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玲
【關鍵詞】 中職英語;任務型教學法;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132—01
任務型教學法,英文稱作“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一種強調以“邊學邊實踐”或“實踐中學習”(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對語言學習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因而在世界上受到廣泛關注。英語課在中職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中職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方法不得當,應用較少,導致學習效果并不理想。任務型教學法對中職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是值得深入研究以提升中職英語教學質量的方法。要將任務型教學法應用到中職英語教學中去,需要做到以下四個方面的結合。
一、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結合
中職英語教學以促進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為目標,然而在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師面臨著學生英語基礎差,對英語心理上排斥,不善于表達等問題,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英語技能很難融合到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當中。究其原因,主要是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結合得太少了。
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是任務型教學法的應有之義,也是非常重要的應用舉措。課堂內,英語教師要講解英語基本知識,并進行音標、語法的教學;課堂外,要讓學生突破張不開嘴說英語的障礙,勇于讀英語、敢于說英語。
二、知識講解與課堂交流結合
中職英語的教學要由英語教師單向講解過渡到知識講解與課堂交流結合的模式,即實現教與學的同步推進。課堂交流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通過你問我答的對話式教學、情景化表演的互動式教學、學生走上講臺的體驗式教學,營造課堂濃厚的學習氛圍。知識講解要避免干巴巴的灌輸形式,最好采用嵌入的方法,通過課堂的交流揉合進去,效果會更好。課堂交流的內容應該廣泛一些,比如模仿美劇劇情、組建英語角、搭建學習園地、講述英語故事、舉行演講比賽等等。另外,英語教師要擅于使用多媒體,以直接、興趣化的方式,增強學生的接受能力,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
三、個體學習與群體合作結合
任務型教學法認為,合作是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新時代,面臨知識快速更新、專業分工越來越細的新形勢,各行各業講求以團隊化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以優勢互補彌補單打獨斗的局限。中職教育必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這個意義上說,將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個體學習與群體合作相結合,既能提升英語學習效果,也符合社會發展對中職教育的需要。
個體學習與群體合作的結合,是對英語教學的創新延伸和必要補充。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會鍛煉和提升自我認知能力,還會增強責任感、溝通技巧和群體合作精神,當然,最首要的是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四、新教學任務與已有資源結合
新教學任務就是英語教師按照教學計劃安排某節課計劃講授的內容。已有資源就分兩種類型,一種是中職學校教學資源,包括教師資源(包括外教)、多媒體教學設施、圖書資料等,這些資源因各個中職學校各不相同,英語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有效開發使用,且前文均已說明,此處不再贅述;二是學生英語基礎,這點具有普遍研究的意義,是新教學任務需要結合的重點資源,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已有教學資源著重落腳點在這方面。
學期或一個教學階段開始,英語教師在著手講解新教學任務前,應摸清學生的詞匯量、語法掌握情況、閱讀能力、寫作水平等情況。一方面,對基礎扎實、英語成績好的學生,教學中可以適當加大難度;對基礎薄弱、英語成績一般的學生,要考慮到新教學任務可能對他們不易接受,要想方設法進行補課,打牢基礎。另一方面,學生現有的知識要與新教學任務有機結合,通過從現有資源的鞏固復習中遷移到新教學任務中來,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全新的知識,也將已有知識進行了回顧和強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務型教學法從理論到實踐、從鮮為人知到廣泛認可,說明這種方法在英語教學中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并且任務型教學法理念與中職教育的宗旨十分契合,非常有必要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引入。具體如何應用,筆者提出了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結合、知識講解與課堂交流結合、個體學習與群體合作結合、新教學任務與已有資源結合的構想,這四個結合能不能行得通,還面臨許多現實問題,還需要在中職英語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與檢驗。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