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園暴力始終是學校教育中重視的話題,其帶來的影響惡劣,對學生心理健康和長期發展均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學生發生校園暴力行為,其中有諸多家庭因素的影響,本文深度分析中職院校校園暴力的家庭因素,并提出可行的預防對策。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暴力;家庭因素;預防
一、中職院校校園暴力的家庭因素分析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存在校園暴力的情況,基于家庭方面的因素而言,家庭類型、父母學歷水平以及家庭教育方法均會對學生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也是校園暴力情況的間接影響因素。針對家庭類型來說,現階段,通常是原生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為主,中職學生處于青春期,這個成長階段的家庭教育極為重要,相比其他兩種家庭類型而言,單親家庭的中職學生是校園暴力參與率較高的,其次是重組家庭和原生家庭。在父母學歷水平方面,父母的學歷水平并不是中職學生參與校園暴力的直接影響因素,但父母的學歷水平直接映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學歷水平較高的中職學生,參與校園暴力的概率相對較低。在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上,現階段許多中職學生均為家中獨生子女,長期生活在父母及長輩的呵護下,從小到大均并未吃苦,他們的性格較為高傲,以自我為中心,這種類型的中職學生參與校園暴力的概率較高。若家庭教育運用合適的方法,父母能夠秉持尊重理解的態度,與子女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并為其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中職學生則參與校園暴力情況將降低。
二、中職院校校園暴力的家庭預防對策研究
(一)創建和諧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性格、生活習慣均有非常大的影響,特別是處于青春期和成長發育期的中職學生而言,父母更應注重家庭環境的創建和營造,進而給予孩子正面影響。一個人所體現出的興趣、品行、思想、心理健康等,均與家庭環境的長期潛移默化影響密不可分。父母始終是中職學生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在與孩子長期的生活中,言行舉止均會直接影響孩子,因此,應為中職學生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尊重、輕松的家庭氛圍。長期生活在和諧美滿家庭氛圍中的中職學生,心態積極、心理健康,校園暴力的情況也相對較少。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應該盡可能地避免在學生面前產生矛盾或沖突,特別是發生嚴重的家庭暴力,即使有矛盾出現,也應該控制情緒,選取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避免家庭暴力對學生帶來心理傷害。在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中職學生,更加懂得如何與人溝通和相處,性格活潑自愛,往往人格健全,參與校園暴力的情況極低。
(二)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
在家庭關系中,親子關系是至關重要的一種關系,對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均具有直接影響作用。中職學生在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逐漸產生較強的獨立意識,渴望能夠對自己的時間、生活有自主支配的權利,喜歡獨立交朋友、做事情。作為父母而言,應對自身的角色定位有清晰認知,不能體現出高高在上的霸主權利,同時也不能疏于對學生管理,應秉持嚴寬并濟的教育方式,與學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及時與學生溝通,發現其心理動態的變化情況,發現不良問題及時有效解決,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校園暴力,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長遠發展。同時,親子關系和諧的中職學生,通常對待生活的態度積極樂觀,有正確的思想理念和人生理想,善于處理生活中的諸多實際問題,同時在人際關系方面也具備良好的處理能力。此外,父母應給予學生充足的信任,并建立時效性溝通。許多參與校園暴力的中職學生,通常是與父母親子關系不協調,彼此之間缺少良好的溝通和基本的信任。作為家長,應尊重理解學生,給予其正確的引導,共同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擾。
(三)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
針對父母方面來說,應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遇到任何事情均運用正確的方式解決,當自己與學生的思想差異較大,無法理解學生的做法時,不應該惱羞成怒與學生發生沖突,而是應該通過循序漸進引導,在合適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思想層面交流,深入了解學生內心真實想法,避免出現矛盾運用武力解決的現象。學生的思想存在偏差時,父母應及時提出批評,選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改正,使其具有承受批評的能力,正確認知自己。當前大部分家長均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認為只要成績好,其他任何事情均可以放任,這種教育方法是完全錯誤的,沒有正視學生的思想品格發展,這方面的教育被忽視,長期如此,會導致學生出現道德品質差、思想偏差、行為不端等諸多現象。也可以說,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后果,是學生參與暴力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父母應改變這種思想理念,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進行引導。
