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曉馬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24個字,分為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的一面精神旗幟。而語文是一門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學科,教師要將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融入具體的語文教育中,進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方面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語文;融入
語文教材上含有很多關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文明、法治、民主……”的教育素材,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道德素養和價值觀。
一、結合具體的教材文本,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語文教材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細選的佳作,其中或是美的人,或是意義深刻的事,或是美的景。因此,教師可以將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融入具體的教材文本中,進而讓學生在理解文本主旨的基礎上受到愛國、敬業、誠信的教育。
如《最后一課》,這篇課文旨在引導學生感悟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旨在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這篇課文就是對學生展開愛國主義教育的很好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教材文本分析:小弗朗士在最后一節課上,思想感情發生了什么變化?小弗朗士由最先的天真愛玩,不愛學習變得熱愛學習,由最開始的幼稚變得熱愛祖國,由最開始的害怕老師變得敬愛老師。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教材文本分析:引發小弗朗士產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小弗朗士的轉變給了你怎樣的啟示,面對語文學習我們應該持什么樣的態度呢?學生會認識到引發小弗朗士產生變化的原因就是強烈的愛國情感,因為那是他們的最后一節母語課程,他們即將要失去自己的母語。學生也會從本節課中收獲一定的啟示,那就是語言文化與祖國的發展變化息息相關,祖國繁榮強大了,每一個國人的生活水平才會節節攀升,所以自己一定要學好語文,要讓全世界都認識中國的漢字,學生的愛國情感會被充分激發出來。
如《皇帝的新裝》,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通過夸張的寫作手法,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虛偽、愚蠢、腐朽的本質,致力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確實,日常生活中,人們要把自己看到的和思考到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不能像童話故事中的皇帝和大臣們一樣,被自己的執念和虛偽蒙蔽了雙眼。
還有《植樹的牧羊人》,告訴我們要心存美好,并堅持不懈地付出行動;還有《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節課告訴我們要勇敢地面對困難,要勇敢地戰勝困難;還有《再塑生命的人》,這節課旨在引導學生珍惜生命、旨在引導學生創造生命的價值;還有《竊讀記》,這節課旨在培養學生熱愛學習,努力學習的良好品質。教師可以在以上文本教學的過程中,適時地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二、結合不同的教學方式,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新課標中提倡教師要變革教學方式,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科目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較為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展開語文知識的高效構建。而不同的教學方式,能夠給學生不同的熏陶和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將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融入不同的教學方式中。
首先,小組合作。教師要將班級學生按照組間同質和組內異質的原則分成若干小組,引導學生就具體的學習內容,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合作探究,進而讓學生形成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如對于《春》這篇文章的閱讀重難點的突破方面,每一個學生都要自主分析出具體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自主分析出作者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然后小組學生聚在一起,互相分享自己對文章重點詞句的理解,互相分享自己領悟到的描寫景物方法,進而學生的思維就會充分發散開來。如關于修改病句方面的小組合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具體的病句做出自主修改,然后小組學生再互相分享和探討,進而營造和諧友愛的學習氛圍,讓語文能力強的學生帶動語文能力欠缺的學生。
其次,導學案教學。即,教師要在課前設計實效性強的,引導學生預習新課的學習方案,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展開自主預習。導學案模式下,學生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會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而良好的學習能力能夠讓學生終身受益。如《濟南的冬天》,教師要在導學案中呈現清晰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學習過程和練習題目,進而全面提升學生預習的有效性。
最后,讀寫互動。閱讀和寫作是語文科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學生能夠將閱讀和寫作有效結合起來,那么就能構建更加系統的語文知識體系,進而學生就更容易受到“愛國、誠信、敬業、自由、和諧”等良好品質的影響。如《鄧稼先》,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我國偉大的科學家鄧稼先的傳奇一生。學生在了解鄧稼先生平事跡的過程中,是否從中受到了啟發和影響呢?鄧稼先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和科學發展,可謂是鞠躬盡瘁,學生的心靈深處是否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呢?學生可以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寫作出來,進而學生就會在讀寫互動中受到良好價值觀的熏陶。
