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民
【關鍵詞】 班主任;學生;和諧關系;以人為本;互動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046—01
班主任除了教學任務以外,還承擔著班級的組織管理職能。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和諧與否對于班級管理工作與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構建和諧的關系意義重大。
一、遵循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要想構建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和諧關系,首先需要班主任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教學與班級管理工作中能夠真正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采取合理的辦法進行管理。一方面,班主任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班主任在工作中深入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并根據學生的具體特征采取有針對性的辦法開展教學工作與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才有助于構建和諧的關系。另一方面,小學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深入了解學生,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在管理中照顧學生的想法。在教學中,班主任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清楚學生更愿意在什么樣的環境下進行學習,了解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基礎扎實與否,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愿望。在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了解學生的動機,因材施教。以學生為本,是小學班主任在教學中進行因材施教,在管理中實現個性化管理的基礎,對于構建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和諧關系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正確認識師生關系
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小學班主任多了班級管理者這一特殊的角色,加上在傳統師生關系的認識的影響下,很容易造成關系的不和諧,從而導致部分小學生要么對于班主任心生畏懼,不敢主動與班主任進行接觸或產生抵觸情緒,這些都是不和諧的關系的具體體現。為此,小學班主任應該轉變思想觀念,重新審視自己對于師生關系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師生觀。這要求小學班主任要正確認識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觀念,深刻認識到教師與學生之間本質上是平等的,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在班級管理中,相互尊重都是基本前提。從而在教學與班級管理工作中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使學生感受到尊重與關懷。但是,尊重學生并不意味著班主任在教學與班級管理中要事事遷就學生,而是要在尊重的前提下做到合理把握尺度,使學生感受到尊重與平等的同時,又有效避免學生被過分放縱。
三、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互動
在教學與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多與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互動,是構建和諧關系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班主任需要與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互動,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問題,在互動之中指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積極回應教師提出的問題,主動提出問題,并積極配合各種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在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扭轉傳統課堂上不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起和諧的課堂關系。在組織班級活動的時候,班主任也應該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通過互動征求學生的意見與建議,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這樣班級活動不僅更加符合學生的要求,而且也使整個活動過程更加民主,讓學生也參與到班級活動的組織與管理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此外,通過交流互動,可以增進班主任與于學生的相互了解,從而在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構建起亦師亦友的關系,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四、發揮榜樣的作用
小學班主任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也是構建和諧關系的重要條件,要是班主任的形象出現問題,就可能使學生產生不信任、不服從等心理,從而不利于和諧關系的構建。因此,班主任應該更加注重規范自身的言行,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與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從而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正面的教師形象,使學生在心底將教師作為榜樣,感染學生。另外,在教學與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必須做到一視同仁,無論是對于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對于成績差的學生都應該平等對待,不應該有所偏向。在教學管理中,受到區別對待的學生很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影響到和諧關系的構建。因此,班主任應該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并且在教學與管理中注重平等,從而在學生面前樹立其良好的形象,以發揮榜樣的作用,推動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
總而言之,構建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和諧關系不僅是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要求,也是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確保班級管理各項工作能夠順利實施的需要。班主任要在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下不斷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進一步提升班主任的修養樹立良好的形象,推動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為教學與管理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