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媛
摘 要:課程思政是當前高校教學改革非常重要的內容,將思政與專業課程有效融合,這是全方位的育人工程。本文以高職院校航空服務專業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課程思政的內涵,以及將思政融入專業實訓課程的重要意義,提出了高職航空服務專業實訓教學的改革策略,旨在為航空服務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航空服務專業;實訓教學
一、引言
近年來,伴隨國家綜合國力的上升,民航事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社會對航空服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與能力要求。對高職院校航空服務專業而言,必須要有效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水平,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在專業實訓教育中深化改革,將實訓知識技能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結合,以培養出符合民航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背景與意義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課程思政是指在尋求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之間關聯性的基礎上,將專業課程教學活動與思想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2016年,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這就明確了課程思政不是某一門專門設置的課程,而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將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效融合,發揮專業課程教學主陣地的作用,發掘原有專業課知識體系中隱性的思政元素進行德育教育,在“全課程育人”環境中學生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高職院校航空服務專業實訓教學課程思政改革的意義
1.教學改革的落實可以強化專業教學育人的導向,使教師課堂教授的知識
技術和教育價值觀產生協同的作用,將學生外在技能的培養和內在品德的培養進行結合可以有效強化教學效果。高職院校航空服務專業實訓課程是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重要載體,它能教授學生如何運用科學原理和技術方法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學生往往對這類專業課程較為重視,如果將專業實訓課程和思政教育結合起來,在潛移默化中實施價值教育與職業教育,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就可以在不經意間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因此,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實訓課程有助于發揮思政元素育人價值。
2.教學改革能夠明確教師使命,增強協同教學意識,提高教學效率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要求實現“全課程育人”目標,不僅是傳統的思政課程,而是讓全部課堂都承擔育人的功能。對于實訓教學而言,這就要求各科教師意識到協同教學的重要性,在融入思政教育時要根據課程的個體不同系統地有針對性地選擇符合實際的思政元素,而不是重復單一教條式的宣講,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程教學更有效率,真正實現育人使命。
3.教學改革能突顯培養目標,增強德育教育的力量
結合課程思政教學可以兼顧學生的內在和外在,以內在品質影響外在行動,有助于為國家與民航事業培養出可靠的接班人。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國家對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學校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技能的教授,更要注重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可以明確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做好學生的理想教育和道德指導工作,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做出貢獻。
三、高職航空服務專業實訓教學課程思政改革探討
(一)將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相結合
有效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首先要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合課程思政理念,這不是簡單地羅列課程,而是要將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整合教學資源,優化課程設計,利用校企合作,引入行業企業標準,將思政教育融入職業素養培養目標中,使人才培養更加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例如,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體現德育性,課程標準和教學標準應包括德育內容,課堂教學和實施應充分挖掘德育性。在整理總結與思政教學目標的共同點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從而制定可行性較高的細則標準。
(二)充分挖掘德育元素,整合課程內容
為了使課程思政更好地融入專業實訓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內容的個體特點,針對不同章節內容,在原有教學內容和設計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思政元素,融入德育功能。例如,在介紹航空基礎知識時,可以將中國民航發展的歷史進程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民航事業發展的艱辛與困難,以及民航人面對困苦和危難時的堅定信仰和愛國主義情懷;在介紹機型知識時,可以融入中國大飛機自主設計和制造、飛行員楷模等事例,樹立學生使命感和責任擔當意識,感念無數前輩百折不撓的意志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應急處置課程上講到客艙逃生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機組人員最后撤離的法規義務,從而將服務理念、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等價值觀內涵融入自身;在值機實務課程上講授行李檢查與托運規范時,強調實訓操作要領和細節處理與民航安全息息相關,必須具備嚴謹細心的責任意識和工作作風等。教師應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在保持教授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挖掘教學中的思政元素,提煉思政理念,在不斷反思與總結中改進提升課堂的德育功能。
(三)提高師資隊伍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教師是育人的主力軍,是課程思政推進的關鍵。首先,教師應轉變傳統觀念,不能一味地將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相隔離,應充分認識課程的德育功能,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覺悟和素養,通過參加德育講座和研討等學習形式,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強化德育意識,提高德育能力。其次,教師要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從教學設計、課堂組織、課程實施、教學研究、思政教育等方面著手,這些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政治素養有直接聯系,在課程專業知識的教授中要注重結合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堅定社會主義信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最后,教師自身應當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以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德感染學生,用言行身教引導教育學生,在每一位教師的持續影響和表率下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
(四)創新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專業教師團隊要深入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整合教學資源庫,引入行業企業資源,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創新優化教學設計,將育人目標與教學活動設計相對應,通過慕課、翻轉課堂、網絡課堂等形式提高教學效果,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課程思政滲入課堂教學,通過案例教學、情境模擬、項目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在實踐中切身體會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并將這種認知外化為自覺行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五)打造多平臺課程思政教學環境
課堂思政的推廣除了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還應該加強多種平臺建設,營造良好的思政教學環境。例如,在學校教學樓、實訓中心、校園道路和宿舍等多處通過標識標牌塑造校園育人環境,進行職業素養養成教育;將典型案例、人物事跡等通過文化宣傳欄、校園廣播等進行宣傳,弘揚職業道德和正能量;利用職業形象規范示范牌和正榮鏡的設置時刻提醒學生重視個人職業形象,規范言行舉止;通過始業教育、職業技能競賽、優秀學長經驗交流會等活動有效融入課程思政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還可以在參觀調研、社會服務、企業見習、創新創業等實踐過程中強化德育功能,進一步推進課程思政教學。
(六)改進課程思政學習評價體系
專業課程的教學考核應轉變原有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方式,規范課程評價指標,增加學生德育考核的內容,將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所表現出的態度、價值觀的變化,對專業價值和職業的認知等方面引入評價體系,如學生日常行為、課堂互動、職業道德素養等內容,并采用教師測評、行業專家評審、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多元考核評價體系,引導學生關注道德培養,提升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四、結語
為了培養高素質的航空服務專業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高職院校需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刻理解課程思政的深遠意義,注重價值導向的引領,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的全過程,不斷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提升育人成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虞麗娟.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N].光明日報,2017-07-20.
[3]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
[4]吳巧洋,鐘科.基于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高職航空服務專業實訓教學體系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2).
[5]江頡,羅顯克.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2).
[6]邱開金.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路該怎樣走[N].中國教育報,2017-03-21.
[7]王飛.“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及其實施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