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的目標是為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提供可能性。在當前混合式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存在自主學習動力不足、自律性差、效率低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思考如何構建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的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自主學習;高職英語
【作者簡介】翟香荔(1981-),女,陜西藍田人,重慶城市職業學院基礎部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與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城市職業學院校級教改課題“信息化時代高職院校外語混合式教學探索與實踐”(編號:XJJG201802017)階段性科研成果。
一、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的目標為: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提供支持
當封閉的、以知識講授為主的課堂被外在的技術因素所催生的新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打破的時候,翻轉課堂、在線公開課等正在逐漸普及并深入人心。從院校的頂層設計到具體教師的授課都呼應著對教學的創新與改革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在各各學校蓬勃發展。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思想,混合式教學可以混合線上和線下教學、課堂內外以及實現不同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混合等內容成為很多教師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
高職英語的混合式教學在很多的高職院校也被采納與應用。當混合式教學逐漸被教師所熟悉運用的時候,我們不禁要思考下高職英語混合教學的目標到底是什么?不管是何種教學,教學的目的和出發點都應該落腳在學生身上。學生通過教學可以獲得什么應該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的內容。“‘互聯網+階段的混合式學習是為學生創造一種真正高度參與的個性化的學習體驗”(Smith, 2014; 霍恩, 等, 2016)混合式教學的目的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為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學習服務。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搭建,改變原有的教學并在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下滿足學生對個性化自主學習的需求提供一個科學高效的技術平臺。
二、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
“個性化學習作為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高級階段,能夠促使學生學習的能力與個性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得到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些成效。改變了單純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模式,并將教學資料網絡化處理,以及利用其教學平臺自帶的簽到等功能初步實現了混合式教學的順利進行。但是要實現預期高質量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由于高職學生在入學時的英語成績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導致英語成績好的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積極性較好,并且與教師的互動與交流較多,但大部分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1.自主學習的動力不足。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的動力不足。因為大部分高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加之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對英語有畏難和逃避情緒。加上在未來實際的工作中英語應用機會較少。自主學習的開展缺乏自我激勵性導致學生沒有動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混合式教學中的教與學中以及按照教師的引導和要求完成相應的作業、測試等。自主學習的動力不足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很低,完全采取一種應付的態度來完成整個學習過程。
2.自主學習的自律性差。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會利用逃課、打游戲等方式來實現與課堂的對抗。教師對課堂的管理稍微一松懈,很多學生走神,做其他事情的可能性就增加。在混合式教學中,學生自律不足也會導致混合式教學開展不太順利。以雨課堂為技術載體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中,學生時有從平臺系統退出的現象。雨課堂的登錄是通過掃描二維碼實現的很方便掃碼進群。另外,在將課堂內容前移至課外即通過任務清單發布并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相應預習等任務時,也有不少學生并沒有主動去完成,導致嚴重影響了混合式教學課堂教學進度。
3.自主學習的效率不高。自主學習需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效率的學習。學生對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并沒有專門研究,在自主學習的開展過程中處于效率不高和效果不理想的狀態。很多人不管是在課堂上學習還是在課后作業完成,或者是英語考試的學習中都采用的是比較“笨”的方法。以詞匯學習為例,很多學生往往買一本詞匯方面的書,然后就開始背單詞。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努力學會了一些單詞,但在考試的時候仍然還是不會。因為詞匯是跟語境關聯在一起的。單詞學習科學方法應該與閱讀相關聯,這樣就可以掌握單詞使用的具體情境。自主學習不僅僅是一個人學習,混合式教學中涉及較多的學習是小組合作式學習。在小組合作式學習中要求大家有明確的分工、相互協作的精神以及為小組奉獻的熱情等因素。目前從現實來看,在小組合作式的自主學習中的效果還不夠好。
4.自主學習的資源利用和轉化率低。因學生動力不足又缺乏科學學習方法,加上自身對英語類資源了解不足,也沒有相應的信息素養去搜集和整理資源,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習資源就是課本和教輔材料。第一,學習資源種類比較單一,學習內容不夠多樣化。第二,高職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對知識的轉化率也比較低。因為作為一門外語其主要的功能在于交流。無論是書寫還是口頭的,交流需要實際的情景才能順利地召開。把英語課程理解為是一門課程,為了成績而去學的思想可能會限制英語學習的視野。因為考試主要是以書面知識的簡單理解、記憶為主,并沒有具體語境讓學生去體驗、熟悉并運用。因而導致在課堂之外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的資源利用率不高。同時把知識轉化成應用的可能性也很小。
三、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的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構建的思考
當前關于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研究主要聚焦于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本身,對于教學效果的研究大多是通過問卷和訪談等方法取得數據然后進行。整體上看,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要進一步發揮其效能,必須思考在混合式教學中如何促進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才是下一步改革探索的重心。
1.以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中心設計教學內容和方式。從孔子時代的坐而論道式教育到工業時代的以課堂為主的標準化的教學經歷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隨著社會的變遷,原有的技術、環境等因素正在逐步被消解,學生已經不是一個標準教學下的產物,而應該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簡而言之,教育本質是圍繞個人而開展的。混合式教學憑借技術平臺為實現個性化學習為核心的教學賦予了可能性。馮曉英認為“從本質上講,混合式教學中教師將有兩個核心定位與職責:學習設計者與學習促進者。”教師是作為整個學習開展的設計者,并不是以教學設計為核心開展工作,而應該思考促進如何學生的自主學習,如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出發點去構建整個教,真正地做到以促學為目標以教學為手段的途徑上來。
2.以差異性客觀存在為原則設計教學評價標準。標準化的教學和考試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將英語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弱的學生放在了一個起跑線上。由于課堂教學的局限性,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往往成為教師的“寵兒”,成績差地成為被忽視的對象。學生即使有問題或者疑惑,去主動地找老師請教的可能機會也比較少,導致學生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事實是每個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不可能完全相同或相似,學習的關注點和興趣點也不同,學習能力也不同。用一個同一的標準去量化和考核就不太符合現實。因此在設計教學的測驗內容、學習內容甚至考試的時候應該區別對待,形成多元化的考核標準,改革現有的評價相對單一的現狀。
參考文獻:
[1]劉和海.“互聯網+”時代個性化學習實踐路徑: 從“因材施教”走向“可因材施教”[J].中國電化教育,2019(07).
[2]馮曉英.互聯網時代的混合式學習:學習理論與教學法基礎[J].中國遠程教育,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