(四)提高自身的學識水平
中職學生父母的學識水平直接反映在個人修養和素質上,在進行校園暴力的家庭預防過程中,家長的學識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第一,作為父母,需要始終秉持良好的責任心、責任感,正確認知教育學生不僅是教師的責任,同時也是自己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諸多中職學生家長均將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托付給教師,認為有學校的教育便足矣,并未履行作為父母的教育責任和義務,對于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漠不關心,甚至在教師與家長反映學生的不良行為時,也秉持著不必放在心上的心理,導致學生的問題逐漸惡化,極其容易走上極端道路。第二,作為父母應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學生一生成長及發展的重要性,在工作之余不斷學習充實自己,跟隨時代的發展腳步與時俱進。積極努力學習的家長,對自己的各個方面均有著嚴格要求,這將會帶給學生一種無聲的教育。父母具備較高的學識水平,學生則不會產生嚴重的偏激行為,心理相對更加健康,成長階段十分順利,自然會自覺地遠離校園暴力行為。第三,父母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當學生和自己反映遇到問題以及發生錯誤、暴力行為時,父母應認知到一味的打罵無法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應保持良好的情緒和態度,耐心與學生溝通,共同解決問題。反之,父母情緒失控,可能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做事時的客觀、理智,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寬容和理解,同時有利于問題順利解決,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也會學習父母的解決方式,進而在很大程度上預防學生參與校園暴力的情況。
(五)客觀對待家庭經濟
家庭經濟情況并不是中職校園暴力情況的直接影響因素,但其中蘊含著某種必然聯系,父母應正確客觀對待家庭經濟條件,給予學生正確引導。首先,父母的價值觀必須正確,當今社會將物質利益看得過于重要,許多家長也在物質條件上攀比,學生吃最好的、穿名牌,在物質方面給予過多滿足,容易造成學生的攀比心理、炫富心理,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行為品質。這不僅對自己孩子成長不利,同時對待其他學生來說,許多家庭貧困的學生會因此產生自卑心理,應注重學生的精神成長和發展。其次,父母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內在品質,這與家庭經濟條件無關,無論父母的收入高低、社會地位高低,在日常生活中均應幫助學生養成勤儉節約、拒絕奢靡浪費的好習慣,促使學生自立自強。同時,告知學生想要的東西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父母終究不可能讓自己依靠一生,仍然需要自己努力。學生良好品質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循序漸進,父母應樹立長期培養的目標和計劃,從根源上杜絕學生發生校園暴力的情況。
(六)家校共育促協同發展
家庭教育固然十分重要,但此過程中仍然離不開學校教育的支撐,兩者始終是無法分割的整體,只有通力合作開展家校協同教育,才能切實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校園暴力情況發生。家長應與中職教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和練習,積極配合和支持學校教育,針對在家中發現關于學生的不良情緒、行為,在教育的同時應向學校傳遞信號,學校方面也是如此,注重與家長的溝通協作教育,這不僅能夠切實提高中職院校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效果,也有利于預防學生發生不良行為。中職院校的各個班級均應建立家長群,中職班主任教師能夠通過家長群,將學生在校期間的日常表現通過視頻或圖片的形式分享,使每個家長均對學生在校狀態有充足了解,同時家長可及時表達自己的看法,并不是一味阿諛奉承,是與教師溝通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特別是針對中職學校一些過于頑皮的學生,教師與家長溝通中可能掌握正確的教育技巧,兩者應相互支撐共同促進,實現家校共育協調發展,預防學生校園暴力,促進學生人格完善發展。
三、結語
每個中職學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均有所差異,因此也使每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不同,正確的家庭教育是中職學生健康成長道路上的一劑良藥。同時,注重創建和諧的家庭環境、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的學識水平、客觀對待家庭經濟、家校共育促協同發展,共同為預防校園暴力行為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師步越.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暴力現狀分析與預防策略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8(5).
[2]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檢察院課題組,趙棣中,趙劉佳.檢察機關參與防治校園欺凌路徑思考——以T市B區檢察院校園欺凌案件為實證樣本[J].法制與社會,2018(9).
[3]王曦影,楊梨.同伴教育、學校社工與青年領導力:預防校園欺凌之行動研究[J].社會建設,2018(3).
[4]周華珍,王英.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對青少年健康行為的影響——基于遼寧地區網絡問卷調查數據分析[J].青年發展論壇,2018(5).
基金項目: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職生校園欺凌問題的心理分析及對策(編號:ZJB19021)
作者簡介:段亞星(1985—),女,漢,河南許昌人,中教一級,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