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
【摘要】高中數學學習對培養學生數學邏輯能力、運算能力、整體感知能力起著重要作用。要想培養高中生的數學素養,提升他們的整體學習能力,就要在課堂上下功夫,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施教。在教學過程中,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反饋作用也很關鍵。只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才能準確反饋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更加有針對性,真正體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本文旨在探究高中數學課堂反饋教學評價方式的運用方法[1]。
【關鍵詞】多元評價? 高中數學? 教學評價? 有效性? 評價方式
【課題】本文系2019年度武威市教育規劃課題《多元化教學評價在提升高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中的作用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WW【2019】GH163。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144-01
教學評價是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一項課后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和課堂效果進行評價的一項機制。其中包含著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和課程目標達成的評價。學生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對知識達到了哪個層次,是了解,理解,掌握,還是能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學評價為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否提供可靠的依據。多元的教學評價機制的實施,有助于教師反觀自己的教學內容,反思教學得失,客觀的對自己的教學各環節進行評價,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增長了自己的才干和見識。教師通過對課堂教學各環節的評價,可以發現自己上課過程中的精彩之處,處理得當的地方,以及不足和改進的地方。也能通過評價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改進教學策略和方式方法,根據學生反饋的實際接受情況進行教學效果的客觀分析。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開展多元的反饋評價,不僅能使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還能更加民主、透明、有說服力的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1]。
一、高中數學課堂反饋評價——評價主體多元化
評價主體多元化體現在由單一的教師評價,轉變為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家長評價相互結合的模式進行。因為評價的主體呈現著多元化的趨勢,因此我們可以聽到來自教師、學生以及學生家長三方面對高中數學課堂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由于評價主體的需求不同,所以對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側重點也不同。教師側重于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重難點的處理,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關注等方面進行評價。學生要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知識呈現的方式,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難易程度等進行評價。通過教和學多元化的教學評價,課堂效果有了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式的展現,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也有了客觀準確的反映。我們可以看到關于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教學風格、教師教學質量等多方面的評價,便于教師在日后的數學課堂中加以改進[2]。
通過量化評價達到多元評價的效果。教師也可通過量化評價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相應的整改,為自己今后提升教學的能力和水平,改進教學的方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打基礎。通過評價,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習現狀進行教學,開展分層教學、分層評價,讓學生們能在高中數學的課堂中階梯式上升,不斷地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循序漸進,難易結合,接受更多的知識充實自已,提升自己。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學會更多的融會貫通的能力,讓成績落后的學生能將基礎的根基打牢,因材施教,充分展現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力,使每個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都有收獲。例如,在講解高中必修二第一單元《空間幾何體》的教學評價中,可以讓學生家長、教師代表、學生們共同來聽這堂課,并且讓不同的主體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反映教師教學的長處以及不足,讓教師能在教學中揚長避短,從別人的評價中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且加以改進,共同促進高中數學課堂效率的提升。
二、高中數學課堂反饋評價——評價內容多元化
評價內容的多元化體現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和班級的實際,進行相關評價內容的設計,不僅要關注學生們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課堂中的知識需求,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對教學內容的思考,有沒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以期全面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評價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計:一是課前預習過程的評價,對即將要學習的新課內容自己能看懂多少,哪些地方疑惑,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二是課上綜合實施各種教學策略的評價,通過老師的講解聽懂了多少,是否解決了預習時的疑惑。三是課后作業布置的相關評價。從這三方面,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主體得到相關的評價信息,對今后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方法進行相應的改進。同時可以根據課堂上教師教學內容的深度、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教師在分層教學中的實施程度、教師提問的有效性、教師課堂語言的技巧等方面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不能局限于對知識的學習評價,還要著眼于教師在課堂上體現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多元而全面的評價。
三、高中數學課堂反饋評價——評價標準多元化
評價的標準是衡量評價的可行性的關鍵尺度。評價應以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標準為基本依據。日常教學活動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的達成為依據。評價要關注學生數學知識技能的掌握,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和習慣,更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水平的達成。我們要通過不同的標準客觀地對高中數學課堂進行評價,讓教師的閃光點體現出來,激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繼續發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組織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范圍內對學生發測評表進行測評。在設計教學評價工具時,應著重對設計的教學情境、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比如情境設計是否體現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數學問題的產生是否自然,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為通性通法,情境與問題是否有助于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從學生的角度對課堂的進行過程以及課后的作業布置、課堂的節奏、重難點講解進行評價。要關注知識技能的范圍和難度,有利于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的深度。只有將標準多樣化,形式多樣化,才能更加公平客觀的看待評價的結果。
四、高中數學課堂反饋評價——評價過程常態化
教學評價不是教師獨占一片天,更是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過程。數學素養的達成是循序漸進的,對數學的理解和把握也是日積月累的。因此,要把教學評價的目標分解到日常教學評價的各個階段,不僅要關注學生當前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對數學的理解程度,自己對問題的獨立思考等方面是評價中特別要注意的。教師要指導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對一堂課中的教學方法進行評價,也可以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合作探究的方式等進行評價。只有我們將教學評價作為常態化的措施,隨時觀察學生和學習行為和思維過程,才能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學與教的行為,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
參考文獻:
[1]李劍評.多元評價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意義[J].課程教育研究,2014(16):31-32.
[2]劉海.解析高中數學課堂評價對教學質量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