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瑩
摘要:阜陽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國主要的農民工輸出地。阜陽市農村人口占比較大,境內主要發展農業和工業,且第三產業不發達,境內轄潁東區、潁上縣、臨泉縣、阜南縣四個國家級貧困縣,4個省級貧困縣。2015年底有建檔立卡貧困村516個,貧困人口65.8萬人,占全省的1/5,居全省第一位。本文從當前脫貧工作成效出發,對近幾年的脫貧工作進行了總結,同時從農民收入、教育水平和扶貧資金方面,闡述了阜陽市脫貧攻堅所面臨的困境,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當前扶貧問題的主要方法,從而為2020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脫貧攻堅? 貧困? 精準扶貧
一、脫貧工作成效明顯
(一)創新脫貧模式
以即將脫貧的潁上縣為例,西三十鋪鎮不斷創新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模式,通過“兩入股一合作”和扶貧驛站等方式,有效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謝橋鎮緊緊圍繞“抓黨建、促扶貧”這個中心任務,實現脫貧攻堅、拆危拆舊、環境整治、陣地建設齊頭并進;八里河潘沖社區依托美麗鄉村建設和旅游資源,堅持一手抓拆除、一手抓建設,下大力氣打贏拆違拆舊拆危關鍵之戰,一舉解決了土地和資金兩大難題,有力釋放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同時為其他地區的脫貧工作提供了有效路徑。
(二)貧困人口規模持續減少,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大幅度下降
阜陽市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163.45萬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49.8萬人,減少113.7萬人,下降69.5%,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扶貧指標15.4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8.5%下降到7.3%,減少了11.2個百分點。2017年,實現了173個貧困村出列、19.21萬貧困人口脫貧。2018年,全市實現18.2萬人脫貧、156個貧困村出列、5個縣市區摘帽。同時打造了阜南蔡郢、潁上淮羅、臨泉腰莊等一批脫貧典型。改造整治農村危房53.6萬戶,在全省率先實現基本沒有危房的目標。2019年4月22日,根據退出標準和程序,安徽省扶貧辦公示2018年申請退出的潁上縣擬退出國家級貧困縣,潁泉區、潁州區、太和縣、界首市擬退出省級貧困縣。
(三)金融扶貧助力精準脫貧
中國農業銀行潁上支行在扶貧工作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按照“精準扶貧到位、整體風險可控、發展可持續”的工作思路,創新推出了“政府風險補償基金+新型經營主體+貧困戶”的“精準扶貧快捷貸”產品。該精準扶貧信貸新模式引起強烈反響,開辦至今不到兩個月時間,支行就發放貸款80筆、5400萬元,帶動20個鄉鎮的54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該精準扶貧新模式被阜陽電視臺、阜陽潁州晚報等新聞媒體報道。2018年度該產品投放達1.5億元,直接帶動近1500戶貧困家庭增收,覆蓋全縣所有鄉鎮。
二、阜陽市精準扶貧的困境
在近幾年的扶貧工作中,雖然取得了諸多成效,但在實際工作中依然面臨一些困境。
(一)農民收入水平低,增收渠道窄
阜陽市是全省農業大市,農業是農民的主要收入渠道,但是阜陽市農田水利設施不足,機械化水平較低,2018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973.2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513.4萬噸,比上年減少了10.7萬噸,近60%耕地不能實現旱澇保收,導致農民收入水平低,農戶僅僅依靠農業收入無法維持正常生活水平;阜陽市位于中部平原地區,人口眾多,工業基礎薄弱,2018年人均GDP2.2萬元,位列安徽省各市最后一名,由于經濟水平不發達,農民增收渠道窄,多數農戶選擇江浙滬地區務工,留守在農村的多是老弱病殘群體,這又造成了該地長期積貧積弱局面難以扭轉。
(二)教育資源不足、農戶內生動力缺乏
首先,阜陽市擁有教育資源不足。從基本數據來看,阜陽市人均擁有教育資源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阜陽市每十萬人擁有高等教育學校僅為0.06所,而全省平均水平達0.16;每十萬人擁有中等職業學校0.54所,全省平均水平0.59;每十萬人擁有普通中學5.61,全省平均水平5.7。教育是民族振興的重要支撐。阜陽市是皖西北主要貧困區,為實現2020年脫貧目標,要加大教育資源投入,引進優秀人才,掌握先進技術。
