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諺
【關鍵詞】 核心素養;小學高年級;自我管理能力;成長記錄袋;家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047—01
一、學生集體制定班級制度,喚醒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
俗話說“沒規矩不成方圓。”要想形成良好的班集體,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級制度,班規班約在班集體建設發展中尤為重要。因此,作為班主任應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鼓勵指導他們緊緊圍繞《小學生守則》《小學生行為規范》,根據學校的規章制度,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人人為班規班約制定建言,最后充分吸納每個同學的意見,制定出具有本班特色,涵蓋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操作性強的制度,包括早操紀律、自習紀律、上課紀律、考勤制度、衛生制度、德育積分辦法等方方面面。這樣的班級制度是大家制定的,不是班主任或者少數班干部制定的,必然能夠獲得學生的心理認同,學生自然會自覺地去執行、維護和遵守,如此一來,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一定會充分喚醒。
二、全體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實現學生由被管理到管理再到自我管理的飛躍
班主任不能“一言堂”,應該讓全體學生嘗試參與集體管理。在班級建立初期,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盡可能將具有音樂、體育、美術、書法等特長的學生平均分配到每個小組中;其次,學生共同推選出一名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常務班長,由他設置班級管理所需的崗位,明確各個崗位應當履行的義務和責任,并將崗位交給班級第一個小組,然后由小組內部的成員自己分配工作;最后,每個小組可以實行班長競選,由競選出的班長全權負責建立班委會,并將班委會每個人的職務在班會上公布給所有同學,接受監督。每個小組作為新一屆的班委會,在常務班長的提示協助下、在班主任的支持指導下,負責做好兩個周的所有班級工作,依次輪流執行。在整個過程中,班主任要因材施教,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包括那些后進生,也要揚長避短,讓其擔任恰當的角色,使其得到鍛煉與提升。在人人都有平等的管理和被管理的機會下,全體學生必然能夠實行角色的自然轉換,必定會朝著“自我管理”的道路上發展,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一定會形成。
三、設立“值日班長”,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潛能
在原有的班委會成員及其職責分工不變的前提下,設立一個“值日班長”,所有學生可以按座位順序或者學號順序輪流擔任,輪到了誰,誰就負責整天的班級所有事務,包括監督執行集體當天的學習、衛生、安全、紀律等各項常規管理工作,用心發現和解決班級的違紀違規事件,專心安排組織好班級的主題活動,及時發現、記錄、宣傳班級中涌現出的好人好事,能自己完成的自己獨立完成,完成不了的同班干部商量完成,或者請示班主任協助完成。設立“值日班長”,讓學生在履行“班長”職責的過程中,體驗到主人翁的責任感,意識到只有自我約束、以身作則,才有資格管理別人,才能讓其他同學信服。學生自我管理潛能得到了激發,自立和自律能力也得到加強。“值日班長”和班委會相互配合、分工合作,通過協助監督保障班級工作做得更好。
四、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
成長記錄袋記錄學生每個時期的成長過程,內容可包括個人基本情況、計劃、努力、活動、亮點、設想、成績、老師的評價、家長的評價等內容,學生堅持客觀真實原則,自己填寫,自己保管,能夠根據自身的發展成長,隨時對記錄袋中的資料進行修正、充實。要求每周把自己的記錄情況向所在小組進行展示,定期組織評選、交流、展示,可以在小組內進行分散式展示,或在班級中進行集中展示,或在家長會上進行統一展示。通過成長記錄袋的記錄、評價、激勵、鞭策,幫助學生不斷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反思和評價,對自己的發展負責,逐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自我約束、自我調控能力,提升他們的組織紀律性,促進了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斷進步。
五、學校與家庭攜手,鞏固學生的自我管理成果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力量是最直接、最親切、最可信賴的。學校培養的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缺乏家庭的有效指導和鞏固,往往就會付諸東流。因此,學校應該通過問卷調查、班主任信箱等方式,多方面了解學生在家自我管理的情況和能力,收集學生自我管理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整理分類,采取有效方式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并切實加以解決。在此過程中,使家長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扭轉家長一味強調學習而忽略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落后觀念;還應適時地指導家長如何延續學校教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家庭教育,保證孩子學習環境與學習過程的連貫性,家校相互配合補充,逐漸實現學校與家庭教育目標趨同,確保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穩健提升,鞏固學生的自我管理成果。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