP總值超千億元,位列溫州各縣市區第1,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占據著經濟發展的主體地位,侵害民營企業財產權犯罪多發,研究樂清市的追贓挽損難問題,對深化和完善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司法保障研究具有較強的典型意義。
一、樂清市侵害企業財產權犯罪概況及特點分析
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樂清市檢察院共受理審查起訴各類侵財犯罪[2]2506件3541人,其中侵害企業財產權犯罪359件527人,分別占比14.3%和14.9%。(詳見圖1)經過分析,此類案件主要存在以下特點:
(一)民營企業是主要的被侵害對象
從樂清市檢察院的辦案情況來看,民營企業被侵害的占比最高,成為侵害企業財產權犯罪的主要被侵害對象,后面依次是個體戶經濟組織、國有企業和集體經濟組織。其中,被侵害對象是民營企業的有284件,占比高達79.1%;排在第二位的是個體戶經濟組織,案件數有64件,占比17.8%;被害單位是國有企業的有10件,集體經濟組織的有1件,分別占比2.8%和0.3%。
(二)犯罪類型呈現多樣化特征
實務中,侵害企業財產權犯罪罪名多樣,既有直接侵害企業財產犯罪,也有侵害知識產權犯罪,還有通過實施擾亂市場秩序行為侵害企業合法財產犯罪。涉案罪名主要有三大類:一是普通侵財犯罪。罪名有盜竊、搶劫、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故意毀壞財物、詐騙、職務侵占、挪用資金等,共計280件377人。其中,盜竊罪191件241人,占比高達53.2%和45.6%;詐騙罪22件36人,分別占比6.1%和6.8%;職務侵占罪29件37人,分別占比8.1%和7%。挪用資金罪10件10人,分別占比2.8%和1.9%;搶劫罪6件8人,故意毀壞財物罪2件3人。此外,盜竊、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數罪并罰16件38人,挪用資金、職務侵占數罪并罰4件4人。二是侵害企業財產性權益犯罪。罪名主要是假冒注冊商標、生產、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非法制造、銷售注冊商標標識等知識產權犯罪,共計59件103人。其中,假冒注冊商標罪48件81人(其中企業10人次),生產、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6件13人,假冒注冊商標、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數罪并罰1件2人,非法制造、銷售注冊商標標識罪4件7人(其中企業1人次)。三是以侵財為目的的擾亂市場秩序犯罪。罪名主要是合同詐騙、強迫交易、敲詐勒索等,共計20件47人。其中,合同詐騙罪3件4人,強迫交易罪4件15人,敲詐勒索罪8件12人,強迫交易、敲詐勒索數罪并罰2件10人。此外,在敲詐勒索案件中,有時還會滋生聚眾擾亂社會秩序、尋釁滋事犯罪,共有3件6人。
(三)企業內部員工監守自盜占比較高
根據統計,企業內部員工作案的案件有75件,案件數占比達20.9%,超過侵害企業財產權犯罪總數的五分之一,“監守自盜”的比例較高。從涉案時間來看,每年均有相關案件發生,其中2016年24件,2017年13件,2018年25件,2019年上半年就已有13件。從涉案罪名來看,企業內部員工涉案的罪名主要為盜竊、職務侵占、挪用資金、詐騙等。其中,盜竊罪30件40人,作案方式主要是在企業工作期間,通過夾帶、偷藏等手段盜取企業用于加工用的銅等貴重金屬原材料。詐騙罪及合同詐騙罪5件5人,作案方式主要是以采購、銷售等為名,騙取公司貨物用于轉賣,或騙取公司本應用于支付客戶的貨款。職務侵占罪27件35人,挪用資金罪10件10人,挪用資金、職務侵占數罪并罰3件3人,作案方式主要是利用職務便利,非法侵占、挪用公司貨物、貨款。
二、追贓挽損工作概況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樂清市檢察院受理的359件侵害企業財產權案件中,通過扣押、凍結追贓以及調解退賠的共185件,追贓挽損率51.5%。其中,全額退賠的有148件,全額退賠率有41.2%,部分退賠的37件;以贓物形式完成追贓挽損的64件,以退賠資金形式完成追贓挽損的121件,追回資金損失1170余萬元。通過深入分析發現,當前追贓挽損工作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調解退賠成為追贓挽損的最有效手段,直接追贓占比不高
