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是語文教育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年齡因素的限制,思維意識與行為習慣極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幫助學生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逐漸得到凸顯,教師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情感,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與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160-02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意義
(一)陶冶學生的情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能夠對學生的情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其情感進行熏陶。教師在平日的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應對教材當中蘊含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并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學生既能夠掌握相關語文知識,也能夠產生情感共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還能夠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情感,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判斷能力也得到培養,滿足學生今后全面發展的需求。
(二)豐富學生的情感
小學階段學生受年齡因素的影響,對于外界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認知能力也處于塑造階段,具有較強的探索欲望。但因自身缺乏豐富的社會經驗,同時缺乏自我控制力,極易受到不良情感與事物的影響。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當中開展情感教育,不僅能夠發展學生的情感,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這項活動開展的重要性逐漸得到凸顯。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開展情感教育,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應給予情感教育高度重視。
(三)培養學生想象力
小學生因與社會接觸得較少,缺乏豐富的社會經驗,其情感世界十分單純。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小學階段的學生極易受到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能夠凈化學生的心理,還能夠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觀念,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其營造相應情境,加深學生對美的理解與體驗,提高其想象力的同時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加強師生之間互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師生間的互動,通過彼此之間密切的互動與交流,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與課堂教學效率。以相互尊重作為基礎,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第一,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人格與差異性。第二,學生應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行為與勞動成果。另外,師生之間的尊重,也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當中,日常生活當中也有所展現。教師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二)豐富課堂教學方式
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應充分利用的多媒體技術,對課堂教學形式進行豐富,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生的情感教育相互結合,借助音頻、視頻、圖片等形式將教材內容展示出來,加深學生的感官體驗, 進而產生情感共鳴。其次,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創造相關教學情境,為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能夠更加直觀感受到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以此同時,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探討,對文章當中的情感內涵進行挖掘,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
(三)挖掘教材情感內容
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所包含的文章,相對而言較為淺顯易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對文章當中的情感內涵進行深入挖掘,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掌握相關語文基礎知識,還能夠了解相關思想內容。教師深入挖掘小學語文教材,明確教材當中所要傳達的情感,真正實現學生情感和語文知識的共鳴,學生通過親身體會,感受文章所要傳達的真實情感,將情感教育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為學生介紹小女孩的凄慘環境,加深體會資本對人們的迫害,明白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對于學生的情感具有一定啟發作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既能夠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經階段。因此,在教師應給予情感教育高度重視,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將情感教育與小學語文教育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的熱情,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茂青,馬向明,毛桂林,李神州,黃銳嬋,魏娟.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 2018
作者簡介:
穆春燕(1989-),女,甘肅靜寧人,二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