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婷婷
摘 要:在小學階段開展語文教學活動,老師應該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限制,對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進行不斷的創新和改革,從當代小學生興趣特點的角度出發,采用多元化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課堂參與性和學習自主性,讓他們可以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積極自主的學習和探究,進而對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語文教學;教學方法;創新研究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在我國發展和推廣進程的不斷加快,核心素養培養也成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內容。語文學科作為小學階段的重點課程之一,在教學活動中老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基礎知識,還要對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質進行培養,構建良好的文學素養。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理念也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對學生的學習需求、興趣特點進行分析,探索出符合他們學習需求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努力構建“教—學—評”為一體的教學體系,通過這種方式增強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含義
對于煩冗的語文知識來說,語文老師如果想要強化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就需要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只有在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正確導向下,才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學習環境。對于語文學科素養自身來說,其涵蓋了諸多內容:辯證性的探究思維、嚴密的語言邏輯與社會責任感、創新思維邏輯等等,只要語文老師牢牢把握住其中的一個環節,就可以優化實際語文教學課堂,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育的現實意義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深入理解,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思想指引,是語文課堂上理論基礎和知識實踐活動的完美結合。在實際語文課堂活動中,每個學生都需要擁有一定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因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不是單獨的理論,而是要融入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在老師的實際課堂上體現其最大的使用價值。近些年在新課改的發展潮流中,語文教學課堂轉變的不光是語文老師的教學思想觀點和教學手段,轉變的主要是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視以及培育。高效的語文教學方案需要滲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這一思想,用來優化實際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增強老師的專業教學水平,還能夠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科學的語文素養意識。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環境中,語文課程教學也需要向嶄新的道路邁進,在實際語文課堂活動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需要學生自主學習相關語文知識,了解課本內容和老師的講課思路,并且要注意對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視,掌握語言實踐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老師需要協助學生自主融入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這不但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地達成語文學習效果,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學習的認知。從生活的視野認真思考語言和實踐,把語文理論知識運用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促使學生認真融入生活、認知生活、了解生活,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在小學語文實踐中培育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創新性措施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實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老師需要格外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和指導,而且在此過程中語文老師要從“教—學—評”三個方面出發,還要緊密相融三方面的內容,借助創新性的教學方案和科學的教學理念,創新并改進原有的教學方案,逐步優化小學語文課堂。除此之外,語文老師還要在課堂上給學生建立一個能夠互動的點評平臺,讓學生針對周邊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老師的教學模式給出可行性的建議,從而給學生創造一個學習自由、環境優質以及文化氛圍濃厚的小學語文課堂,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
1.借助教學輔助工具豐富語文課堂
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對現代化教學輔助工具加以利用,如計算機網絡技術、新媒體設備等,在進行課文講解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與內容相關的視頻或圖片,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例如,老師在為學生講解《荷花》類似的文章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大家播放展示荷花之美的圖片或視頻,讓他們一邊閱讀文章一邊帶入圖片內容。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將枯燥難懂的文章內容以生動形象的視頻形式展現出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文章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1]。
2.借助任務型教學方案豐富語文課堂
語文老師還可以將任務型教學方式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給學生布置與文章相關的教學任務,讓他們通過文章閱讀從中找出任務的解決辦法,進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對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在預習“有趣的發現”相關內容時,小學語文老師首先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作業:學生在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呢?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課下實施高效的探討和激烈的問題論述,并且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學習小組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問題,從而讓學生在團隊的探討過程中熟悉課文知識,發現現實生活中有趣的故事。其次,語文老師需要讓學生以團隊論述為主線,在第二天的語文課堂上闡述自己日記中有關生活中有趣的發現。有些學生說:生活中有些植物葉子可以動,比如含羞草;還有些學生說:干燥劑遇到水會散發出很大的熱量;還有一部分學生說:晚上天邊的云彩有時候像火一樣紅,特別好看。以這樣任務型的教學不光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和想象力,還能夠讓其在團隊激烈的討論中掌握新知識,逐步強化學生的語文思維,進而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提高其對語文教學內容的認知能力,增強整體課堂教學效果。
(二)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促進其進行自主學習
1.采用自主學習模式,增加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
為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讓他們掌握自主學習的方式,對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激發他們對語文知識的探究欲望,調動其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將注意力投入到知識學習中。興趣才是讓學生積極主動進行知識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激發出孩子們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才可以對他們的核心素養進行有效培養,在道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在正式開展新內容教學時,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讓他們在課前通過自行閱讀文章、查找資料,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初步了解[2]。
例如老師在為學生開展《草原》類似文章講解的時候,可以對學生進行指導,讓他們對文章內容進行提前預習,通過自行查找相關資料和圖片對內蒙古的各種風俗習慣、內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草原風光進行初步了解,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內容,這樣可以對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整合能力進行鍛煉,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
2.借助生活化的情境問題方式,促使學生深入了解文章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始于學生的現實生活,是一門生活上的藝術,還是人們在歷史進程中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和積累。換句話說,在實際小學語文課堂上,語文基礎知識需要生活實踐活動以及文章問題來襯托。在培育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小學語文老師要在實際語文課堂上設置恰當的實踐活動和情境問題,并在適當的時機向學生提出。比方說,在學習《大海睡了》這首現代詩有關內容時,語文老師首先就需要帶領學生大聲朗讀詩歌內容,通過朗讀深入文章內部探索創作者的情感表達和主旨,而后語文老師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大海為什么會睡了呢?什么生物會睡覺呢?以此來活躍小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從而促使小學生在班級熱烈的探討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實用能力,讓學生緊緊跟隨語文老師的腳步慢慢了解文章中的基礎知識和詩歌中作者所使用的擬人手法表達,進而把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推向一個嶄新的臺階。
(三)實施多元化評價方式,追求相融共生
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打破傳統的應試評價的單一模式,采用多元化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評價。首先在實際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老師需要建立健全點評機制,對學生的當堂課學習狀態及時點評,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并且指導其改正,對于自身的教學活動也需要適當反省,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以及良好的語文思維品質。除此之外,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之間實行相互評價,也可以通過課堂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表現情況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老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對孩子們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進行監測,同時,老師還可以通過考試或者是聽寫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文章理解情況、生字讀寫情況、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進行評價,結合當下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對他們是不是對教材內容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對教學目標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這些都是教學評價中的重要內容。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監測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來對他們的實際學習情況有一個更加清晰的了解[3]。而且,老師可以適當提出一些相關問題,通過學生的解答情況對他們的教學內容掌握程度進行評價,這樣不僅可以引發他們對文章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和思考,還可以掌握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核心素養,同時,也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開展語文教學,老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構建“教—學—評”為一體的教學體系,這樣可以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對于他們核心素養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芬.以評促教,精評導學:小學語文從核心素養出發“教·學·評”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177.
[2]潘色芬.小學語文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研究[J].課外語文,2016(24):89.
[3]徐光華.緊緊抓住教學關鍵著力培育核心素養: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初步探索與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5):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