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農村的中學英語教學中,由于教學設施以及教學人才的缺乏,其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還與國家教育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本文將基于核心素養,探討如何提升農村英語的教學模式,從而改善農村中學英語的教學環境。
【關鍵詞】核心素養;農村教學模式;初中英語
【作者簡介】郭少萍,福建省泉州市臺商投資區百奇民族中學。
引言
核心素養是中國學生教育培養的重點內容,重點是將學生培養成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提供一己之力的德才兼備的全面性人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表明了核心素養的培養核心為“全面發展的人”,具體表現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將3個方面落實到6大素養之內,其中包含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而教育事業在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時必須圍繞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為原則[1],保障人才培養能夠以人文本,幫助學生發展成為迎合時代發展的愛國人才。然而,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仍然存在較大的城鄉差距,農村中學在教學設備、教學環境以及教學人才較城市中學教育依然存在其落后性,非常不利于培養農村學生的核心素養,也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農村中學教學的教學環境、教學設備、教學資源和教學人才在短時間之內是沒有條件去革新的,所以本文將基于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具體談談基于核心素養提升農村中學英語的教學模式。
一、提升知識素養,拓展課外知識
學科專業知識和科學知識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知識要求,是向學生傳遞準確教學內容的基礎;而教育科學知識表示為對教育這門課程的理解和掌握,為教師提供教學方法,保證教學質量。在農村的教學中,因為教學資源、教學設備以及師資力量的缺乏,所以要求農村教師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以更加全面的知識儲備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全面的教學內容,從而彌補在教學環境上的缺憾。
所以,從農村英語教師的角度出發,英語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以進取之心不斷鞏固和學習新的知識內容,從而向學生提供符合時代潮流的新鮮知識,完備學生的知識體系,落實核心素養的科學性、時代性原則。英語學習的實質就是語言學習,通過多讀、多寫、多聽、多練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搜索瀏覽從而接觸更多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知識,另外,閱讀英文原版書籍和雜志、電影也是很有效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鞏固和提取出精粹的知識,有利于向學生傳授,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自己閱讀過的好書籍、資源放在教室中,以供學生借閱分享,使學生在閱讀英文的課外書籍的同時,可以拓展課外知識,提高英語的知識素養。
二、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初中英語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且在很多農村的教學中,很多學生是在初中之后才接觸英語的學習,在小學對英語的學習并不深刻或者完全沒有接觸,所以農村英語教學在初中階段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而又因為農村的教學環境較差,許多設施不完善,多媒體設備不足,容易影響課堂的生動性和有趣性,課堂一旦枯燥無味,就很難使學生的集中力聚集到課堂內容中,不利于培養學生英語的核心素養。所以,教師在傳遞教學內容的時候,不能只限于課本內容,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和興趣,將課本內容以豐富的形式表現出來,為學生提供可以產生興趣的空間,從而引導學生走進課堂的知識內容。
在學習單詞時,可以把每個單詞代表的意思放一張圖片,圖片往往可以引發學生的聯想,這樣學生記憶起來也會更加容易;其次,教師在導入課題時,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切入,常見的有播放與文章內容有關的英文歌曲,或者采用圖片引入,以及播放和主題有關的視頻等,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有繼續探究下去的欲望,也會積極配合老師的課堂互動,這樣有聲有色的課堂可謂是最有活力的;而利用實物進行教學,形象直觀,能調節課堂氣氛,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如教名詞時,可以拿實物來進行教學,再如教形容詞的比較級和高級,可以拿三把長短不一的尺,三個大小不同的盒子,也可以叫三個高矮不同的同學,進行比較,并進行充分的練習;用簡筆畫帶入情境,鄉村的教學設施條件較差,而簡筆畫可以避免這種缺憾,在教學過程中有著獨特的信息溝通作用,簡單的圖畫就能表現豐富的語言信息和概念。
三、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教學培養理念是改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將其轉變為以學生為教育中心,強調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首要地位。所以,在英語學習的核心素養中,教師必須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反思能力,從而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法。
教師可以知道學生建立專門的糾錯本,讓學生把在日常聯系或者考試中做錯的題目摘抄到錯題本中,用自己的思路再將錯題解答一遍,不能照搬老師后者答案的思路。將錯題總結成冊之后,用不同顏色的筆標出自己易錯的部分,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復習策略,有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在平時的隨堂測驗、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等一系列檢測中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總結,然后針對班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量身設計一套試題,再以考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查,使學生能夠了解到自己對錯題的掌握情況,從而進行學習上的反思。
四、課堂展現
英語仁愛版初二下冊第五單元中,有一個重要的動詞搭配,“invite sb. to do sth. 邀請某人做某事”。以詞組課為展示對象,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以及學會應用并且掌握invite sb. to do sth.這個短語。
在課堂內容開始之前,老師先用學生已經掌握的英語句子和詞匯向學生提問相關的問題,引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從別的地方轉移到老師身上。首先,用粉筆在黑板上繪畫出簡單的房子和小人物,然后問出問題:“How are you last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with your friend? Did you invite your friend to your house? ”以這樣的簡單問題引入今天的詞匯重點,又能讓學生展開討論。
討論完畢之后,讓學生翻開課本內容,先對蘊含詞組的句子進行講解,再將詞組提取出來重點講解。但是,教師在講解詞組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農村學生的生活情況,編造出一些句子,從而使學生展開興趣,例如,“Limings mother invite him to feed chickens and ducks.”結合了農村學生的日常生活;再比如,農村學生的喜歡挨家挨戶地串門,就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Liming will invite his deskmate to his house after class.”讓學生了解到,原來自己也可以用英語復述出日常的生活,激發出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躍躍欲試,老師如果認為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不錯,就可以引入情境實踐,將學生分為五人一組,用英語講出“你想邀請你的同學做什么”,如果復述正確,被邀請的對象就必須完成請求。有了既定的目標和互動游戲,可以豐富學習內容的樂趣,并能為學生提供實踐的聯系,讓英語教學不再停留在聽、看的層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等到學生能夠在group-work中學會運用invite sb. to do sth.這個詞匯,就可以讓學生以invite sb. to do sth.短語用英語自主學會編造一個小故事,把課堂的主動學交還給學生,之后讓學生上講臺進行故事的展示,提高英語地說、寫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膽子和自信。
學生講完小故事之后,老師要以其英語故事中存在的語法錯誤和發音錯誤對學生進行引導式的提問,比如“Do you think there are some mistakes in your story?”然后給學生一段思考的時間,如果學生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老師就可以以復述法、提問法、重復法引導學生發現并且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學學生如何學習。
最后,在課堂結束之后,老師可以找一些課外英文文章分享給學生,拓寬其在這節課的知識,升華整節課的內容,培養英語的核心素養。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的學習水平能力,從而以英語水平能力完善自身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學生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基于核心素養,教師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職業素養,不斷改善教學方法,提升農村中學英語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 2016(10):1-3.
[2]張愛鸞.提高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淺探[J].好家長, 2017 (31):96-96.
[3]林麗春.落實核心素養, 提升綜合能力——農村中學英語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名師在線,2018,60(2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