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瑩
【摘要】當前我國高職教育改革逐步發展與創新,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成為了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出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進入了改革發展深水區,所以在新時期高職院校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社會的多元化發展需求,能夠加強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有效融合。通過深化產教融合,進一步提高人才的培育質量與效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索高職外語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旨在進一步創新人才培育渠道,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 外語類專業? 產教融合?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119-01
引言
產教融合是教育系統與產業系統相融合形成的有機體。產教融合,主要是以教育和產業為主體進行共同發展,屬于產業和院校兩個主體進行相互作用。產教融合能夠結合學校與企業的各自利益需求,實現雙方利益互補協同發展。學校的教學目的主要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育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而企業與行業則是應用高效的科研團隊,進一步研發新產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能夠實現人才的直接對接。
一、優化師資隊伍
建立來自于學校且與企業專兼結合的復合型師資隊伍,有助于提高人才培育質量。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資源渠道較為單一,缺乏創新精神以及實踐經驗,并且穩定性較差。基于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當引入校外專家與高級技術人才構建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能夠有效整合學校與其他高校的骨干教師以及專家學者。可以聘請企業的導游與商貿服務類高技能人才擔任實踐教學特聘師,并且組建復合型教師團隊。在校內選拔并培育專業能力過硬且基礎知識扎實、具有良好發展前途的青年教師團隊,進行重點培養與扶持,能夠實現青年教師導師制一對一培養。充分發揮名家專家教授以及教學導師的指導與示范作用,能夠形成老中青教師結對子傳幫帶,打造復合型教師團隊。
二、深化專業內涵建設
高職院校應當結合當地發展情況有效實現自身多元化發展,能夠開拓視野,樹立全球意識,積極有效的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職業院校豐富的職業辦學經驗。例如:湖南外國語職業院校,能夠結合服務地方產業與區域經濟的各語種人才面向國際化就業市場,結合湖南區域的經濟以及企業的發展優勢。所以高職院校應當有效貼合區域結構的經濟發展趨勢,加強與企業間的共建與整合,進一步優化并調整專業結構與布局。加強品牌專業建設,能夠有效實現產業對接與專業設置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多元化發展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專業動態調整,專業人才培養規格主要是跟隨企業的發展予以調整,能夠實現區域經濟服務建設。
三、人才培養突出語言技能
高職外語專業人才培養中,應當充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與語言技能。例如: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以及職業核心能力。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創新人才培育模式,使學生既能夠掌握外語知識,并且也能夠掌握相關技能,例如:語言+專業。也可以將特色語種融入到專業教學中,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使學生具備走出國門,便能夠掌握境外就業的發展優勢。在此過程中,應當實現校企結合共建人才培育方案,能夠將企業與行業的相關技術規范標準融入到實訓環節中,在實訓課堂上引入行業能手與專家企業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同時,實訓場地應當采用校外實訓基地與校內實習場地有效融合的方式,對于部分實訓課程可以在校外實訓基地開展,也可以帶學生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通過工學交替能夠形成“教——練”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四、重視教學改革創新
高職院校結合時代發展需求進行創新創業教學改革,應當以學生的就業為發展風向標,課程改革應當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專業能力為主。對于課程設置與專業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選取與教學環節調整優化,能夠形成較為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在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當逐步增強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與職業核心能力,以能力培養為發展為結合崗位內容發展需求。有針對性的建設核心課程體系,同時要構建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的任職資格要素。
五、建設共享數字化教學資源庫
高職院校應當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創建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為發展契機,組建數字化教學資源。例如:錄制在線課程與網絡精品資源課程、微課慕課與教師僅限課堂、APP平臺與微信公眾號課程等等。通過結合外語專業教學特色,實現專業群內數字化資源共享,能夠實現信息交流,使學生做到隨處學習,人人可學的良好發展趨勢。通過結合信息技術,能夠滿足時代的多元化發展需求。以學習發展為導向,有效應用激勵策略,進一步強化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有助于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性、研究性學習,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高職院校通過構建開放多元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基于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外語類專業教學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所以在發展過程中應當合理應用產教融合教學模式,才能夠實現學生與學校、企業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高職院校必須要緊密貼合國家的相關戰略,能夠有效實現產業發展精準對接。結合學院的發展內涵與專業特色,進一步調整人才培養模式,有效推動產教融合在高職外語專業教學過程中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善江.“產教融合”的院校、企業、政府、角色新探——基于“三重螺旋”理論框架[J].高等農業教育,2018(12).
[2]蘇華,方向陽.基于“三方主體”視角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探討[J].職業與教育,2016(8).
[3]陳兆芳.基于產教融合的專業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高職外語專業群建設為例[J].職教通訊,2017(27).
[4]姚莉.會計專業“校企深度融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8):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