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宇
摘 要:保險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是提供風險保障,其在發展中會遇到多種風險,相較于其他企業,保險公司所面臨的風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國保險公司以國有控股為主,從整體上看,風險防范能力明顯不足,已經影響到我國保險公司的進一步發展。風險防范與保險公司治理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因此對保險公司治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盡的探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以期為保險公司的順利、有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保險公司;治理;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8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3-0096-01
一、我國保險公司運營現狀
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公司主要發揮著分散風險和保障作用,保險公司的發展狀況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社會健康穩定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保險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險種不斷豐富,為人們提供更為有效的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國保險公司在風險防范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公司運營過程中,諸多的風險給保險公司的發展帶來巨大的隱患,而健全的治理機制又是提升公司風險防范水平的重要保證,以便提出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措施。
二、保險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股東行為不夠規范。部分國有企業股東對于經營結果不夠關心,自身對于公司的監督制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而民營股東方面,尚未提高對保險經營的重視程度,存在盲目追求控制權的狀況。還有部分人急功近利,以短期利益為首要目標,借助不正當關系進行運作,嚴重危害了公司利益。如東方人壽事件,便是較為典型的違規案例。案件發生于2004年8月,該公司成為國內保監會強制要求停業的首例保險公司企業,這一案例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德隆系的資金黑洞。2001年,東方人壽在德隆系旗下三家公司支持下成立,包括天山股份、湘火炬、重慶實業三大公司,三者共持有75%的股份。后期,德隆系證券企業獲得東方人壽7億元資本進行理財操作,但是這部分資金最終卻不知去向,直接引發了人壽公司被迫關閉。至今,東方人壽公司已經關閉十余年,尚無恢復營業的動向。
2.董事會職能不充分。當下,國內董事會主要經由管理層會議獲取公司信息,并進行重大事項的審核處理,一般不會直接參與到具體案件的決策當中。此外,國內董事會機構在投資、資產處置、風險管理等方面尚未發揮其應有功效,這一操作無法滿足當代公司治理結構,即以董事會為決策核心的模式。雖然大部分保險公司能夠按照相關規定定期組織召開董事會議,當時無論在議事的深度還是廣度方面,都不能達到保險公司發展的實際需求。由此可見,董事會無法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3.監事會的工作停留于紙面上。現階段,大多數保險公司的監事會主要負責對公司財務報表以及審計報告的審核工作,而對于董事會的履職情況、各管理層的盡職情況以及公司內部控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欠缺,監事會的職能還停留于紙面上。
4.激勵約束機制有待改進。要想提升激勵機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需要保證績效評價標準和程序的公正與公開。而我國大多數保險公司的股東大會在這方面較為欠缺。董事會和監事會對于各成員的履職情況未做評價,對于員工的獎勵以及處罰就無據可依,難以發揮出有效的激勵和約束作用。而且大部分的保險公司尚未建立明確的高級管理層績效考核標準和程序,沒有對工作進行量化,考核缺乏系統性。
5.信息披露水平不高。在我國數量龐大的保險公司中,除了幾家已經上市的保險公司之外,基本沒有能夠提供完整年報信息的公司,這樣就會影響到信息披露水平,公眾也很難對保險公司的運營狀況有深入的了解,進而對公眾的準確評估和橫向比較造成影響。
6.沒有充分發揮出外部治理機制的作用。現階段,就保險公司治理所處的外部環境而言,我國職業經濟人市場相對落后,高級管理人員的選聘機制仍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對于國有控股保險公司來說,公司高管一般都來自于政府有關部門或者大股東指派,帶有濃重的行政色彩,而對于其他保險公司而言,其高管往往也是由股東單位指派,通過選聘進行公司的高管相對較少。此外,我國上市保險公司占總保險公司的比例很小,借助于資本市場實現信號傳遞和控制權配置的功能很難達到。
三、保險公司風險防范能力提升措施
隨著各項改革政策的落實,我國保險公司治理工作逐漸開展起來,相應的制度也在不斷的完善中,為保險公司風險防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但需要注意的是,保險公司發展的速度過快,相應制度完善的速度已經無法滿足保險公司現階段的需求。因此,應該著力加強保險公司治理制度建設,使保險公司風險防范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構建治理模式。盡管部分大型保險公司已經上市,但是對于未實行股份制的保險公司而言,股份制并不是其唯一的發展方向。實踐經驗表明,非股份制的治理模式在某些方面也是具有一定的優勢的,比如在保證保單持有人利益方面。所以,保險公司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公司治理模式,并積極探尋和開創行之有效的組織形式,充分發揮出公司治理結構應有的作用,提升對各種風險的防范能力。
2.對股權結構進行進一步優化。對于非國有控股保險公司來說,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適當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風險抵抗能力。國有控股保險公司應對股權結構進行進一步優化,減少國家或者國家法人持股量,提升中小股東在企業中的地位,使其更具話語權。
3.建立健全董事會和監事會制度。應提升董事會成員的多樣性,擴大其來源范圍,使更多的債權人以及人力資本所有者獲得風險信息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更好地維護其合法權益。在新保險法等法律法規的支持下,積極構建獨立董事選聘機制,并給予適當的激勵機制,使獨立董事能夠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同時還應制定科學合理的董事績效考核制度,使董事聘用工作有據可依。對于監事會來說,應賦予職工監事足夠的權利,使其能夠更好地完成監督工作。此外,還應對外部堅實的選拔和激勵機制進行完善和優化,避免監事成員與董事會以及管理層之間存在利益方面的聯系,充分發揮內部監督防范應有的作用。
4.制定完善的薪酬激勵制度。保險公司應對其績效考核制度進行改進和優化,改變傳統以業務收入為主要考核指標的做法,積極引進多種考核指標,比如客戶退保率、投訴率、評價結果等,建立健全的考核體系,構建短期和長期激勵制度相結合的模式,繼續推行員工持股計劃,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風險防范工作中來。
參考文獻:
[1] ?張艷,丁江萍,劉循循.論新保險法對保險公司公司治理的影響[J].保險研究,2010,(5):78-83.
[2] ?黃穎.保險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構建和完善[J].閩江學院學報,2011,(1):74-77.
[3] ?邱艾超,羅勝.保險公司治理轉型:從行政型治理到經濟型治理[J].保險研究,2010,(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