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禮
【關鍵詞】 數學教學;問題意識;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079—01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起點,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當前我國缺少的是創新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師要主動承擔起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任。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意義
1.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進而獲取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中亦是如此。因此,教師要綜合考慮所教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主要是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其成為課堂的主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認真聽課并積極討論,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 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表達能力、想象力,活躍學生的思維,還有利于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深層次探究,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因為其與學生的接受心理相符合,所以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說是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
1. 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主動提問。實踐證明,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從而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升,進而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那么,如何營造民主、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呢?筆者認為,首先教師要重視與學生互動,要平等地對待學生,以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這為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提供了基礎。其次,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開展趣味性活動,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教師要善于采用鼓勵政策。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2. 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敢于提問。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生活實際適時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中激發求知欲望,調動起學習積極性。以教學“乘法估算”這部分的內容為例,筆者在教學中創設了學生熟悉的看電影的生活情境:“同學們都看過電影,我們學校也組織大家看過電影。現在,我們試著分析看電影時候的買票問題。假設學校周末組織3年級共102名學生去看電影,每張門票是10元。請大家估一估帶1000元夠不夠?”由于這個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學生不僅得到了答案,還提出了新問題:102名學生能不能四舍五入法看成是100人?
3. 強化教學指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檢驗學生是否具有問題意識的關鍵就是善于提出問題與積極思考問題。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善于提問,主要還在于不知“疑”在何處。為此,教師要想實現預期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目標,就不僅要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精神,還要在課堂上循循善誘,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質疑問難的方法,如此才能讓學生從敢于提問向善于提問轉變。一方面,教師要做好示范工作,重視方法指導。小學生的活動都是從簡單的模仿開始,質疑同樣如此,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言傳身教。當學生提問存在問題時,教師不能隨意打斷學生的思維,盡量在學生發言之后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正策略。另一方面,重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為了讓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組織實踐活動也是相當重要的。如此,學生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產實踐指導問題,認清現實中的問題與數學問題的區別與聯系,同時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所在,進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