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邪教是指通過假冒宗教或氣功名義、搞個人崇拜、制造恐慌等手段,對信徒實施精神控制,以達到騙取他人錢財、擾亂社會秩序、威脅國家政權的目的破壞性組織。邪教犯罪是指組織、利用邪教組織實施的犯罪。新形勢下,邪教犯罪不斷呈現出犯罪區域國際化、犯罪手段現代化、犯罪群體復雜化、犯罪目的政治化的目的。針對這些特點,一要加強反邪教犯罪的國際合作;二要加大反邪教犯罪的網絡工作;三要不斷深化“三線并進”反邪教犯罪的社會化教育;四要完善邪教犯罪的相關法律,進而從根本上起到預防和懲治邪教犯罪的目的。
關鍵詞:新形勢;邪教犯罪;治理
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新形勢下,宗教工作范圍廣、任務重,既要全面推進,也要重點突破。” 邪教是假冒宗教名義進行反人類、反科學、反社會、反政府活動的破壞性力量。新形勢下,隨著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趨勢日益凸顯,邪教犯罪呈現出新的表現形式和新的特點。因此,探索新形勢下邪教犯罪治理途徑是我們當下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邪教與邪教犯罪的界定
(一)邪教的界定
目前,在學界中對邪教的界定主要分兩種。第一種觀點認為,邪教屬于宗教的范疇,是新興宗教衍生的極端產物。另一種觀點認為,邪教不屬于宗教范疇,而是假冒宗教名義進行反人類、反科學、反社會、反政府活動的破壞性力量。筆者認為邪教可定義為:通過假冒宗教或氣功名義、搞個人崇拜、制造恐慌等手段,對信徒實施精神控制,以達到騙取他人錢財、擾亂社會秩序、威脅國家政權的目的破壞性組織。他們都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邪教不是宗教,而是假冒宗教、氣功的名義來迷惑群眾;第二、邪教主要通過搞個人崇拜、編造謊言、制造恐慌、宣揚歪理為手段對信徒實施精神控制;第三、達到騙取他人錢財、擾亂社會秩序、威脅國家政權的目的。當前,我國主要的邪教組織有:法輪功、全能神教、呼喊派、門徒會、統一教、觀音法門、血水靈都等。
根據《刑法》的規定,可以看出邪教犯罪是指組織、利用邪教組織實施的犯罪。根據《解釋》第二條至第七條可以看出邪教犯罪通常表現為以下類型: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侵犯財產罪。從邪教犯罪的定義和其犯罪的類型來看,這類犯罪其顯著的特點在于所實施的犯罪行為與邪教組織有關,且犯罪類型多樣。當前,隨著社會形勢的發展,新形勢下邪教犯罪的表現形式、特點也在發生著變化。
二、新形勢下邪教犯罪的特點
新形勢下,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使得邪教犯罪區域不斷趨向國際化。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邪教犯罪手段也逐漸趨向于現代化。大多數邪教組織通過利用現代化、信息化技術手段,持續向國內信徒發號施令、搗亂滋事,破壞我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由于邪教傳播對象越來越廣泛,使得犯罪群體趨于復雜化。邪教傳播對象從一開始的中老年群體逐漸發展至社會精英、從青少年群體。同時,加入邪教的群體漸漸從農村低文化水平的貧困人群慢慢向高知識、高收入的人群擴展。部分教徒之所以加入邪教,只是為了追求安全感和幸福感,使其內心得到依靠。邪教犯罪目的不斷趨向于政治化,且常與境外反華勢力勾結。這些邪教的犯罪行為,嚴重破壞了我國國際形象,影響我國政治穩定,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三、新形式下邪教犯罪的治理途徑
新形勢下,邪教犯罪的治理途徑要結合邪教犯罪的新特點、新趨勢,堅持懲治與預防相結合,法治教育與宗教教育相結合,“線上”治理與“線下”治理相結,社會力量與公安機關相結,突破邪教犯罪治理的瓶頸,形成良好的新態勢。
(一)加強反邪教犯罪的國際合作