從追贓挽損方式來看,通過調解促成犯罪嫌疑人積極退賠成為追贓挽損的最有效手段。如樂清市檢察院追贓挽損的185件案件中,通過達成調解協議退賠的案件共有124件,占比高達67%。其中,偵查環節達成調解協議的29件,偵查機關查扣部分贓物后在偵查環節退賠的1件,檢察機關審查逮捕和審查起訴環節達成調解協議的分別有34件和53件,公安機關扣押部分贓物后在檢察環節又積極賠償的有7件。而同期,偵查機關通過扣押贓物、凍結贓款等手段直接追贓的案件僅有61件,占全部已追贓挽損案件的比例僅有33%,在359件侵害企業財產權犯罪中占比也不足兩成。
(二)普通侵財犯罪追贓挽損率呈整體上升態勢,但質效有待提高
樂清市檢察院辦理的280件侵犯企業財產權普通侵財犯罪中,追贓挽損的有154件,追贓挽損率達到55%。但全額退賠的案件只有119件,部分追回贓物或退賠的案件有35件,全額追贓挽損率為42.5%,僅四成多一點。從趨勢來看,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追贓挽損率基本維持在五成往上,且呈現整體上升的態勢。(圖2)[3]此外,各類案件追贓挽損情況也存在不平衡現象。其中,因勞資糾紛引發的2件故意毀壞財物案件均經調解得到賠償,追贓挽損率達100%;其次是詐騙犯罪追贓挽損的有14件,追贓挽損率達63.6%;再次是盜竊、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件,這也是侵犯企業犯罪案件基數最大的普通侵財犯罪,追贓挽損的有118件,追贓挽損率57%;其后是搶劫犯罪追贓挽損的有3件,追贓挽損率50%;排在最后的是職務侵占、挪用資金犯罪,追贓挽損的案件有17件,追贓挽損率僅有39.5%。
(三)侵害知識產權犯罪追贓挽損工作有待加強
企業注冊商標等無形資產是企業財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創新的角度來看,甚至是關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性財產。近年來,司法機關不斷加大對企業創新成果的保護,在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同時,積極促成犯罪嫌疑人與受害企業達成調解,為企業追回損失,取得良好效果。以樂清市檢察院辦理的59件知識產權犯罪為例,促成調解賠償案件25件,為企業追回損失415.464萬元,占全部追回資金的35.5%。其中,單筆追回損失最低1萬元,最多達40萬元,單筆10萬元以上的有17件,占比達68%。但從總體情況來看,侵犯企業知識產權犯罪追贓挽損的案件只有25件,追贓挽損率僅為42.4%,僅占同類案件的四成多,退賠率還不是很高的問題仍然存在。
(四)以侵財為目的的擾亂市場秩序犯罪危害嚴重,追贓挽損難
此類案件涉及罪名主要是合同詐騙罪、敲詐勒索罪、強迫交易罪等,共計20件47人。其中,“涉黑涉惡”的敲詐勒索、強迫交易案件有17件43人,占比分別達85%和91.5%。從作案手段來看,多是在企業進場及貨物搬運過程中,以恐嚇、阻礙搬運、尋釁滋事等手段實施“霸王搬運”,以明顯高于市場價格的收取企業高額搬運費,或者直接勒索企業繳納管理費、“贊助費”等費用。從涉案人員來看,團伙犯罪和基層村干部、老人協會涉案情況嚴重。這類案件不僅直接侵害企業財產權,還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市場秩序造成巨大破壞,給企業造成更多難以統計的損失。如在陳某某等7人敲詐勒索一案中,陳某某等人以某摩配特色產業工業園區內的項目征地價格便宜為由,以村老人協會的名義向項目負責人索要180余萬元的“補償費”,在遭拒絕后對項目工地進行攔截、阻礙施工,造成工程被迫停工。最終,項目負責人迫于壓力支付了60萬元的贊助費。實踐中,這類案件的追贓挽損也較為困難,如樂清市檢察院辦理20件案件中只有6件案件退賠,占比只有三成,追贓挽損比例最低。
三、追贓挽損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追贓挽損的法律規定不完善
