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萌
摘 要: 《人間便利店》從初刊《文學界》雜志起,便引起很大關注。它在日本社會,引起集體沉思,并獲得評論界的好評,當年(2016年)即獲得日本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純文學大獎——芥川龍之介文學獎。推出單行本后,銷量高達30萬部,這在近十年來的芥川獎獲獎作品中實屬罕見。該作品,帶有實驗先鋒性質。本文基于自由主義,解讀分析人們所謂的“不正常”和“正常”。
關鍵詞: 自由選擇;“正常”;“不正常”;人生;價值
《人間便利店》作者村田沙耶香1979年出生于日本千葉縣,畢業于日本玉川大學文學系藝術文化專業。從大學開始就在便利店打工。大學畢業后沒有進入職場,直到現在仍在便利店打工。日常在便利店打工,工作之余寫作。在人們眼里簡單普通的便利店工作,在村田沙耶香看來是穩定生活的保障,便利店是第一個能讓她認真工作的地方。在便利店她可以觀察人生百態,可以激發創作靈感。正是在便利店工作18年的經驗,便利店的一切早已深深地印刻在她的腦海里,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使得她在作品中對便利店的描述細致入微。這種生命的體驗使她思考人生,感悟頗多,才有了這篇引發人們深思的文章。
《人間便利店》主人公古倉惠子三十六歲,大學畢業后沒有選擇進入職場,而是在便利店打工,一做就是18年,沒有交過男朋友,至今未婚,孤獨地生活了18年。來來去去惠子送走了很多店員,就連店長也換到了第八任。她每天吃便利店賣的便當,每天聽著收音機發出的咔咔聲,每天看著干凈的店面,每天說著“歡迎光臨”迎接顧客,每天過得平靜。惠子的家人、同事、朋友對此感到不可思議。只有惠子知道,一切都在變,只有一直不變的便利店才能給自己安慰。突然一天,新同事宅男白羽闖入了自己的生活,“你這樣活著也太奇怪了吧?”他說。惠子開始思考,難道自己的人生是畸形的嗎?
一、別人眼中的惠子
惠子小的時候,觀點就和別人不一樣,可能是由于沒有情感,缺乏感知和同理心,惠子曾多次做出正常人不理解的怪異舉動——上幼兒園的時候發現有只鳥死在公園里,別的小朋友都傷心地哭了,惠子卻把死鳥拿到媽媽跟前,提議把它吃掉。面對母親怪異的眼神和“小鳥很可憐,要給它做個墳墓”的引導,惠子十分不解。她看著別的孩子埋葬死鳥,又用花的尸體裝飾在四周,覺得十分困惑。小鳥死了可憐,就要掐死活生生的花去祭奠?類似的事情有很多,為了勸架惠子直接拿起鏟子砸同學的腦袋、為了制止老師發火惠子扯開了老師的裙子……每當惠子試圖解決某些問題時,由于缺乏常識、不顧后果,反而引起了更大的騷亂,惠子的父母不斷受到校方和家長們的指責。每次出現狀況惠子總是試圖按照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她的這些行為卻總是被大家定義為“不正常”。
二、惠子的妥協和隱藏
漸漸地,惠子的內心對周圍的人群和環境筑起了一道無形的高墻,將自己包裹起來,與外面的世界隔離開來。在文中,惠子是這樣自述的:“我決定在家以外的地方杜絕開口說話。要么模仿眾人,要么遵從他人指示,放棄一切主動的機會。除非必要決不說話,從不做出自主的行動。”為了不再闖禍,惠子開始偽裝隱藏自己,開始模仿他人言談舉止,穿衣打扮,讓自己變得和大家一樣。大學畢業后沒有進入職場,選擇在標準化、同質化的便利店工作。在這里大家穿上統一的服裝,做著同樣的標準化動作,說著同樣的話,所有人的出身、性格、年齡、相貌都被同質化,在這里惠子和普通人一樣,成為大家眼中的“正常人”。
三、懷疑自己的人生選擇
在便利店的隱藏,惠子還是有一點和大家不一樣,她一直沒有交男朋友,36歲了還未結婚,一直在便利店做兼職。在大家看來,這一點似乎也不可思議。雖然在白羽出現之前有很多人問惠子,你為什么不結婚?為什么不找一個正式的工作之類的問題。惠子都會用妹妹教她的話語,以“沒找到合適的人”“身子骨弱,需要照顧父母”等理由搪塞人們的疑問。直到有一天白羽的出現,白羽毫不留情地質疑惠子的生活。對惠子直言“你這樣生活也太奇怪吧”?面對白羽的質疑,一直模仿他人努力讓自己過上普通人生活的惠子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為了消除大家經常向她提的問題,她想到了一個辦法。和曾在便利店兼職過的白羽同居,偽裝成戀人關系。這樣徹底成為大家眼中的“正常人”。在白羽的慫恿下,辭去了便利店的兼職工作,并嘗試找一份比較正式的工作。這是惠子努力嘗試進一步對這個世界的妥協與退讓。小時候發現自己和他人不同,為了不再引起麻煩,選擇對世界的妥協,開始不再用自己的方式和想法處理問題,開始保持沉默,隱藏內心模仿他人,讓自己看上去和大眾一樣。這一次她又再次選擇了妥協,為了讓自己融入社會,她想到和白羽偽裝戀人關系,甚至離開舒適的環境,辭掉早已融入她生命的便利店工作,嘗試找一份正式的工作。
四、自由主義下“正常”與“非正常”存在嗎?
