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英
摘 要:寓言神話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以自身的趣味性,吸引著廣大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的照本宣科削弱了該體裁的趣味性,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知識掌握中,對其學習失去興趣。針對該情況,在小學語文寓言神話文本教學活動開展中,嘗試立足該文本特點,利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游戲教學法、復述故事法等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在自主性的發揮下,自主、合作分析文本,深刻理解文本內涵,進而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寓言神話;教學方法
寓言神話作為人類文學發展歷史上寶貴的財富,其以想象、夸張等手法簡潔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在語言文字的品析過程中,掌握一定的道理,還可以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但事與愿違,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一些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常常以文字解析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文本內容。在如此機械的分析過程中,學生無法深刻理解文本內涵,更不要提人格、情操等的發展了。針對該情況,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立足該文本教學特點,采取適宜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閱讀、感知。
一、游戲式教學
所謂的游戲式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結合教學所需,利用一定的語言、物品等,組織學生開展身體運動和心智活動,從而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體驗過程中對周圍世界進行積極探索的活動。閱讀本是一項具有枯燥性的活動,倘若教師一味地照本宣科,則會削弱寓言神話文本閱讀的趣味性,打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對此,我在組織寓言神話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嘗試采取游戲式教學,以多姿多彩的游戲活動營造輕松自由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在游戲參與中,獲得有價值的閱讀知識。具體來說,我在組織寓言神話文本教學的時候,一般會從以下三個環節入手靈活運用游戲式教學。
1.課堂游戲趣味導入
在課堂導入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為學生呈現直觀而有趣的游戲活動,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使其自然而然地進入新知學習狀態。以《盤古開天地》為例,我在導入活動開展中,如此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導入新知:同學們,這節課讓我們一起搭乘時光隧道,回到遠古時期。(多媒體課件播放爆破聲音,同時展示課件內容)你們看到了什么畫面呢?如此導入,學生不僅可以在畫面、聲音的驅使下,自主地集中注意力,還可以在想象力的發揮下,自由描繪畫面,對于文本有關的內容產生感性的認知。
2.課堂游戲情境創設
在新知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一味地以文本為載體,向學生提出問題,則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淪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面對此情況,教師可以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以不同的游戲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以《七顆鉆石》為例,我在新知教學環節,為學生設計了三項游戲活動。第一項:帶領學生走進錄音棚。讓學生扮演播音員的角色,自主地朗讀文本內容。第二項:帶領學生暢游智慧的池塘。在此次活動中,我結合教學內容,以輕松的語言表達方式向學生提出了如此問題:在這篇文章中,去掉第一段可不可以呢?不寫水罐的“變”可以嗎?文章結尾的地方去掉“七顆鉆石”可以嗎?第三項:帶領學生走進創作室。在此項活動開展中,我鼓勵學生發揮其想象力,自由地描繪夢中的一個場景。如此活動,不僅具有趣味性,還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在不同角色、不同思考的過程中,深切地感知文本內涵,體會到童話故事的魅力。
二、復述故事
寓言神話屬于故事類文體,其語言簡單易懂,情節生動有趣,適合學生自主復述。對此,我在組織教學的時候,會為學生創造復述故事的機會。需要注意一點,這里的復述不是簡單地描述、再現故事內容,而是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由其發揮想象力,再加工、再創作,從而在加入自我理解的基礎上,完善故事情節。如此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還可以使其潛移默化地獲得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以《陶罐和鐵罐》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形式,對這篇文章進行討論,看看自己在本節課中學到了哪些知識。立足于此,我鼓勵其扮演陶罐、鐵罐等角色,在角色扮演中“復述”故事,并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滲透其中,促進個性解讀能力的不斷提升。
除了上所提及的方法之外,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還采取對比閱讀、平移閱讀等方法,豐富寓言神話教學。總之,在小學語文寓言神話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立足該內容教學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靈活地運用多樣的方法,如游戲式教學、復述故事等,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其在多樣活動參與中,既能對寓言童話產生閱讀興趣,又能在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下,從中獲得有價值的知識內容,提升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俊.小學語文寓言與童話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7):48-49.
[2]趙竹青.小學語文低學段童話寓言文體閱讀能力培養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