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燁明
摘 要:搞好“三農”工作是中國經濟建設的需要。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優化農業經濟管理,提升農業經濟水平,推動新農村建設發展,是我國相關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問題。探討了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的策略,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0-0075-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快速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同時也深化了農業經濟管理改革。各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為農業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因而需基于新農村建設背景,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促進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1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問題分析
1.1 ?缺少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
傳統農村經濟管理模式為小農經濟。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該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需求,難以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由于目前我國農村大部分青年勞動力都選擇外出打工,留下來的務農人員多為老人和婦女。這部分群體不僅體能欠缺,而且專業能力也較差。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難以滿足新農村建設的需求。農村青年勞動力流失嚴重,農民逐漸涌向城市,從而造成農田閑置,無法充分利用土地資源。
1.2 ?金融體系和產銷聯合機制建設有所欠缺
目前我國農業管理人員在金融體系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產業機構的發展。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產業發展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變革,由傳統農業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轉變。農業經營人員缺乏改革創新意識,在農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也沒有作出詳細、具體的規劃,造成產銷聯合機制的不完善。即使在國家出臺許多惠農政策的情況下,也難以增加農業收入,促進農業生產力的提升[1]。
1.3 ?農業科技水平存在嚴重不足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顯得更加重要。從目前現狀來看,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農業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機械化水平較低,而農業機械設備對農業生產力具有直接影響。近年來,我國農村農業機械化水平已有顯著提高,但在部分農村地區,農業機械設備的運用嚴重不足。這對農業的發展以及農村經濟的提升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第二,農業知識文化較少。缺少豐富的農業種植知識及專業的農業種植技能,更缺少農業科技創新意識。各地政府不重視培養專業化、現代化的農民,缺少必要的支持,造成農業發展受到阻礙。第三,農業發展缺少科技創新,造成農業科技水平較低,不利于農業的發展。
2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
2.1 ?建立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
據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現狀,應加強建設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加強農村土地流轉,提高農村閑置土地的利用率。應根據農村實際發展情況,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使農村流轉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基層政府應不斷完善農村土地檔案管理體系,明確農村征地的具體要求。尊重農民的合法權益,以農民自愿為前提進行農村土地流轉。對納入到城鄉建設用地的土地,應進行規范化管理。同時引入信息技術,建立適合本地的農村信息設備和系統,并加強系統的覆蓋和運用,從而提高土地的信息管理水平。通過土地流轉加強對農村土地充分利用,減少農村土地閑置,提高農村土地的規劃水平,對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作用[2]。
2.2 ?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和產銷聯合機制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應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和產銷聯合機制。基于農村的實際情況,建立具有特色的多樣化農業產業結構。充分發揮特色農產品的優勢,加強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擴大銷售渠道,增加市場份額。例如生產綠色、無公害的農產品,建立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農業產業結構模式。農產品經營人員應具有創新意識和管理意識,重視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加強農產品的加工、運輸、保鮮和包裝技術的運用,升級農產品。提高農村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增加農產品的銷量,帶動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給農民帶來更高的收入[3]。
2.3 ?提升農業科技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想要促進農村建設和農業發展,就要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加強投入科技技術,為我國農業經濟建設提供重要保障。政府應結合各地區的實際狀況,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加農業的機械設備數量,提高農業的機械化水平,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同時還應加強農業工作人員和農民的科技創新意識,在具體的農業生產活動中創新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生產力。農民專業知識及能力較弱,政府應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引導農民掌握先進的種植技術,豐富農民的知識技能,為農業科技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
2.4 ?加強建設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隊伍
人才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效果有直接影響。建立一支專業強、能力水平高的人才隊伍,保證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作出科學、合理的決策,從而為農業發展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首先,應招聘更多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適當提高薪資待遇,優化工作環境,增加崗位的吸引力,使更多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投入到工作崗位中,充實人才隊伍,從整體上提高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水平。其次,應定期對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進行教育培訓,豐富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知識,增強其業務能力,完善和更新管理理念及方法,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再次,還應建立完善的薪酬體系,充分發揮薪酬體系的激勵作用,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保證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質量[4]。
3 ?結束語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提升我國的農業經濟水平以及新農村建設。針對目前農業經濟管理出現的問題,應建立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金融體系和產銷聯合機制,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建設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隊伍,深化農業經濟管理改革。各地方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重要保障,促進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鄭雪.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研究[J].財會學習,2019(27):199,202.
[2]柳美紅.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及優化策略探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0):238.
[3]葉嘉鈺.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農村實用技術,2019(6):87-88.
[4]張建鳳,高省.新農村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