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提江·阿布都熱合曼
摘 要:隨著當前教育的發展,社會對鄉村教育越來越重視。提升鄉村教學的質量,對于教育的發展非常關鍵。現階段,在鄉村小學科學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本文旨在分析鄉村小學科學課教學存在的問題,以促進鄉村學校科學學科教學效率的快速提升。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鄉村教學;問題
一、引言
科學課作為科學領域的一大分支,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小學科學是對學生進行科蒙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它包含的內容極為廣泛,涵蓋了動物、植物、物理、化學及地理等知識。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和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一種推動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學生對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總是不滿足已有的認識和已掌握的方法,總是尋找一種最新的、最完善的方法來進行活動,由此也就產生了創造意識和創造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能夠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以飽滿的情趣投入學習。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們的興趣,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進行有創造性的思考和實踐。
學生有了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認真準備學具,認真實驗。科學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個性發展的空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小學科學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可以全面滿足現代教學和綜合素質教育的需求,但是有些鄉村學校的硬件設備由于環境和條件的制約不夠好。鄉村學校的科學教育只有被更加重視,才能真正提升鄉村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學質量。把科學素質的提高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引導小學生去正確的認識事物,讓學生知道動植物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初步學會運用動植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常見的生物現象,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的生活態度。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有效開發和利用小學科學教學資源,強化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全面拉近學生與科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主動、深入地探究各個科學知識點,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二、科學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小學科學的認知錯誤,師資短缺
許多鄉村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對小學科學這一門學科的認知不夠,存在著偏見,把小學科學課作為一個副科,覺得沒有納入升學考試,就沒有把這門學科進行正規的安排。教學條件差的鄉村學校,師資比較短缺,一個教師要上好幾門課,基本上是包班級或跨年級上課,存在有時間就去上課,沒時間就主要教授語文、科學和外語等其他“主科”的情況。學生家長本身文化素質低,對課程不理解,他們認為孩子學好數學、語文就可以,沒必要學科學。此外,在鄉村上科學課的老師大多數是非專業的老師,通常把語文科學等主科的老師兼職到科學課的教學上,甚至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應付考試,功利性地把科學課當成了可有可無的課程。有些學校有著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的模式。
科學教師要把握學生已經有了什么樣的個人科學知識和直接經驗,要掌握一批在教學中用得上的情境問題,要有引導學生經歷科學化過程的經驗。但鄉村小學的教師素質普遍較低,對課程理念的理解不夠全面,不能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不會將理念與實踐進行轉換。同時,鄉村小學有很多代課教師,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進行課程教學設計的能力和水平較低。
(二)教學資源缺乏,硬件投入不夠
雖然近年來,政府為改善鄉村辦學條件,給鄉村小學配備了較多實驗器材,但是在鄉村小學科學課堂中,已配備教學設備、器材的使用是非常的有限。許多鄉村學校的硬件設備差、缺乏必要的實驗器材,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實驗困難,對學生刺激性也不強。教師只能結合書本上的插圖“做實驗”,或者通過視頻來學習實驗內容。
從學生角度,科學實驗步驟繁雜,對學生實驗技能要求比較高,而鄉村的學生又缺乏平時的實驗技能的練習,在科學實驗中獲得成就感比較困難。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收到打擊,影響學生對科學課程的興趣。另外,學生受教師功利性教學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輕視科學實驗,認為做不做實驗對自己的成績影響并不大。例如,在五年級《機械鐘擺》中重復觀察和測量擺鐘每分鐘的擺動次數;動手制作一個單擺并觀察和測量單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的次數。每次一定要認真細心才能得以順利開展。科學實驗要求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養成勤動手、多思考,與人合作交流的習慣。
對新教材的理解是影響科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必須懂得新教材編寫的真正意圖和新增加內容的教育價值何在。鄉村小學已開始使用新教材,但許多教師對新教材沒有真正理解。新課本中的“問題情境”有許多情境是鄉村的孩子不熟悉的,只適合城鎮兒童,這就要求山區的教師必須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結合本地方的特點,設置能啟迪學生思維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問題,達到讓學生們有動手去做的想法。但是許多教師不懂得要進行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
(三)缺乏對學生自主實驗能力的培養缺乏對學生實驗自主能力核實句意,句子不通
科學課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課,實驗課教學是科學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生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更是學生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等各種科學素養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徑。有些鄉村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沒辦法進行科學實驗教學。但是有些鄉村學校是有進行科學實驗教學的條件的,但因為一些原因放棄實驗而取之以在黑板上畫實驗、講實驗、直接告訴學生實驗結果。這樣的做法,學生們只是停留在想象的階段,沒有真正的理解科學實驗。可以說科學實驗仍然是鄉村小學科學實驗中最薄弱也是最值得提升的一個領域。要提高小學科學課的教學效果,就要讓學生更好的去接觸自然環境。鄉村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教師帶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去進行探索活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教師帶領學生從課堂走到自然,可以進行相關的科學探索活動,讓學生自然環境中更好的去感悟知識,進行探索。例如,在教學認識昆蟲這部分內容時,教師特意帶領學生到菜園里觀察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蟲,除了讓學生觀察昆蟲的形態特征以外,還讓學生適當采集制成昆蟲標本。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趣味性,還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捉蜻蜓、捕蝴蝶、斗蟋蟀、學鳥叫等有趣的活動,學生通過這樣愉悅的活動,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打開了學生們的對于科學課程的向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他們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時,由于這樣的活動,學生之間能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鍛煉了他們的探究能力和在與人相處時的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采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問題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不能展開,則留到課余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地布置學生下課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要讓學生覺得在課堂上無論是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學生提出來的問題,老師要重視,而且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老師正確引導和家長支持,學生持積極的態度,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學習觀念就比較容易轉變。
三、結語
科學學科是鄉村小學教學學科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科,是學生們開始認識豐富多彩世界的一個渠道,探索未知領域的開始,所以我們要重視進行鄉村科學學科教學。教師要對小學科學有一個正確的認知,然后接受系統的培訓。在教育實踐中要把小學科學的重要性表現出來,同時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真正的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提升。針對于鄉村學校科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要利用一切資源來進行整合,不斷地對問題進行解決。通過對鄉村鄉土資源的挖掘,不僅能夠提高鄉村小學科學課堂的效率,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成長,而且能夠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為鄉村學生的發展提供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參考文獻:
[1]林春艷.小學科學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0).
[2]汪文娟.部分鄉村特色小學科學教學資源利用現狀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11).
[3]鄒雅男.巧用生活中課程資源,有效提高科學教學效率[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2).
[4]陳木蘭,何冰,鄭民.農村小學科學課程實施現狀及改進措施[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5]劉慶華.淺談農村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C].第五屆中國教育技術裝備論壇獲獎論文集(中),2014.
[6]高祀泉.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5(11).
[7]岳愛珍.小學科學課的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3(87).
[8]劉瑞花.有效提高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