當前,新形勢下邪教犯罪區域不斷趨于國際化,使得邪教犯罪不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而是整個國際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新特點,需要不斷加強反邪教犯罪的國際合作,在國際上建立起預防和打擊邪教犯罪的嚴密法網。一要加強反邪教犯罪的國際法律合作。一方面,要大力開展與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反邪教法律交往與合作。另一方面,大力開展民間反邪教組織之間的國際法律援助合作。二是加強邪教學術研究和國際邪教學術交流。充分發揮學術界的優勢,對存在邪教犯罪現象進行多學科的系統研究,為人類社會提供更多的有益啟示,為社會各界共同治理邪教犯罪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三是積極開展雙邊或多邊的預防和懲治邪教犯罪領域的國際合作。世界上許多國家由于較早地受到邪教犯罪的困擾、侵害,在治理邪教犯罪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要借鑒其他各國預防和懲治邪教犯罪的經驗和教訓,結合我國獨有的國情,不斷推廣成功的經驗和改進的對策。
(二)加大反邪教犯罪的網絡工作
針對新形勢下,邪教組織借助互聯網的便利條件散播反華言論、傳播歪理邪說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需要不斷加大網絡反邪教犯罪工作。一要完善網絡反邪教監管機制。建立網絡各部門綜合治理體系,加強網絡各部門的聯系與合作,加強對利用網絡進行犯罪的邪教組織的監管、篩選,及時掌握重要線索,形成防范邪教組織利用網絡犯罪的綜合治理體系。二要創新網絡反邪教犯罪的防范技術。通過培養具有網絡防范技術的專業人員、創新網絡安全預警的防范技術,對意圖通過網絡犯罪的邪教組織進行實施監督與防控,及時發現邪教組織犯罪的新動向,形成完善的網絡反邪教防范體系。三要加強反邪教犯罪的網絡宣傳。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加強對反邪教的文化宣傳,對網絡輿論做正面的引導。同時,通過不定期開展有關反邪教組織的網絡文化活動,建立濃郁的反對邪教組織的文化氛圍,提高人民群眾對邪教組織的辨別能力。
(三)不斷深化“三線并進”反邪教犯罪的社會化教育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新要求,針對新形勢下邪教組織傳播群體的廣泛性,犯罪的群體的復雜性,要大力動員社會力量,深入貫徹治理社會化的要求,全面開展“三線并進”反邪教犯罪的社會化教育育。“三線并進”只要是指:學校、家庭、社會這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三者共同作用,生成合力。
(四)完善邪教犯罪的相關法律
法律是預防和懲治邪教的強有力武器。一方面,要從立法上確定邪教的性質對邪教的治理,應當針對邪教的本質,從完善相關立法入手,建立懲治邪教組織犯罪的專門法律,形成健全的系統化、專業性強的反邪教犯罪的立法體系。根據邪教犯罪的具體行為,將邪教組織實施的制造謠言、故意殺人、實施精神毒害控制、破壞社會秩序、危害國家政權的行為專章規定在反邪教立法當中。另一方面,要嚴格按照法律對邪教犯罪進行打擊。嚴厲打擊邪教犯罪,是防止邪教泛濫的根本途徑。加大對利用邪教組織進行犯罪的打擊力度,形成刑事、民事相配套銜接的邪教治理法律法規體系。使其承擔與實行行為相當的法律后果,通過刑事制裁將邪教犯罪從根本上得到預防和懲治。
四、結語
新形式下,經濟的全球化、社會的信息化、文化的多元化,為邪教犯罪的治理提供了挑戰和機遇。隨著新時代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通過國際反邪教工作之間的合作、加強網絡建設工作、開展社會化反邪教犯罪教育活動、建立健全的反邪教犯罪法律體制,必將建立更和諧文明的社會,邪教問題將會隨著新時代的進程和社會文明的深化而得到有效地治理和解決。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102-103.
[2] 樊彥芳,劉仁文.法治中國視野下的邪教犯罪及其治理[J].求索,2014(11):126-130.
[3] 王鵬祥,陶旭蕾.論我國邪教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9(3):103-109.
[4] 張純琍.論邪教[J].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6)
:12-16.
[5] 李天明,聶英斌,劉陽.淺析邪教犯罪及其預防對策[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4):47-51.
[6] 竇野.邪教治理社會化教育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
作者簡介:陳旻祥(1993.07- ),女,漢族,浙江溫州人,碩士研究生,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