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武成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教學研究;高考;復習;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086—01
教學研究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主動探索教學實踐過程中的規(guī)律、原則、方法及有關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的科學研究活動。加強教學研究能夠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發(fā)展,增強高考復習的針對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研究學生學習,準確把握教學層次的針對性
很多教師抱怨,講幾遍了學生還是不明白。糾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偏離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沒有考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導致教與學脫節(jié)。教學是否有效,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掌握了多少,對學生的學習水平研究的程度,這些都是很關鍵的因素。因此,研究學生比研究教材更重要。
二、研究教學非控元素,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控因素,對于絕大多數(shù)教師沒有問題。真正難的是解決教學突發(fā)的生成問題,做到教與學的融合,這些問題決定了課堂的高度。這也就是教師無法預測的非控因素。可見,研究教學非控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材、學生,更是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使得自己遇到這些非控情況時,能及時合理處理,使這些非控因素成為有效的教學資源,使之真正為教學服務。
三、研究高考,提升教學內(nèi)容的針對性
1.研究課標和考綱。課標體現(xiàn)高考命題思想,考綱承載命題難度。所謂“綱”,主要指《考試說明》和《教學大綱》。簡單說,《考試說明》就是對考什么、考多難、怎樣考這三個問題的具體規(guī)定和解說。《教學大綱》則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jù),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yè)成績、衡量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標準。研究《考試說明》和《教學大綱》,既要關心《考試說明》中調(diào)整的內(nèi)容,又要重視數(shù)學各種版本《考試說明》的比較。教師可以結合上一年的高考數(shù)學評價報告,對《考試說明》進行橫向和縱向分析,發(fā)現(xiàn)命題的變化規(guī)律。
2.研究高考命題規(guī)律。試題是考查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載體。教師可以制訂近五年考點細目表,試題命題軌跡清晰再現(xiàn)。近幾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堅持新題不難、難題不怪的命題方向,強調(diào)“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即高考最重視的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和相關的知識。
3.研究學生易錯題,以“錯”糾錯,查缺補漏。這里說的“錯”,是指把平時做作業(yè)中的錯誤收集起來。高三復習,各類試題要做幾十套,甚至上百套。有人把試卷看成是一張一張的網(wǎng),每次考試都相當于在捕魚。如果發(fā)現(xiàn)有魚從漁網(wǎng)上漏掉,就要及時修好漁網(wǎng),下次捕魚時才不至于有魚從這個洞里漏掉。學習知識也是這樣。做題的目的是培養(yǎng)能力,是尋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的有效途徑。除了把不同的問題弄懂以外,還要會舉一反三、及時歸納。
4.研究講題策略。對教師來說,試題講解保持原創(chuàng),暴露教者思難過程,更能展現(xiàn)試題的內(nèi)涵。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既要分析錯因,正本清源,還要指出防范之法。高三復習中,教師每天要做很多試題,每道題解法多樣。不論何種方法,教師都要看到方法背后的本質(zhì),并研究不同解法的優(yōu)勢和不足。
5.探索命制符合學生實際的試題,提升教學檢測的針對性。命一套試題比解析一套試題難得多,因為在試題命制時對學生的認知水平要有準確把握,必須遵循一個度。教師要把平常的考試看成是積累考試經(jīng)驗的重要途徑,把平時考試當作高考,從心理調(diào)節(jié)、時間分配、節(jié)奏的掌握以及整個考試的運籌諸方面不斷調(diào)試,逐步適應。平時考試的試題要精選,要注意試題的新穎性、典型性,難度、梯度和計算量適中。研究不同學段學生掌握知識點的層次,明晰相應難度系數(shù),不搞好題堆積,合理進行“渾素”搭配,才能配成一桌“好菜”。
總之,研究不改變教學的長度,但改變教學的寬度;研究不改變教學起點,可以改變教學的終點。教學研究助力教師成長,支撐教學走向深處。復習具有針對性,才能使備考復習更加精彩。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