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林
【摘要】隨著時代發展,新課標的改革,教育也應緊跟時代潮流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主要由四種能力構成:閱讀理解力、語言表達力、思維發展力、文化感受力。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教學理念,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新課改教育背景的推動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是教學者應不斷探索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102-01
前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一環。閱讀教學的推進,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閱讀教學不僅在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非常有幫助,還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閱讀教學理念也越來越被重視,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做出了探索淺析。
一、核心素養的構成和閱讀教學的聯系
(1)閱讀理解力
閱讀理解力語文能力的隱性特征,是語文的基石,也是各個學科的至關重要的基礎。提升閱讀理解力語文學科的重要任務,閱讀理解力還包括;感知文字、內容理解、鑒賞評價、感受判斷等能力。
(2)語言表達力
語言表達力是語文能力的顯性特征,是學習和生活皆不可缺少的能力,是個人進步發展的重要基礎。語言表達力主要體現在兩方面,;書面(如作文、書信)、口語,其旨是在運用自己的語言活動經驗,表述文字順暢,交流無阻。
(3)思維發展力
思維發展力旨在讓學生能在閱讀、表達等語言活動中,產生主動思考意識,運用自己的構思與聯想,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對語言和文學形象進一步認識。
(4)文化感受力
語文課程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質文化,都流動在字里行間。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向,還應讓學生具備文化的審美,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之美,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也正是文化感受力的表達。
語文課程中閱讀理解力、語言表達力、思維發展力、文化感受力是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的。閱讀教學能不斷提升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對學生未來產生著積極向上的影響,與此同時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還能對教學課堂產生正面影響,不但能提高課堂效率,還能促進學習氛圍、學習興趣的產生。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問題和策略
(1)“一課一得”,貪多嚼不爛
在現代教育中,很普遍的一種教育問題就是,老師講太多,學生無法掌握重點,知識流失大,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一課一得,要求學生在一堂課內理解一個問題、明白一個道理、掌握一個方法。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更偏向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學者做到取舍,根據學生接受能力及教學目標安排合理的、科學的教學內容,穩定、高效的提升學生語文綜合水平。教學者可以組織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趣味活動,讓學生對學到的知識和理論可以應證與實踐。比如可對課文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觀點,進行“辯論對抗賽”,讓學生能夠在課程應用中實踐,從而提高語言表達力等核心素養。
(2)營造學習氛圍,創造學習環境
閱讀教學理念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仍有些不足之處,需要每位小學教育從業者共同探究和努力。小學教育工作者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當更注重營造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們創造出良好閱讀環境,幫助引導學生快速進入閱讀狀態,深刻體會了解文章思想情感。教學者在學生閱讀后,幫助學生建立思維模式,讓學生對文章做出認知總結,并養成思維行為習慣。
(3)閱讀多樣化,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覺得學習麻煩,知識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會非常低下;當學生把學習當作是種樂趣、興趣,才能使其自然愉快的接受知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也會大大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會提高。恰如文章“小馬過河”,這篇課文閱讀時,首先可以為學生們創造閱讀環境,簡單的布置和安靜的氛圍,有幾個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把握人物感情和特點,加深學生們對課文中人物的形象,逐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提高課堂效率。通過教學手法的改變,不僅使課堂的氣氛更愉悅輕松,還激起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同時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大有裨益。
結語:
通過本文探究,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出,不僅是對語文教學的重視,也是對學生良好素養和品格形成的關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還需要教學者努力的研究和探索,通過閱讀教學、核心素養的互相滲透,多元化地探索更高效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
參考文獻:
[1]陳志娥.小學生以課外閱讀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J]. 科技創新導報,2016,(35)
[2]巫曉翠,鐘學玲. 推進小學閱讀教學 發展學生閱讀素養[J]. 教育科學論壇,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