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
摘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發展綠色農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探討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綠色發展問題,發揮涉農民營經濟組織在其中的作用,分三個部分研究:一是涉農民營企業的發展現狀;二是涉農民營經濟組織推動農業綠色發展遇到的問題;三是如何發揮涉農民營經濟組織的作用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希望能夠為涉農民營組織更好地發揮作用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涉農民營經濟組織 農業綠色發展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1—0093—02
涉農民營組織的快速發展,對推動農業綠色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涉農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涉農民營經濟組織是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它們的發展概況如下:
(一)整體情況
截至2017年年底,經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主管部門認定的農業龍頭企業數量達 8.7萬家,按照所有權性質分類,民營企業占比最高,達到82%,其次是國有企業占比達9%,集體經濟企業占比為2%,其他為7%。國家級龍頭企業達1242家,年收入超過一億元的省級龍頭企業為8000家,超過100億元的省級龍頭企業為70家。
(二)空間結構分布
根據農業農村部第八次監測,國家級民營龍頭企業的區域分布情況是,農業大省和東部沿海分布了76%的國家級民營龍頭企業,東中西部國家級民營龍頭企業數量依次遞減,數量最多的五個省份分別是山東、河南、四川、江蘇、山東。
二、涉農民營經濟組織推動農業綠色發展遇到的問題
高度重視生態振興和農業綠色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涉農民營經濟組織對農業綠色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也存在用地供需矛盾突出、農業人才短缺、技術支撐不足、融資難度大等問題。
(一)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其一,隨著涉農民營經濟組織的發展,對土地的占用量產生新的需求。如牲畜圈舍占地、曬場倉庫等輔助設施需要占地,而國家對用地審批有嚴格的標準和限制指標,農業用地審批難度大,因此“用地難”成為涉農民營經濟組織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瓶頸。其二,涉農民營經濟組織在生產過程中規模作業和機械操作,需要土地集中成片流轉,要求土地規范穩定,但是一些遠離城區的鄉鎮農民的思想意識落后,唯恐“失地”“失業”,土地成片流轉困難。
(二)農業人才短缺
其一,農村有知識文化的青年多數選擇留在城市,土地流轉后留在農村的以中老年為主,對農業綠色發展認識不足,學習綠色技術的能力差,而涉農民營經濟組織勢必會雇傭當地的勞動力,不利于涉農民營經濟組織大力推行農業綠色發展。其二,專門學習農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不愿意在生活條件相對差的農村扎根,人才缺乏嚴重放緩涉農民營經濟組織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步伐。如何讓人才長期在農村生活與工作,為涉農民營經濟組織服務,成為涉農民營經濟組織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技術支撐不足
其一,農業綠色發展需要綠色技術的支撐,涉農民營經濟組織科技創新能力有所提升,但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研發費用投入少,科技成果轉化率有待提高。存在農業科技與生產脫節,技術推廣體系落后,常規技術多,高新技術缺乏的現象。其二,涉農民營經濟組織引進的綠色生產設備,不能完全適應本地的生產需求。以移動噴灌設備為例,在噴灌過程中容易留死角,而且天氣干旱時不能完全把土地“澆透”的現象時有發生。
(四)融資難度大
涉農民營經濟組織發展綠色農業,需要綠色技術設備的引進、人才引進、研發投入等資金,對資金的需求量遠遠超過小戶種植。金融機構對“三農”貸款有所扶持,但是以小額貸款為主,滿足不了大型涉農民營經濟組織發展綠色農業的需求。除一些農業龍頭企業,多數涉農民營經濟組織實力相對薄弱,能夠提供的貸款抵押物少,融資困難。
三、發揮涉農民營經濟組織作用,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建議
為了使涉農民營經濟組織更好地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強政策扶持,助力涉農民營經濟組織
強化政策扶持力度,稅收、財政、金融、用地、用電等政策向涉農民營經濟組織傾斜,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提供政策優惠。首先,抓好農產品運輸、用水等優惠政策的落實,做好土地整理,鼓勵集中成片流轉。路相連、溝相通、成方田,全面提升農田標準,也便于綠色農業的規模作業。其次,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專項資金也可通過補助、貼息等形式支持涉農民營經濟組織發展綠色農業,對農業綠色生產設備和技術創新等環節減免稅收。
(二)加大引進和培養農業人才力度,補齊人才短板
(下轉第92頁)(上接第93頁)
1.引進青年人才,加大有志青年回鄉就業創業的支持力度,為涉農民營經濟組織提供人才保障
鼓勵農業科技人才在涉農民營經濟組織任職,參與績效分紅,激發干事創新的熱情,切實把科學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引進管理型人才,加強對涉農民營經濟組織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先進的理念、運作有序的團隊更加有利于綠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2.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強化培訓和資格認證
投資農業的企業家、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和返鄉務農的農民,構成了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新型農民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將新型農民的待遇與職業資格相掛鉤。鼓勵相關培訓機構開展“訂單式培訓”,力爭培養一批優秀的種植大戶,為涉農民營經濟組織發展綠色農業提供智力支持。
(三)推進技術創新,提高支撐農業綠色發展的能力
1.搭建農業創新平臺,建立重點實驗室
在農業產業園里開展生物育種等試點,制定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切實讓涉農民營經濟組織起到推動技術創新的作用,并且實現關鍵技術攻關。
2.發展循環生態農業,推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實現農田秸稈和畜禽養殖糞污的資源化利用,推動涉農民營經濟組織采用水肥一體化、物聯網、大數據共享系統等技術,在經過土壤改良后的耕地上種植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將秸稈作為養殖飼料,進行規模化動物養殖。養殖糞污進行資源化利用,通過水肥一體化進行還田,實現良性循環。
3.推廣綠色生產技術
涉農民營經濟組織推廣水肥一體化等先進灌溉技術,嚴格控制化肥使用量增長,開展秸稈還田、有機肥替代化肥等項目,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應用無人機開展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病蟲防害。
(四)創新金融服務,突破瓶頸束縛
為切實解決涉農民營經濟組織的融資難問題,應創新金融服務方式。
1.探索新的貸款擔保方式
結合農村土地確權,建立便于涉農民營經濟組織融資的新型抵押、擔保信用體系,創新擔保方式,對信用好、實力強的企業提供便捷渠道。
2.支持農村金融服務主體的發展,提高金融服務能力
農村金融服務主體更加貼近涉農民營經濟組織的需求,便于為農業綠色發展服務。
四、結語
涉農民營組織的快速發展,對推動農業綠色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運行過程中存在土地、人才、技術和資金短缺的問題。為了使涉農民營組織更好地發揮作用,本課題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希望能夠提供理論借鑒,使涉農民營組織更好地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毅.南陽市農業產業化組織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22):276.
[2]杜俊娟.安徽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5(4):99-104.
[3]鄭媛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及其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互動研究[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23-28.
[4]莊志華,崔光軍.菱花集團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構建經驗[J].山西科技,2018,33(6):80-83.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