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讀后續寫作為高考新題型,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本文結合2017年浙江省高考真題A Vacation with My Mother 的教學設計,探討教師應當如何立足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目標組織教學,幫助學生掌握讀后續寫這種新型的寫作題型。
【關鍵詞】讀后續寫;核心素養;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余暢暢,廈門海滄實驗中學。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思維型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KC2018040。
一、引言
讀后續寫,作為新高考英語學科用來取代改錯的新題型,從2016年出現在高考改革試點省份浙江省開始,已經歷時三年。然而,許多省份仍然沒有啟用,或處于即將啟用狀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該題型本身的難度,雖有試點省份可以借鑒,無論對于學生的解題,還是對于老師的教學依然是個巨大的挑戰。
二、讀后續寫題型概述
讀后續寫提供一段350詞以內的語言材料,要求考生依據該材料內容、所給段落開頭語和所標示關鍵詞進行續寫(150詞左右),將其發展成一篇與給定材料有邏輯銜接、情節和結構完整的短文。它是一種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的考查形式,旨在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讀后續寫方法最大的優勢在于將語言的模仿與內容的創新有機結合,在于釋放使用者想象力的同時提高其準確使用外語的能力(王初明,2012)。也就是說,讀后續寫除了要求學生掌握豐富的詞匯和句式外,還注重學生的內容構思和情節銜接的能力。總而言之,讀后續寫對于學生的讀和寫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基于核心素養要求的讀后續寫教學設計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明確指出: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含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層次,是英語課程的育人指引,也是學業質量的評判標準。那么如何在讀后續寫教學實踐中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將以浙江省高考真題 A Vacation with My Mother 的教學設計為例,探討如何在讀后續寫教學實踐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1.合作探究,確定續寫要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倡導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為此,本節課設計了這樣一個課堂導入:《紅樓夢》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學生必讀書目之一,前八十回由曹雪芹完成,后四十回則是在前八十回基礎上的續寫,由他人(高鶚)完成。對此教師拋出兩個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ontinuation writing by Gao E? If you are to write a continuation, what will you pay attention to? 最后由同學們一起歸納,總結出續寫的總體要求:一篇好的續寫應該保持寫作立意及中心的一致,語言風格的一致,情節邏輯的一致。
這一導入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開展,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從中國名著的續寫到英文文章的續寫,讓學生探討不同語言文化在續寫方面的一致性,實現文化遷移,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
2.深度解讀文本,搭建續寫支架。學生對主題語境和語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和語言學習成效。文本的深度解讀能夠為續寫搭建可靠的支架。
(1)讀立意, 讀中心。絕大部分敘事文章都會有自己的立意,要么表達某種情感、某種觀點,要么通過敘事來寫人,當然也有可能純粹分享某件有趣、離奇的事。從文章標題A Vacation with My Mother及文章第一段:I had an interesting childhood: It was filled with surprises and amusements, all because of my mother — loving, sweet, yet absent-minded and forgetful. One strange family trip we took when I was eleven tells a lot about her. 我們可以發現文章的立意在于分享有趣的童年,寫了一次和母親的旅行,面上記事實則寫人,體現母親loving, sweet, yet absent-minded and forgetful的性格特征。由此,教師可以先讓同學們對標題進行預測:What is the article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What is the real focus of the author? The vacation or his mother? 觸發學生對文章的深度思考。接著老師可以追問:Could you please find some supporting evidence to support your prediction? 讓學生閱讀文章,尋找依據。學生在尋找證據的過程,也是在潛意識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設計為后面的續寫指明方向,不論什么樣的情節都要圍繞文章的這一立意來寫。學生進行文章預測、回答老師的問題的過程實際上是對于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過程。
(2)讀語言,讀風格。英語閱讀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任務,學生不僅要正確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還要學習材料中所蘊含的語言知識,并把所學知識運用于新的情境(賴朝暉,2011)。
對于一篇既定的“文體”的語篇來說,整篇文章的語言風格應當前呼后應,保持一致(管健偉,2016)。因而,學生要寫出一篇比較成功的續作,必須讀懂原文的語言風格,并且遷移到續作中去。這篇文章語言表達貼近生活,詼諧幽默。比如,Who knew if wed ever see them again? 用夸張的手法幽默地反襯出母親的 absent-minded and forgetful. 又如We bravely drove off again two hours later after wed returned home to get the purse and travelers checks Mom had forgotten.這一句中bravely一詞的使用詼諧可愛。學生只有抓住這一特征來續寫,才能達到續寫無痕的最高境界。對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去探索挖掘這一語言特點。可以設問:What is the style of the language of this passage? Please give me the evidence,and analyze it.要求學生從原文中找出依據來證明文章的語言風格,并且簡要分析。這一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深度賞析原文的語言風格。深度賞析,而后才是內化、遷移,靈活運用。最終達到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的目的。
(3)讀情節,讀線索。一篇好的文章必然是情節一貫,前后呼應。本篇文章有明顯的兩條線索,一是情節發展線索:旅程出發前,旅程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動作)。另一方面事作者的情感線索。教師可以讓同學們通讀文章,然后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文章的二、三、四段的兩條線索,例如:
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的情節發展線索及情感線索有個清晰的了解,弄清其中的邏輯關系,為故事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3.結合開頭句、劃線詞,擬定故事。教師設計任務:要求學生從續寫段落的開頭句中獲取主要信息,如第五段開頭句The next day we remembered the brand-new tent we had brought with us. 告訴我們時間,并且接下去發生的事與tent 有關。 第六段給的第一句:We drove through several states and saw lots of great sights along the way. 告訴我們兩個信息:一、穿越了幾個州、二、見到美景。同時要求學生對給定的劃線詞分類。這個任務的設置有利于提升學生梳理概括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接著按照前面搭建起的支架,結合獲取的段首信息以及劃線詞,構想故事的情節。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每個組員構想一個情節,并且相互分享。該任務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團隊合作意識。最后動筆續寫,抽取幾份典型的續作投影,并且點評。同學們結合教師的評判標準,進行自評和互評。評價維度多元性,可以從情節創設、語言表達甚至是書寫版面等角度評價。該設計有助于學生提升語言能力、思維品格以及學習能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讀后續寫,作為一種新的高考題型,對于教師的寫作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課堂設計應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利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開展課堂活動,引導學生深度解讀文本,進而構建合理的續寫情節,并且用符合原文風格的語言表達出來。
參考文獻:
[1]教有部考試中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英語科考試說明(高考合改革試驗省份試用)(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王初明.讀后續寫——提高外語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J].外語界,2012(5):2-7.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2017.
[4]賴朝暉.例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11(4)27-32.
[5]管健偉.精準猜讀、合理續寫——對浙江省英語高考寫作新題型“讀后續寫”的思考[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6(9):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