實踐中,刑事案件被偵破但被害人及利害關系人卻沒有有效挽回財產損失的案例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除了犯罪分子積極隱匿、轉移以及揮霍造成刑事追贓困難之外,刑事追贓制度不健全、刑事執法手段不合理等也是主要原因。[4]《刑法》《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扣押、凍結涉案款物工作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等法律法規,對追贓以及公、檢、法等三機關的權力和義務都作了規定,但由于“刑事訴訟法對追贓工作規定不完善,并未將其作為獨立的司法程序進行規定,這也導致在實戰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法律指導,造成追贓工作的混亂。”[5]如對追繳的法律定性問題,理論界的認識和實務處理就存在分歧。司法實務中,通常由辦案機關通常做法是將扣押、凍結的贓物、贓款直接發還被害人,而理論界多數意見認為,扣押、凍結、查封屬于強制措施,追繳和責令退賠只是執法程序,發還被害人或收繳國庫屬于實體處分,偵查機關直接處理有待商榷。如上海交通大學的費雄雄教授就認為:雖然在偵查階段和審查起訴階段也存在對贓款贓物的實質處理行為,如贓款贓物屬于被害人合法財產時予以返還、屬于違禁品時予以沒收等,但這些措施都是基于方便群眾與保安處分的考慮加以適用,發還與沒收的物品需要向法院提供詳單,接受司法審查,如果發還不當,還會引起執行回轉與國家賠償問題。[6]
(二)司法辦案理念轉變不夠到位,追贓挽損工作配套機制有待完善
近年來,隨著司法辦案理念的轉變,提升辦案的社會效果成為了辦案機關追求的新目標,這使得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在打擊侵財犯罪的同時,更加注重加強追贓挽損工作,客觀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長期以來“重刑輕民”思想在我國刑事辦案工作中的深刻影響,贓款贓物轉移途徑又呈現多樣化、隱蔽性特征,加上偵查機關日常辦案的壓力較大,缺乏足夠精力和時間,使得“重打擊,輕追贓”理念還一定程度存在。此外,就目前機制而言,刑事追贓不屬于公安機關必須完成的指標,[7]公安機關刑事辦案工作考評的主要指標是立案數與破案數,追贓工作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追贓工作缺乏規范的激勵機制和明確的上級指導,使得辦案人員在追贓過程中干勁不足,組織松散。[8]在司法實踐中,主要表現為公安機關直接追贓的案件占比不高。
(三)刑法后果的積極評價成為調解賠償率高的主要動因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積極主動退賠,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從輕處理。從司法實踐來看,在刑法后果上給予積極評價,能夠有效引導和促使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積極退贓,賠償企業損失。如樂清市檢察院辦理的案件中,67%的案件是通過調解退賠實現追贓挽損的。積極評價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將主動退賠的情節作為案件是否起訴、量刑的酌定從輕情節,如樂清市檢察院追贓挽損的185件案件中,檢察機關作出不起訴以及起訴后被判處拘役以下輕緩刑、單處罰金的案件共有128件,占比高達69.2%。其中,檢察機關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有4件,法院判處單處罰金的12件,適用緩刑的84件,判處拘役刑的28件。此外,其他積極退贓賠償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案件,在具體量刑時也均予以從輕處理。二是將犯罪嫌疑人主動退賠的情節作為對其采取取保候審等非羈押型強制措施的重要考量情節,這類情形占到樂清市檢察院辦理案件的三成左右,對偵查階段促使犯罪嫌疑人主動退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完善追贓挽損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刑事追贓的法律法規
進一步健全追贓法律法規,規范相關程序,把追贓工作納入法治化的軌道。遠期可以考慮在刑事訴訟法修改過程中增設追贓工作規定,近期可以由“兩高”出臺司法解釋、公安部出臺追贓工作的部門規章,為各級司法辦案機關開展追贓工作提供法律法規指導。追贓工作制度的內容應包含:一是建立完善的對贓物的強制措施體系,在相關法律法規中增設為追繳與犯罪行為有關的款物而實施的扣押、凍結、查封等強制措施;二是建立對贓物的有限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三是確立贓款贓物轉化其他財產追繳、有限度的審前發還制度。同時,為確保追贓工作程序的正當性,除嚴格扣押、凍結、查封,發還等程序性規定外,還應明確辦案機關的取證、證明義務。此外,還應建立被害人權利救濟和追贓不當法律救濟等制度。
