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媛
【摘要】生活處處充滿美。無論是在高尚的藝術領域,還是在我們日常的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環境中,美都帶給人們從視覺方面以及感官角度的無窮享受,讓人陶醉其中,無法自拔。但往往我們一般對美的概念都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理解它的內在,則需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對審美對象的內涵去做剖析、做分解,做消化,并做出相應的評價,并很大程度上去激發我們對于生活的熱愛。而要想培養審美能力,需要的是從小進行培養,最好是從小學生美術中進行抓起。
【關鍵詞】美術教學? 藝術鑒賞? 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229-01
引言
根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美術教學工作者負有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責任,尤其是在小學美術教育中。而這方面就需要廣大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活動中多去滲入一些與美術相關性的元素在里面,從小給學生灌輸審美方面的知識,以促使學生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正確的審美能力,以審美能力為起點,進而影響到學生思維方式、邏輯方式的轉變。進而更加促使學生從小就對美充滿向往,也使得美從小扎根他們的心靈深處。
一、培養審美能力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
從小學生的思維特征方面進行探究,小學生時期的思維方式正好處于雛形時期,正是打磨的黃金時期,此過程中通過老師的外加引導,啟發學生的同時促進他們去理解,進而使得審美能力一點一點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并扎根[1]。待審美能力有一定基礎時,需要的就是進行鞏固,鞏固的方式可以采取讓學生表達內心真實感受的方式,使得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評價能力能夠更加完善化,經過日積月累的磨練,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會發生質的轉變。而學生在審美能力影響下,產生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品鑒能力,并將此些富有內涵性的東西融合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等,發揮到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更能夠增加學生對生活的熱愛程度。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審美能力的方法
(一)美術老師要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美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生活中的美是時時刻刻都存在,只要你留心,就可以輕易的感受到,但要做到通過真真切切的體驗,讀懂它的內在美,則需要日積月累地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的方式去培養。因此,很多學校不定期都會開展主題性繪畫創作比賽,如:創辦“植樹節”、“六一兒童節”繪畫比賽、“感恩母親”手抄報比賽、“交通安全”連環畫比賽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可以很好的引導與培養小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及雙手去創造美。
(二)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其他學科的教學
學習是相互的,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是需要通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體現出來。例:我們通過舉辦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配畫比賽,許多學生想象到了三月里美麗的揚州風景,那里,必定有藍藍的天,那里的春天必定早早醒了,柳枝也發芽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立于畫面之上。這方面的活動不僅是對學生繪畫水平的考驗,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鍛煉,同時間接性影響到其他學科。
(三)美術老師要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中的美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現行的美術課堂教育相對來說在課程設置上也是比較全面,學校需要更好地以此作為基礎[2]。如何利用好課堂,如何在課堂上去引導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再將美表現出來,這方面將是對美術老師很大的挑戰。需要我們的美術老師多去思考,多去發現,多去總結經驗,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各種方法去發揮引導作用。
(四)美術老師要讓學生通過體驗現實中的美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美術教學工作中,學生通過體驗現實,從視角與感官方面去發現自己周圍美好的事物,同時能夠將自己感受到的最真實、最深刻的美,表現在紙上。真實的東西往往最美,當學生將真實的東西通過加以自己的思維表現出來,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看起來比較的稚嫩,但經過長期不斷的練習,后面的繪畫將是色彩更加絢麗、線條也變得靈動了起來,學生對繪畫也將更感興趣。由于學生已經養成了對于生活中的美良好的觀察與思維習慣,因此他們對于現實中美的理解程度也會更加深刻。
結束語
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關系到整個學生時代的綜合素質教育,并對其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包括學生情感建立、個人身心發展方面都會有直接與間接性的聯系。針對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將是我們廣大美術教育工作者工作中新的挑戰與機遇。而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的老師能夠多點耐心,多點細心,引導為主,使得審美能力能夠在我們的下一代腦海中深深的扎根,進而影響他們的現在與未來。
參考文獻:
[1]趙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張莉.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5(0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