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向蕓
摘 要:初中地理學科內容的基礎性比較強,地理教學更加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思維。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模式運用到地理課堂教學實踐中,其中小組合作學習備受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然而,在地理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情況似乎并不樂觀,出現了很多問題。以初中地理教學的實際出發,分析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以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誤區;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是基于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確定探究主題,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在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現很多教師都會涉及很多學習活動,包括教學導入、教學延伸、主題討論、學習反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同的學生能夠參與到同一個學習活動中,優勢互補,交換學習意見,完成學習任務。從理想的狀態來分析,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確是非常有實際效果的學習模式。然而,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還存在一些誤區,亟待解決。
一、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基本誤區
1.方向模糊,缺乏探究性
小組合作的形式是一種開放性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組成多個學習小組,同時讓各小組的同學共同合作,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但是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陷入一些誤區,其中最顯著的一個誤區就是一些教師注重合作學習的形式,而忽略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本質。在學習話題的設計上,有的教師問題缺乏探究性。有些問題沒有探究的價值,教師也用作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例如,有的教師設置一些問題非常淺顯,學生只要翻閱教材就能解決。這類問題只需要引導學生熟讀課本,加強記憶,學生就能夠掌握,并沒有探究的意義。當我們用這類問題來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時,學生會毫無方向感,完全提不起參與的興趣。
2.忽略引導,缺乏參與性
當我們組織了幾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后,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在小組合作模式下,有一部分學生參與熱情非常高,每個探究活動都是這部分學生在主導,而另一部分學生總是提不起興趣,很少參與到小組討論活動中。在做學習報告時,也總是那幾個熟悉的面孔。這表明我們組織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參與度不均衡,沒有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性。比如,在學習中國地理時,我們以“根據中國地理特征探究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前景”為主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這一次進行合作學習報告的學生是班上幾個性格外向,學習積極的學生,在學習世界地理,我們開展以“探究全球經濟化背景下發展中國家的生存策略”為主題的合作學習活動時,還是那些學生作學習報告。這么多次的合作學習活動,總是那么幾個學生參與進來,其他學生基本上是走馬觀花地完成任務。這其實是小組合作學習中一個嚴重的問題。
二、走出小組合作學習誤區的策略
1.明確探究主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做好引導,尤其是要明確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小組合作的主角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如果學生沒有參與到小組學習活動中,那么這次學習活動基本可以宣告失敗。因此,教師要針對性地設定探究問題,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例如,在學習“世界的發展差異”這個板塊的內容時,教師設定探究主題:討論分析影響世界發展差異性的因素。在這次小組討論中,教師引導學生組建“世界發模擬論壇”,讓學生模擬國際組織的形式進行探討和辯論,不同的小組代表不同發展層次的國家,就本小組的研究成果進行學習匯報。
2.運用小組互助,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在同一個班級中,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比較大,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各不相同。那么,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運用小組互助的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和學習層次,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安排兩到三個積極主動的學習,這些學生對活躍小組氣氛,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探究“全球氣候類型及其形成原因”的問題時,我們將班級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負責研究一種氣候類型,總結不同氣候類型的特征,分析形成該氣候的原因。當有小組遇到困難時,教師引導鼓勵其他小組幫助該小組,解決困難,突破難題。
3.小組評價反饋,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
小組合作不是放任學生自由學習。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建立小組學習評價反饋,這樣才能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例如,我們在小組學習的結束后,讓小組成員自評、互評,或者不同小組互評,通過自評和互評的形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及時發現小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制定一個評價表,細化評價標準,包括地理知識掌握情況、地理學科素養、學習活動參與度、主題探究效果等多個維度進行評價。這能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小組學習活動中。
三、小結
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是“萬金油”,并不會什么問題都可以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解決。我們在探究現代化的教育模式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盲目跟風,濫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時,我們要明確探究方向,設計開放性的,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合作探究,促進學生參與到合作學習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要結合初中地理學科的具體特征解決地理教學的實質性問題。
參考文獻:
[1]田良臣,劉電芝.教學策略:溝通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為的中介橋梁:兼論新課程方案的實施[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2]史曉燕,周瑞芳,寇學臣.開展多元化發展性評價[J].中國教育學刊,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