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英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對一件事產生興趣,就會主動地去學習它、了解它、實踐它。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是,不僅要學生“學會”知識,還要“會學”知識。小學由中年級段語文到高年級段語文,教學內容會加深,對學生的思維要求會提高,課堂上內容也會增加。這么一來就會出現由個別同學上課的積極性下降,興趣也會降低。因此,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夠合理地運用合適的方法來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己去探索,提高思維能力,這是一種有效的措施。下面就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興趣;教學方法
小學生對新事物充滿好奇,遇到后總想問個究竟,語文教師要很好地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在課堂上使學生大膽想象、提問等,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對教育工作者還是有一些要求的,就是必須要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可以亂用方法,而導致課堂的效率降低。因此,我提出以下三種教學方法,作為參考。
一、重視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首先第一點就是老師要重視學生的預習。因為預習真的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課前充分的預習,會讓學生提前對文章的難點有所了解,甚至有時候簡單的內容學生就可以自己掌握,這不僅會大大減輕老師的課堂負擔,而且更主要的是,這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個過程,是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激發了出來,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例如,在講述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時,這一課文內容主要說的就是親情的偉大,父愛的偉大,因為內容也比較簡單,也不會有拗口的句子,這就比較適合學生自己去閱讀,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有一個自己的認識。教師在為學生一些不恰當的理解做下修改,就把課文帶過了。這樣做,不僅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充分,而且還為接下來難度較大的課文的預習留下了更充足的時間,老師也會有更多的精力對難度較大的課文做更全面的講解。
二、合理地讓學生來“表演”課文內容
這里所說的“表演”就是教材中會出現一些全是對話的文章或者是裁剪的一段話劇劇本。在講述這些課文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負責一部分,讓學生在課下好好琢磨課文,琢磨人物形象,最后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出來,我認為這是另一種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因為教材中的這些文章,老師并不用做過多的講解,學生就能夠自己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這一年齡段的小學生都比較愛玩,愛展示自己,教師就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雖然是一種有效地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方法,在應用中還是要注意的,濫用的話不僅不會提高課堂的效率,還會影響到教學任務的順利進行。
比如在講述《獅子和鹿》時,就可以讓一名學生扮演獅子,一名學生扮演鹿,在課堂上以兩個人對話的方式將課文展現出來,還有一篇《小苗和大樹的對話》,這兩篇文章的難度都不大,讓學生“表演”還是挺合適的,能夠讓學生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達到很好的效果。但有一些課文是不行的,比如一些小說的文本,看著像是一些故事,學生可以演繹出來,但是這些小說往往會有深意,并且人物性格什么的也不容易把握,這樣強行地應用這一方法,不僅不會提起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課堂效率也會下降,影響以后的教學進程。因此,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地了解課文內容,根據課文難度來決定是否適合讓學生表演,合理地應用這一方法才能發揮其最大效果。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
在信息時代下,應用多媒體教學已是教師必備的一項技能。在語文課堂上的應用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在互聯網的時代下,老師可以從網上了解到更多的關于課文內容的知識,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老師的知識儲備量大了,對學生的疑問才會顯得得心應手。而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才會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從而改變過去單調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述《金色的魚鉤》這一課時,因為當時的背景發生在長征時期,教師可以搜索一些紅軍長征時的真實圖片、文字材料,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更加了解當時條件的艱苦,體會到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這樣不僅會更有益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在語文教學的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環境。語文本就是一個思想交匯的學科,就是需要學生發出自己的聲音,那么,教育工作者應該更多地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放開自我,各抒己見,為活躍的課堂提供條件。教育工作者也需要靈活地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馮美軍.談運用多媒體輔助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J].小學教學研究,2018(26).
[2]喬英亮.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7(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