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菊
摘 要:學生時期是造就一個人思想品德的重要時期,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務必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從多個方面分析了數學德育的滲透。作為一名教師要靈活把握教材,在完成知識教學的同時,應把德育、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完成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
關鍵詞:數學教學;德育;意義;策略
德育,即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指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行培養。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應當滲透到全部的教學科目中。如何在數學講授中滲入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更新育人觀念,發揮教師人格魅力
正確的人民教育觀是科學實施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論依據,是數學教學過程中思想道德教育滲入的前提,學校教育是以人為本、對等流動的過程。只有樹立師生平等、民主的理念,建立師生平等交流,才能打開學生的窗口,才能從心底出發,親吻老師,相信自己的方式,才能成功地完成道德育人的任務。德育是一個推理訓練、情感培養和微妙影響的過程。教育者本身的情況和教師所表現的精神對學生有著巨大而直接的教化。教師的黑板設計、語言表達和教師的外貌都能無形地影響學生的自我,從而培養學生的情感。比方,為了有一節好的數學課,教師做了不少準備,選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愉快地學習,而且還會對教師產生欽佩之情。從教師的角度看,責任感對促進學生的學習和今后的工作有著巨大的作用。教師應該嚴于律己,做好典范,對學生進行關愛、尊重。教師如果具有人格感召力,學生自然會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要深研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教師要從教材入手,探尋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和知識的來源上,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了解,這樣才便于找出來。例如,數學中的“引言”,是數學教學中由舊知識自然過渡到新知識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簡短,精練而自然,有時甚至只有寥寥幾句,卻影響著整個教學效果的成敗。這主要體現在:利用“引言”可以穿插數學發展史,數學家的事跡和成果,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探索精神。在數學教學中將我國數學界的名人引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例如,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是我國古代三國時期的劉徽。他還有先見之明地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一生熱愛數學,深入數學天地,日夜學習與探索,最終求出了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比西方數學家的研究成果早了一千多年。有些外國數學史家甚至把π叫作“祖率”以紀念祖沖之的偉大成果。
在數學課本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大多不明顯,這就需要教育者認真鉆研。要進一步探究課本中內在的思想道德教育成分,經過知識剖析使思想道德教育獲得貫徹。可以講述我國數學史上的數學名人的故事,如,祖沖之、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名人在數學探索中的動人故事,這不但加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和自信,學生也可以將其轉變為一種責任感和自覺性,為祖國的建設而努力學習;另外,它也能培養學生敬畏困難、努力奮斗、努力學習的奉獻精神。只要教師充分利用課本,就可以找到德育教材,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組織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選取各種各樣的講授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基于探究的研習和協作研習,在數學中,有許多規則和規律,這些規則和規律不能由教師口頭有效地教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討論、思考和總結。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不但可以培育學生的多種才能,還能夠培育他們的互相協作的才能。在教學方法上,我們可以使用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學習的學生不但要對別人的學習負責,還要對自身的學習負責,學生學習的前提是他們對自己和他人都有好處。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當團隊其他成員成功時,學生才能夠認識到個人目的與團隊目的之間的關聯是彼此聯系的;互相依靠才能成功,從很小的時候就養成認真對待其他學術成就的好習慣。
四、組織教學活動進行德育滲透
德育滲透不應局限于課堂,應與課外學習相結合。教師可以適當地展開一些數學活動或數學專題活動。比方,在學習了簡易的數據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考察家里每一天所用的垃圾袋的數目。然后,計算一個班一周、一個月和一年內家庭利用的垃圾袋數目。而后,將一個班一周、一個月、一年家庭利用的垃圾袋數目與垃圾袋對環境的影響相聯系,讓學生不但可以駕馭有關的數學常識,還可以對他們進行環境保護的培育。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自來水滴水的問題,通過學生自己的測試,可以測出每天有124公斤的水流失,每年有一個水龍頭漏水,就有大約4380公斤的驚人數字。這可以提升學生的研習樂趣,使他們積極參與學習和生活。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接受節水教育。此外,學生還應該根據自己的愛好參加各種活動,如知識講座、數學家的故事等,我相信這將起到多重作用。
總之,德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要求我們要巧妙地、有意地影響學生,讓他們沉浸在眼睛和耳朵里,安靜地接受教育。同時,也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激情,掌握培育良好思想品德情操的方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但是,我們必須注意方法,掌握數學教學中的德育程度。我們不應該壓倒別人,要提高滲透意識,讓學生自覺接受教師指導,與學生良好溝通,達到默契配合。當學生獲得知識時,道德教育會像涓涓細流一樣滋潤每個學生,這樣就可以輕松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吳安娜.健全人格,從感恩做起:淺談德育教育中的愛心培養[J].民營科技,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