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寶民

【關鍵詞】 數學教學;思維導圖;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130—01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散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運用圖文結合的技巧把多級主題關系間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表示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相互鏈接,從而得到一張所有相關的、有內在聯系的清晰和準確的知識構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影響教師運用思維導圖的因素
1.有些學校教師年齡偏大,接受新的教學理論、新思想、新工具較慢。
2.教師每年外出培訓較少,尤其西部一線教師,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新事物。
3.日常教學中,與教學無關的事太多,分散了教師的精力,他們對于教學研究得太少。
二、繪制數學思維導圖的相關聯要素
我們通過調查問卷、聽課、研討分析等多種方式,最終得到教師繪制每一節數學課的思維導圖相關聯要素有以下幾點:三維目標、課標、重點、難點、學生特點、課型、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等。然后教師用不同的符號、顏色、圖像把這些關鍵詞連接起來,構成自己教學方法可視化的教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下圖,是筆者所在學校教師繪制的一張六年級數學下冊“正比例”一課的思維導圖,他把這節課中相關聯的要素都展示了出來。
學生學會繪制數學思維導圖非常重要。對小學生而言,只畫知識點思維導圖的方法,便可對知識進行理解和記憶。同時,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了學生思維能力,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并鼓勵他們將之用于對知識的記憶。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運用思維導圖備數學課,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大措施。教師在備課時,利用思維導圖圖文并茂、結構清晰的特點,將備課中相關聯的內容都呈現出來,形成了備課的全景圖,讓上課者思路清晰,有助于上課前進一步弄清“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等問題,有助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完整把握和透徹理解,避免了課堂教學的隨意性,因而使教師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
2.運用思維導圖關注學生,是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人們常說:教學是魚,備課就是水,可見備課的重要性。我們把學生的實際特點作為一個關鍵詞設計到思維導圖中,教師在備教材的同時,還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個性特點、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情況。這樣就能夠科學而準確地研究分析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秉承了“通過學生、為了學生、圍繞學生、激發學生、服務學生”的理念。
3.運用思維導圖展示思維過程,是改善數學教學方法的有效措施。教師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用不同的符號、顏色、圖像、文字等表示思維導圖中不同的內容,所有相關的因素都被考慮進去了,將學生與知識點直接有效地連接起來,使學生和知識信息在此過程中得到很好的整合。教師面前出現的這個全景圖,使教師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問題上,這樣的思維過程更加系統、科學、有效。
總之,基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有效運用思維導圖,是改善數學教師有效教學和優化學生學習方法的思維工具,它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歸納和鞏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運用思維導圖改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實踐與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8]GHB3213)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