(二)轉變辦案理念,完善配套工作機制
樹立“破案不追贓,案子只辦了一半”[9]的司法辦案理念,摒棄“重打擊、輕追贓”的錯誤辦案思想,把追贓挽損工作貫穿刑事辦案的全過程。根據刑事辦案實踐需要,堅持質量與數量并重的原則,科學合理地建立公安機關刑事追贓考核機制,將追贓挽損工作納入對公安機關及其執法辦案人員的考核范疇。同時,建立追贓匯報、監察機制,運用公安機關內部監督體系,對下級的追贓情況進行監控、考核[10],以制度保障追贓挽損工作有效推進。此外,加強公安機關之間以及與檢察機關之間的聯動溝通機制,在建立跨區域追贓工作的信息共享、贓物贓款流向渠道追查、司法辦案全程聯動調解等工作機制方面加強合作,提升追贓挽損工作的整體質效。
(三)進一步優化追贓挽損工作策略
開展追贓挽損工作就必須根據案件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策略。如針對發案量大的盜竊等普通侵財犯罪,由于贓物容易被轉移、銷贓,就需要公安機關加快案件的偵破,為追贓贏取時間。司法實踐也證實,案件偵破越快,追贓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還要加大對贓物流向及銷贓渠道的查處,這對追贓挽損大有裨益。如樂清市檢察院辦理的案件中,通過及時查處下游犯罪的案件追贓挽損率高達87.5%,明顯高于同類犯罪的追贓挽損率。針對企業內部員工“監守自盜”或因勞資糾紛等原因引發的盜竊、故意毀壞財物等侵害企業財產權犯罪,以及侵害企業知識產權犯罪案件中,由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自身賠償能力較強,主觀上想獲得從輕處罰的意愿較為強烈,應加強調解工作,促成犯罪嫌疑人主動積極賠償被害企業。針對強迫交易、敲詐勒索嚴重擾亂企業市場秩序犯罪危害嚴重,追贓挽損難得特點,應主動加強對此類犯罪的打擊力度,特別是借助“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高壓態勢,有效震懾和預防犯罪。
(四)完善追贓挽損的檢察監督機制
進一步完善檢察環節調解、刑事和解等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不批準逮捕、非羈押型強制措施的引導作用,積極引導犯罪嫌疑人主動退贓。全面推進和完善認罪認罰從寬處理工作制度,將積極主動退賠贓款贓物的情節,作為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否具有較好悔罪表現、認罪認罰,以及從寬處理的重要依據。對符合刑事和解撤案的輕微刑事案件,堅決監督公安機關撤案;對退賠后符合不起訴條件的,及時作出不起訴決定。堅持類案監督和個案監督相結合,建立追贓挽損情況整體評估調查和工作通報機制,定期向公安機關及人大、政法委等有關部門通報侵財犯罪追贓挽損工作情況,對具備條件而公安機關追贓不力、不當等重點案件,實行追贓挽損監督事項案件化辦理,逐案進行監督。
注釋:
[1]數據來源:《從“先行者”到“新標桿”溫州探路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溫州網訊,2019年9月3日。
[2]本調研報告中的侵財類犯罪,除指刑法章節中規定的侵財犯罪外,還包括假冒注冊商標等侵害企業財產性權益犯罪,以及以侵財為目的強迫交易、敲詐勒索等擾亂市場秩序犯罪。此外,因針對企業的強迫交易與敲詐勒索犯罪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為便于統計分析,故將二者并類處理。
[3]圖2中2019年上半年的追贓挽損率雖只有49%,主要是由于統計數據僅有半年,且有20余件案件尚在審查起訴辦理中,調解退賠工作仍在進行,結合辦案實際分析,對整體數據呈增漲態勢的判斷影響不大。
[4]彭凱:《刑事追贓:困境、原因與對策》,《刑事法學》2018年第2期。
[5]張博睿:《追贓在經濟偵查案件中的難題及對策》,《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
[6]費雄雄:《我國刑事追贓的實務困境與制度完善》《法治論叢》2011年第4期。
[7]彭凱:《刑事追贓:困境、原因與對策》,《刑事法學》,2017年2015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5JZD010)。
[8]同前注[5]。
[9]同前注[5]。
[10]同前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