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丙華
【摘要】《高級英語》課程是高校英語專業本科重要的基礎課程,內容廣泛,教學與學習難度都比較大,混合式教學教學設計改革,能夠比較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和效果。本文就高校英語專業《高級英語》課程混合式教學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級英語》混合式教學? 主題化? 模塊化
【課題項目】本文系攀枝花學院混合式課改立項《高級英語》課程課題論文,課題編號:HJK1768-2018。
【中圖分類號】H319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0-0106-01
《高級英語》是針對本科三年級的一門訓練學生綜合英語技能,旨在通過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綜合訓練,提高學生聽覺能力,即席發言、連貫表達、辯論、演講等語言運用的技巧與能力,擴大學生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培養學生對名篇的分析和欣賞能力、邏輯思維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鞏固和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技能。每課都相應配有大量相關的練習,包括閱讀理解、詞匯研究、文體分析、中英互譯和寫作練習等,宗旨是繼續夯實語言基本功,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語言的綜合技能、良好的文學素養、較強的跨文化交流、思辨與創新和自主學習能力。
一、課程目標與考核方式
1.知識與技能目標:適合于學生閱讀和分析內容廣泛的材料,涉及政治、經濟、社會、語言、文學、教育、哲學等各方面的名家名篇,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對名篇的分析和欣賞能力、邏輯思維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鞏固和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技能。
2.學習方法與能力目標:適合于學生具備扎實的英語應用能力、良好的文學素養、較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適合于學生對西方社會文化和思想的批判性學習、思辨與創造精神、人格陶冶等方面的培養。
考核方式:
采取多維度的方式進行考核:形成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相結合,語言文字和社會文化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思維能力相結合的方式。本課程為考試課程,重點考核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
成績考查方式包括平時考核和考試兩個方面構成,平時成績構成=在線測試(20%)+課程作業(20%)+在線學習行為(10%);(總成績滿分100分,占總成績的10%)平時考勤+課堂表現+線上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其具體比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二、主題化模塊化教學
本課程的主要特色介紹:將《高級英語1》教材中的分別獨立的15篇文章按照主題歸納為不同的單元主題,每個主題單元精講一篇文章,其余文章留給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自主學習,每篇文章模塊化教學,課堂采用翻轉課堂方式,課后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多種與學習相關的活動,比如以課文內容為腳本拍攝課文主題微電影。
主題一 生存與環境
文章1:迎戰卡米爾號颶風(精讀)
文章2:雨林之路(選讀)
文章3:沙漠之舟(選學)
主題二 戰爭與和平
文章1:廣島——日本最有活力的城市(精讀)
文章2:阿真舍灣(選讀)
文章3:關于希特勒入侵蘇聯的講話(選讀)
主題三 人性與美丑
文章1:愛丑之欲(精讀)
文章2:敲詐(選讀)
文章3:三杯茶(選讀)
文章4:海上無航標(選讀)
主題四 科學與宗教
文章:震驚世界的審判(精讀)
主題五 文學與社會
文章1:馬克·吐溫——美國的一面鏡子(精讀)
文章2:一個更加完美的邦國I(選讀)
文章3:一個更加完美的邦國II(選讀)
主題六? ? 文化與傳承
文章:外婆的日用家當(精讀)
將課文內容提升到主題的層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題并思考與之相關的社會問題,不再局限于書本,增強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活動安排及課程教學手段、方法情況
總體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將相關的學習資源上傳到教學平臺,由學生自學。課堂上采用翻轉課,以學生為中心,課后活動請學生以課文為腳本拍攝微電影。鍛煉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溝通能力。
影響力分析:該課程設計符合英語專業學生培養目標,鍛煉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溝通能力。
國內外同類課程比較:國內目前該課程主要還是傳統的授課方式,各種弊端日益凸顯,本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能夠解決弊端和問題,走在國內同類課程的前列。
學生評價: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給予每個學生發言、鍛煉提高自己的機會,學習變得生動又有樂趣,將學習知識內化,變為能力。學生對名篇的分析和欣賞能力、邏輯思維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鞏固和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技能。適合于學生具備扎實的英語應用能力、良好的文學素養、較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漢熙,王立禮.《高級英語》第三版(重排版)[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