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虹
中圖分類號:F28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0-121-02
摘 要 民間金融是中小企業重要融資渠道。新形勢下我國正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去杠桿措施降低企業杠桿率,而以上必將作用于中小企業產,進而對民間金融產生影響。論文認為新形勢下,我國民間金融的高利率風險、業務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增加,應采取一定措施降低民間金融風險。
關鍵詞 民間金融 風險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去杠桿
民間金融又稱非正規金融、地下金融等,它是一種由民間經營的、未經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確認的內生金融形式。民間金融主要存在于商品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以及民營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等。民間金融存在一定隱蔽性,缺乏有效監管,因此民間金融自身存在一定風險。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政府正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壓縮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同時將降杠桿穩杠桿作為防范化解我國系統性風險的措施之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讓供給端適應需求端的變化,減少無效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去杠桿也就是降低杠桿率,指市場主體通過減少并償還債務,從而降低負債率,達到降低杠桿的目的。中小企業是民間金融重要的融資主體。政府進行的去杠桿措施必然會使得部分中小企業通過正規金融進行融資受到更多限制,受到更多限制的中小企業可能轉向通過非正規金融渠道融資。國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必然會淘汰過剩行業的無效產能,在此過程中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最大,甚至一部分中小企業會被淘汰。但是由于民間金融是中小企業重要的融資來源,因此當中小企業受到影響時,必然會影響到民間金融市場。在此背景下,缺乏監管的民間金融市場,自身存在的風險因素再疊加現有的宏觀形勢,一旦發生大面積危機,必然會對我國整個金融市場產生沖擊,從而影響到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穩定增長。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去杠桿措施均會對民間金融市場產生影響。因此研究新形勢下我國民間金融存在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形勢下民間金融面臨的風險分析
(一)新形勢下民間金融的高利率風險加大
一部分中小企業的風險比較高,難以通過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融資,則會通過民間金融獲得融資支持,因此民間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正規金融的不足。一般來說,民間金融機構融資條件比較靈活,盡管一些中小企業信用條件較低,風險較高,但是其均可以通過民間金融獲得融資。但是由于融資主體風險較高,因此民間金融的融資利率也較高,高利率則帶給了中小企業較重的償還壓力。通過民間金融獲得融資的中小企業將獲得的資金用于企業的經營,假如業績改善,則可以償還民間融資,但是如果企業的經營惡化,其難以償還高利率的民間金融,則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可能會出現因民間金融機構的借款人不能按時償還債務而引起民間金融機構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從而導致許多社會經濟問題。
而新形勢下民間金融的高利率風險可能進一步加大。在國家去杠桿大背景下,企業要降低并控制自己的杠桿率,降低企業的負債,而負債率較高的市場主體,通過償還債務的形式降低杠桿率的過程,則會對整個社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而當經濟規模收縮時,中小企業相對來說更容易陷入 “債務通縮”危機。在去杠桿過程中,正規金融機構也會控制信貸規模。中小企業的融資條件本身就比較差,再疊加去杠桿穩杠桿,這對本來就處于融資劣勢的中小企業來說,更進一步增加了起融資的難度。其結果是一部分中小企業更加難以通過正規金融機構獲得債務融資,從而尋求通過民間金融獲得資金。此時民間金融的資金需求增加,從而推升了民間金融的融資利率。中小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更高的融資利率,后果是中小企業的債務負擔加重,如果企業經營惡化,往往難以按時償還民間金融資金,容易造成民間金融資金鏈的斷裂。
(二)新形勢下民間金融的業務風險加大
由于民間金融機構的融資對象一般風險較高,因此民間金融機構也會對融資對象進行篩選。但是民間金融機構篩選主要根據社會關系進行風險甄別,而這種風險篩選主要受地域等因素的限制,這就使得民間金融機構的篩選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另外民間金融機構不像正規金融機構那樣在放貸前有嚴格的審查審批程序等,民間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前審查時間相對較短,且從業人員素質又良莠不齊,因此民間金融機構在貸款前進行篩選只能說明客戶具有一定的還款能力,但是客戶是否償還貸款,不僅取決于客戶的還款意愿,同時還取決于客戶的經營狀況等,這就使得貸款能否按時收回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一部分中小企業會面臨較大經營壓力,甚至經營陷入困境并破產,而當客戶經營陷入困境甚至破產,必然會增加民間金融的業務風險。
(三)新形勢下民間金融的流動性風險加大