其次,部分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部分貧困戶不以貧困為恥,反而以貧困為榮,認為只要有了“貧困戶”的身份,就可以一直依靠國家政策獲得扶貧資金補助,缺乏主動脫貧意識。
(三)扶貧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結對幫扶難度大
首先,阜陽市目前扶貧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多是依靠財政資金支持。根據市財政部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阜陽市各級財政共投入專項扶貧資金20億元,其中市縣資金10.4億元。但是,由于阜陽市貧困人口眾多,通過逐級分配,貧困戶所能獲得的扶貧資金微乎其微。阜陽市財政收入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關,因此,所能提供的扶貧資金有限,很多項目得不到落實,影響扶貧政策的實施效果。其次,僅僅依靠地方政府發放的保障金對于脫貧沒有實質意義,扶貧資金發放額有限,且用完就沒有了,缺乏長效機制,只是保障了貧困戶當下的生活,未來很可能返貧。雖然在政府的支持下,企業和銀行共同參與到扶貧中來,實現“輸血”式扶貧轉向“造血”式扶貧,但滿足幫扶條件的企業和銀行為數不多,在施行過程中難度較大,削弱了扶貧的效果。
三、阜陽市精準扶貧對策和建議
(一)強化農業產業支持力度,增加農民收入
阜陽市作為農業大市,農業是農民們的主要收入渠道。由于分散化經營,農業收入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大量農民外出務工,造成耕地荒置;而一部分有意愿和經營能力的農民由于沒有足夠的土地資源而無法進行規模生產。政府可以促進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讓外出務工的農民或者沒有生產能力的貧困戶將土地承租給有意愿的承包戶,獲得固定的租金收入,同時鼓勵有生產能力的貧困戶進行大規模生產種植或者養殖,拓寬收入渠道。阜陽市可以依靠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延伸農業產業鏈,依靠國家服務三農的優惠政策,圍繞本地蔬菜、畜禽、糧油等特色,積極培育和引進農業龍頭企業,促進當地貧困人口就業,同時通過參股入股的方式進行分紅,切實增加農戶收入。
(二)加強教育扶貧,培育貧困人口內在脫貧機制
精準扶貧不僅要關注貧困戶的生活條件,更要注重培養內部脫貧機制。從本質上說,教育是致貧的根源,也是影響脫貧的桎梏。教育程度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認知水平、理解能力等。當前,阜陽市教育資源主要集中于城市,農村教育資源短缺,限制了貧困人口的發展。因此必須加大教育扶貧力度,幫助貧困人口建立內生脫貧動力。首先,要確保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制定詳細計劃,分別對不同階段的貧困家庭學生進行補助;針對初中或高中未升學的貧困學生,推薦其到中高職業院校學習一門技能,保障順利就業。其次,要改善辦學條件,促進貧困家庭的學生公平接受教育。農村地區教育基礎設施落后,學校空間有限、圖書館資源少、缺乏現代教學設備以及就餐就寢條件差,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扶貧資金傾斜力度,改善貧困地區教育辦學條件,保障貧困地區的學生獲得公平教育機會。最后,要積極引進優秀年輕教師。貧困地區生活條件艱苦,教學資源有限且薪資水平不高,難以吸引優質教師任教,導致貧困地區教學質量落后。國家要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提高鄉村教師薪資水平、優化績效報酬機制,鼓勵優質老師定期下鄉支教。
(三)調動各方力量,多元主體協助扶貧
精準扶貧需要凝聚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僅僅通過政策兜底和財政救濟難以為繼。首先,鼓勵企業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來。企業在資金、技術、就業等方面都擁有著先天優勢。政府幫助建立企業與貧困村之間的對接聯系,企業根據實地考核以及自己的生產和經營范圍,選取合適的貧困村進行特色產業投資。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要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通過村企合作的模式,帶動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為貧困人口提供就業機會,帶動他們脫貧致富。其次,推動社會組織參與扶貧。相對于企業偏重于盈利的特點,社會組織在扶貧工作中更具有公益性特征。在一些公共服務項目中,政府可以委托社會組織負責實施,這樣既可以減輕政府負擔,又可以推動扶貧項目更好實施。最后,經過前期的扶貧工作,剩下的貧困戶脫貧能力更弱、脫貧意愿強烈,貧困戶應積極配合政府工作,把自己當作脫貧的主體,主動尋找致貧的根本原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爭取早日脫貧。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