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萬物互聯這一互聯網升級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一個智能社會即將到來。對于現代化高校來說,培養適應智能社會的高素質人才是一項刻不容緩重要決斷。作為現代高校要不斷完善人才的培養模式,讓教學方法和內容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本文從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實驗室建設的必要性入手,針對目前高校實驗室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研,提出相應解決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實驗室建設;思考
我國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完善高校理論教育體系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改善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培育他們的創新精神。
實驗室是除課堂教學外,高校學生接觸先進思想、先進知識、先進技術的重要場所;實驗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素質的重要手段,它的作用不可替代。教育部和財政部在對高校教育方面出臺了《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意見中明確指出,高校要大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力建設高校實驗室,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實行教學改革,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高校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實驗室作為示范中心,不斷的調整、創新高校實驗室的教學方法、內容、管理,并且大力培養實驗室的教師隊伍,提高實驗室教學的整體水平。在互聯網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深化實驗室改革,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對提高實驗室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1 實驗內容的網絡化
從我國高校實驗室的現狀來看,大部分的高校實驗室主要以理論、實操、實訓為課程內容,對于理工科的實踐教學來說,實踐教學更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很多學科的實驗占比達到課程總量的63%。目前,各行各業發展出來的新技術、新理論層出不窮,加強互聯網+在實驗室的運用,特別是不斷融入物聯網技術是提高實驗室水平,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條件。
高校實驗內容網絡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建立一個老師和學生共享的信息平臺,在開展相關實驗前,讓老師和學生收集的有關資料、數據及優秀的實驗示范過程,通過物聯網技術利用遠程控制實驗預操作,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成熟經驗,達到溝通、互動、預習與借鑒效果。
通過開放物聯網平臺技術實施遠程控制的公共基礎實驗,向被允許或授權的學校師生、其它學校和社會有關人員開放,提高這些實驗室和實驗儀器的使用頻率,讓學校經濟和社會效益獲得雙增長。
2 實驗硬件的網絡化
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地方,高校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增加對高校實驗室的資金投入,引進一些專業必須的智能化儀器設備,讓學生可以及時的掌握先進設備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領,了解每個設備在網絡中的功能和相應的節點信息。最大程度上為學生學習先進的技術知識提供支持和幫助。
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高校要更加懂得運用互聯網帶給教育的便利性,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一定少不了計算語言的轉換,比如許多同學在保證獨立桌面環境的同時,又可以通過自己的終端共享統一電腦上的資源,增加實驗室管理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同時,還可以起到環保的作用,減少排放大量的計算機碳。
3 互聯網+環境下實驗室建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3.1 保證校級實驗室主管部門的穩定
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應該提前制定好互聯網下實驗室管理的各項管理制度,培養實驗室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保證實驗室的有效使用。
目前,我國高校實驗室管理主要由教務處或專門的實習實訓部門負責。不管是哪個部門管理,都應該將實驗室的管理工作落實到個人,進行分級管理,各級管理人員的職能能夠滿足實驗室管理系統的全部需求,推動高校的實驗室建設順利進行。
3.2 注意統籌性、兼容性、開放性
在互聯網環境下,高校的實驗室要注重統籌性、兼容性、開放性,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大型設備和儀器,發揮實驗室在科技研究方面的作用,提高實驗室的綜合能力和教育水平,建設一個集創新性、綜合性為一體的實驗場地,提高高校學生的研究熱情。
3.3 加強與社會團體合作
互聯網+環境下的實驗室建設,要注重對國際前沿技術的交流和研究,因此需要時刻掌握科技市場的最新動向,全面提升實驗室的科研水平,選擇的主題要具有代表性和研究價值,不斷創新。引進國際上先進的科技儀器設備,在專業內建立互聯網共享平臺,向師生開放的同時,也可以向社會征求意見。這些儀器設備也要在共享平臺上得到充分的運用,建立在學院管理的基礎之上。
3.4 轉變觀念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對實驗室的建設要加入互聯網+的應用,特別要注重實驗室的局部和整體的協調性,改變實驗室建設中傳統的管理理念,將現代科學融入到實驗當中,激發出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同時,在實驗室中建設可以為多個專業進行研究的實驗平臺,全面實行資源整合,提高實驗室資產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3.5 科學定位
在高校實驗室的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做好提前的統籌規劃,從科學發展的角度出發,將短期和長期的計劃結合在一起,加上高校的發展方向、師資力量、辦學規模、研究方向等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并且在高校實驗室建設之前,要對規劃進行調查研究,做好實驗室建設的實施計劃和預估結果,避免出現盲目投資的現象,必要時,可采取科技手段進行統計計算。
3.6 加強實驗室資源管理
高校進行實驗室建設主要是為了提高實驗室的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實驗室的研究作用,培養出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學生。所以在平時,一定要加強對實驗室資源的管理,將實驗室建設工作作為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徑和技術支持。同時,還要完善實驗室的管理機制,在日常實驗室管理過程中,對相關的儀器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合理設計實驗室的布局和資源配置,確定好實驗項目的選擇與確定、安全設計與后勤保障、征求意見與咨詢等內容,以及解決好實驗室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實驗室信息數據進行收集和統計,所有的流程都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管理,將管理責任劃分到個人,提高實驗室管理人員的責任感。
4 結論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現代人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最快捷、高效的方式。將這種技術應用到教育上,可以打破很多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并且可以大大的提高教育水平和工作效率。在高校進行實驗室建設時,對于互聯網的資源配置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建設出符合時代發展的實踐場所。總之,互聯網+帶動了實驗室朝著現代化方向的發展,也成為各個高校在實驗室建設管理過程中的必要手段。
參考文獻
[1]李振翔.實驗建筑設計初探-上海環境監測中心新址中標方案設計[J].觀點規劃與建筑設計,2014,(07).
[2]鄭文娟.云計算環境下實驗室桌面虛擬化技術研究[J].信息系統工程,2016,(4)
[3]馮建躍等.關于做好高校實驗室安全環保工作的幾點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7):4-7.
[4]李鵬飛.價值工程在建設項目限額設計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院大學(工程管理與信息技術學院),2014.
作者簡介
陳鈞(1962-),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本科,高級實驗師,主要從事食品生物化學教學和食品藥品實驗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