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高專院校是社會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高職高專學生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是全民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需要。通過新生入學軍訓,以及開展關于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題班會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活動,寓教于樂,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提高學生的“軟實力”,有助于學生達到進入社會的“硬要求”。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能推進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素質教育,切實有效地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職高專;教育研究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洗禮與沉淀,尤為博大精深,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對當代學生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1]。而高職高專院校作為培育高級技能人才的搖籃,更應將思想政治教育置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背景之下,將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最佳切入點,有的放矢,由理論到實踐,從根本上推進高職高專院校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內涵修養。
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深化教育理論
高職高專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的同時,社會經濟也隨之發展,人才競爭的程度明顯加劇,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社會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職高專院校是以技與能的培養為優勢的,著重點是放在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教育上。重技能、輕涵養,重專業教育、輕人文素質教育是各大高職高專院校常有的現象[2]。由于目前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對人才在專業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所以院校普遍過高重視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尤其是在傳統文化方面,然而學生具備良好的優秀傳統文化非常重要。在高職學生中,西方節日中圣誕節、愚人節學生過得有滋有味,而對我們傳統的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卻沒有重視和了解真實意義。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在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更應該將素質教育作為另一個核心緊緊圍繞、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勢必將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才能營造有特色、有底蘊的校園文化氛圍,更好地豐富學生校內的精神生活,切實地提高學生的素質修養,深入地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進一步弘揚校園文化的精髓靈魂,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3]。
動態、靜態相結合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點。“靜”是指“硬件”,靜態文化。完善校園文化的設施和建設是靜態文化的基礎,大致可體現為校園雕塑雕像,景觀造型的寓意以及命名,宣傳欄中傳達的主題思想。這些都促進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校園文化特點的彰顯。“動”是指“軟件”,動態文化。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精神文明生活,推動了動態文化的建設。靜態文化是動態文化的基礎,而動態文化又影響著靜態的發展方向。針對大學生熱衷西方圣誕節、情節人、愚人節等節日,組織學生開展與傳統文化節日如清明節、五一節、端午節、國慶節、元旦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的活動,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動,讓學生更多的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有更高度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情感。
提升學生道德素養是高職高專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針對當代大部分學生個性十足,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的通病,應該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學習,先從思想上著手,例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使學生的自身修養得到長足的進步。同時,作為教育工作者,具有孜孜不倦的耐心,細致入微的關切,才能將這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
二、規范學生行為習慣,強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力度
在大學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通過自習的嚴格考勤和考核、寢室衛生的高要求規范、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大學生養成教育的深化學習,同學們有了根本的進步。缺少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或者是正確的引導是學生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在日常管理中,在團結同學、尊敬師長、誠實守信、孝順父母等方面對同學們進行教育,并讓他們對以前的行為習慣、思想認識進行反思,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把優秀的傳統文化根植于學生心中,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去落實這些優秀傳統文化。開學時可以開展“感恩的心”主題班會活動,讓同學們明白要感恩身邊的每一個人。通過主題班會活動,同學們的內心變得更加細膩和柔軟。號召每位同學給父母長輩發愛心短信并經常與父母溝通,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感謝和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雖然這種教育不是幾天就能夠形成的,通過開學的學習和教育,同學們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也對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識。在老師的引領與學生的努力下,才能使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才能將其能動作用發揮到最大化[4]。
三、全面優化傳統文化在高職高專院校的教育效果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中有很多以自我為中心,特立獨行,不服從管理的學生。利用傳統文化與日常規范相結合的方式對其進行教育,同學們有了很大的進步。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耐心細致的教導和榜樣力量的引導。作為國家興盛、國力強大的后推力—教育,毋庸置疑是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石,而且教育在鞏固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職教育責無旁貸,因此全面優化傳統文化教育效果至關重要。
(一)開展多種多樣的素質拓展活動
素質拓展訓練目前廣泛應用于團隊建設、開發潛能以及激發學生的抗壓抗挫折能力。開展多種多樣的素質拓展活動,將這些素質拓展訓練及拓展游戲應用于剛入學的大學新生,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素質拓展訓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學生參加到素質拓展訓練中去,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優化傳統文化教育效果。
新生入學軍訓可以磨礪學生堅持不懈的意志,提高學生自控自律的能力,培養學生艱苦耐勞的品行,也是從另一方面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雖然在軍訓過程中,個別新生找借口不能堅持完成軍訓,作為高職高專的教育工作者,應及時溝通、鼓勵,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軍訓,優化傳統文化教育效果。
為了磨練同學們的團隊合作意識,我們讓同學們進行了“數字抱團”、“蘿卜蹲”、“信任背摔”等活動,加深了同學們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消除了同學們之間的陌生感。同學們盡情地投入到活動中,雖然歡聲笑語中也有埋怨,指責,但這正是開展活動的意義所在,這些都將成為教育過程中難得的契機,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寓教于樂的優勢,讓同學們體會到競爭的真正意義,即不斷地挑戰自己,并戰勝自己。讓同學們學會承擔責任,學會欣賞同學,學會謙讓,而不是在團隊合作中去抱怨和指責。
(二)多渠道深化傳統文化教育
在教育途徑上,可以考慮多渠道,可以通過文化講座、社團活動、知識競賽等。現代社會科技文明,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工具、手段及方法,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注意利用好與現代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專題網站、博客、微博、朋友圈分享、論壇等方式可以讓同學們討論問題、交流學習心得體會。以寓教于樂為主旨,不拘泥于渠道與形式,用更靈活的方式為同學們營造了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讓同學們在活動中接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讓學生主動接受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思想與文化修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便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5]。
四、結語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積淀,千錘百煉,鉛華盡去,在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教育中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正確有效地啟發同學們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并讓學生把優秀傳統文化落實到具體的言行舉止當中去,是高職高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高職高專院校的培養重點不僅僅是學生立足于社會的專業能力,更是學生立足于社會所展現的優秀傳統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 高競男,張鵬.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4,35(35):50-52.
[2] 劉洪英.高職生中國傳統文化素養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5,17(1):31-33.
[3] 胡惠慶,徐濤.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與對策探析[J].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5,27(1):91-94.
[4] 劉敬.高職院校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5,13(1):45-46.
[5] 曲洋,陳贊.關于高職院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調研與思考[J].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1):52-55.
作者簡介:鄧家濤 (1992- ),女,四川人,碩士研究生,四川長江職業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