三、結合寫作教學,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寫作是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運用一定的語言表達出來的過程。學生會將自己的思想價值觀通過一定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如果學生受到了誠信、友善的啟發,那么他就會將這種思想情感表達出來,而且思想情感的表達又會加深學生的思想感受。因此,教師可以將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到具體的寫作活動中。
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調查自己家鄉環境保護方面的情況,讓學生展開關于環境保護的寫作,讓學生樹立社會、環境與人和諧發展的重要價值觀。環境保護的口號已經喊了很多年,但是人類社會對環境的污染卻在日益加深,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生活垃圾。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垃圾入手,讓學生思考如何減少生活垃圾,如何做好垃圾分類,如何減少白色污染,等等。
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節假日,展開寫作。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的儀式感:母親節的時候,學生會給媽媽送小禮物,會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意和感恩之情;中秋節的時候,家人會團聚在一起,感受血濃于水的親情;春節的時候,一家人會走親訪友,享受美好生活。那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節假日展開寫作活動。生活化的寫作,最能讓學生有感而發,最能讓學生將自己的真摯情感表達出來。
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社會中的熱點新聞展開寫作。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元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熱點新聞展開寫作,進而在提升學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同時,促使學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比如中美之間的經貿摩擦,比如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比如前一段時間的霸座事件以及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訛的新聞,等等。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會形成一定的社會責任感,會將自身的發展與社會時代的發展融合在一起。
四、結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反應能力得到有效培養,進而讓學生成長為具有“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良好品質的復合型人才。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閱讀交流活動。大語文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意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語文教材上的文本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的,學生必然要展開課外閱讀。而不同的學生會閱讀到不同的課外讀物,即便是同樣的閱讀內容,不同的學生也會有不同的閱讀感受。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閱讀交流活動,進而讓學生之間互相啟發,互相影響,共同從書籍中汲取精神食糧。如有的學生在課外閱讀了《史鐵生自選集》,那么學生對史鐵生是否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呢?學生對史鐵生的作品內容產生了什么樣的感受呢?學生可以將其用一定的語言表達出來。史鐵生的一生,可謂是既坎坷,又曲折,所以他對生命的思考是比較深刻的。初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關于生命價值的思考,他們會從史鐵生的作品中獲得關于生命和信仰的啟蒙;如有的學生在課外閱讀了《麥田里的守望者》,那么他又從中獲得了什么樣的啟示呢?他可以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分享出來。假設班級中有三十個學生,那么閱讀交流活動中學生就會收獲二十九種閱讀感受,學生的知識視野和道德情操均會獲得有益的發展。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詩歌朗誦競賽活動。我國的經典詩歌中同樣蘊含著愛國、友情、親情、寫景的素材,學生在反復吟誦詩歌的過程中,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因此,教師可以模仿“中國詩詞大會”的比賽規則,組織學生展開詩歌競賽活動。教師可以模仿中國詩詞大會中的百人大戰環節,在全班學生中選取獲勝的前三名,然后讓這三名學生展開一對一的詩歌比賽,如讓學生逐一朗誦出關于描寫友情的詩歌;如讓學生逐一朗誦出關于寫景的詩歌;如讓學生逐一朗誦出帶花的詩歌,等等。
再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演講活動。現代社會背景下,口語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即興演講,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社會中的熱點新聞展開即興演講,如俄羅斯飛機失火,有乘客因為要拿行李而阻斷了別人的逃生通道;有機組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去救被困的同事,等等,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受比較深的部分,暢所欲言。
總而言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融入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必然要求。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既要重視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又要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進而讓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莫菊.閱讀:提高學生語文創新素養的金鑰匙[J].寧夏教育科研,2018(2).
[2]李斌.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的若干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5(10).
[3]李怡彭,冠龍.傳統與現代的理性連接:論語文教材編排與傳統文化教育[J].語文建設,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