相對于正規金融機構,民間金融機構的自身的資金實力相對薄弱,且民間金融機構缺乏正規金融機構那樣嚴格的監管,因此如果民間金融機構為了獲得更大利潤把所有的資金貸出或者民間金融機構貸出去的大量資金無法按時收回,那么民間金融機構就會陷入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而如果民間金融機構的資金一旦斷流,將會出現難以滿足借出資金者的資金提取要求,比如私人錢莊,他們將會像正規金融機構一樣面臨擠兌風險。而在去杠桿的情況下,民間金融機構為了滿足一部分市場主體對資金的迫切需求并獲得更大收益,可能會提高貸出資金的比例,從而增加了資金斷流的風險;另一方面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部分中小企業經營面臨加大壓力甚至破產,而民間金融是中小企業獲得融資的重要渠道,因此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則會加大民間金融的回款壓力,增加了民間金融的資金斷流風險。
二、新形勢下防范民間金融的措施
(一)推進民間金融合法化,設立專門民間金融監管機構,強化協調監管以及自我約束
第一,法律法規要明確民間金融的合法化。政府應該在政策、法律等方面對民間金融進行合理明確的界定,要在政策及法律層面區分民間金融的合法形式以及非法形式,從而促進合法民間金融的健康發展,減少非法民間金融對金融市場的不利影響。相關政府部門應制定出規范民間金融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明確其地位、性質、利率范圍等。民間金融在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下,才能法制化發展,才能健康發展,才能在發揮其正面作用的同時降低并減少金融風險。
第二,建立民間金融向正規金融轉變的渠道。正規金融已經存在較為完善的監管機制,因此允許符合條件的民間金融轉變為正規金融,使其接受正規金融監管機制的監管,可以降低民間金融的管理壓力,降低風險。民間金融機構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如果其符合相關條件應該允許其轉變為正規金融機構,另外也應允許民間金融資本在符合相關要求后可以組建正規金融機構,而民間金融向正規金融的轉變也有利于監管。
第三,成立專門的民間金融監管機構,強化協調監管及自我約束。正規金融機構都有相應的專門監管主體,而民間金融風險較高且長期缺乏專門的監管機構,這也使得民間金融存在更多的風險隱患。目前民間金融的監管任務主要是由銀行保險監管委員來執行,而銀行保險監管委員會本身就要較多的監管任務,需要對銀行以及保險兩個行業進行監管,另外民間金融本身風險隱蔽性較高,因此政府可以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對民間金融進行有效監管。另一方面民間金融機構形式較多,例如有典當行、合會等,所以要對民間金融進行有效監管,除了要有直接的監管主體之外,還需要有關部門的相互配合監管。因此為了強化協調監管,可以成立由中央銀行牽頭,由銀行保險監管委員會、民間金融監管機構、公安司法等部門構成的全方位監管體系。同時為了強化民間金融機構的自我監管以及約束,可以成立相應的行業協會,加強民間金融的自我約束。
(二)強化正規金融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降低中小企業對民間金融的融資依賴程度
民間金融迅速發展一方面在于民間擁有數量較多的閑置資金急需找到投資渠道,而民間金融則存在高額利息回報,對民間閑置資金存在較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大量的中小企業由于難以在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融資而存在融資缺口,這就使得民間金融的存在和發展有了現實客觀的經濟基礎。在新形勢下,政府正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利用去杠桿措施降低企業負債率,而在以上政策背景下,中小企業的經營必將面臨較大的壓力,而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必將作用于民間金融,民間金融風險增加。因此為了防范民間金融風險,可以強化正規金融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降低中小企業對民間金融的融資依賴程度,降低民間金融風險。具體來說就要積極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加快構建一定數量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加強征信系統建設并完善信用擔保體系等。
(三)建立民間金融風險防控的配套機制
利潤最大化是民間金融追求的目標,但是民間金融在追求該目標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同時民間金融融資主體也面臨著市場風險等,所以新形勢下我們應該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降低對民間金融的依賴,推動民間金融的合法化,對民間金融進行有效監管,除此之外還應該建立防范民間金融風險的配套機制。例如在民間金融發展過程中,放寬市場準入制度的同時,要嚴格執行市場退出,對于有問題民間金融機構嚴格按照法定程序破產清算,確保民間金融機構可以健康有效運行,同時還應該建立服務民間金融的存款保險制度、擔保制度、征信制度、風險預警制度等。通過建立民間金融風險防控的配套機制,能夠進一步有效防范民間金融風險,促進民間金融的健康發展。
【項目來源: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計劃“河南省民間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17A790022)】
參考文獻:
[1]趙悅,唐亮,段玉.去杠桿背景下金融風險與利率波動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7(12).
[2]王國玲.民間金融風險防范對策探究[J].商場現代化,2017(10).
[3]吳國威,楊玲.民間金融風險成因及防范對策[J].人民論壇,2016(5).
[4]陳昭來.民間金融風險成因及防范措施[J].時代金融,2015(32).
[5]劉孟姣.羅焰. 民間金融風險產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老區建設,2014(18).
[6]焦倩.民間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策略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5(18).
[7]李琰.民間金融規范化發展研究[J].現代商業,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