在薩特看來:“人是自由的,人可以自由選擇,可以通過自由選擇獲取本質,賦予自為存在以意義,從而超越荒誕性與偶然性。”薩特認為:“由于自由是我自己的,因此自由意味著選擇的絕對性。但是人在現實的處境中要受到‘牽涉和‘限制,我和他人的關系總是處在沖突和矛盾之中。”薩特承認人性沖突的必然性的同時,又“反對消極地清靜無為地坐以待斃,而主張奮斗、自我選擇”。惠子在辭掉已經融入生命中的便利店兼職工作后,變得頹廢、迷惘、恐慌、無助、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失去生存的意義和生活的目標。冥冥之中惠子仿佛聽到便利店所有的聲音在震動,所有的聲音都富于某種意義,在召喚她,引起心中的共鳴。惠子竟鬼使神差地走進便利店,開始擅自指揮店員該如何工作。正是這種夸張的手法,體現出惠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和真實的選擇。用這種敘事方式更好地讓讀者體會理解惠子心中的渴望,以及自己的價值和目標。
小時候惠子曾多次做出正常人不理解的怪異舉動,被大家認為“不正常”,是異類。可是當她慢慢地開始偽裝自己,努力地模仿周圍的人,變得和大家一樣的時候,就被大家認為成“正常”人。所謂的“正常”和“不正常”是如何劃分的呢?其實很簡單,當你的性格、想法、做事方式和大眾不同時,你就成為大眾眼中的“不正常”。其實沒有“正常”與“不正常”之分,大眾眼中的“不正常”只不過是少數人選擇了和大眾不同的選擇,選擇沒有正確與否之分,勇敢地遵從內心,勇敢地展示自我意識就好了。人生來是自由的,人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我們沒有必要對別人的選擇、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也沒有必要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小說最后,惠子最終放棄了派遣工作的面試,與同居人白羽解除戀人關系,選擇分道揚鑣。意味著她同時放棄了進入職場和組建家庭的機會。她說:“即使所有人都反對,我仍然要當一個便利店的店員。”這是惠子第一次褪去偽裝,第一次自主選擇,第一次強有力地喊出心中的想法。如果說大學畢業時惠子是迫于生存的窘境和生活的壓力,無奈在選擇便利店兼職的話,那么這一次則是她勇敢展示自我意識、表達自由渴望的主動出擊和自由選擇。
法國哲學家薩特曾說:“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道德標準或宗教信仰,人有選擇的自由;要評價一個人,要評價他的所作所為,而不是評價他是個什么人物。”村田沙耶香通過一個小小的便利店,揭示了充滿自由和豐富內涵的現代社會背后,個人選擇并未得到尊重的事實。看似物質越來越豐富、精神越來越自由的現代社會,究竟是什么扼殺了現代人生存方式的多樣性?人們普遍認為,到了該做什么的年紀就應該做什么,人到了年紀就應該結婚生子,生活中到了結婚的年齡,父母和親戚就開始催著結婚生子,那些選擇不結婚單身的人,則被認為“不正常”。其實結婚生子是一種生活方式,不結婚選擇單身同樣是一種生活方式。不能說哪種生活方式好,哪種不好。不管是哪種方式只要讓人感到幸福,都是正確的生活方式。我們沒有必要在乎別人的看法,了解心中的想法,遵從內心。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很難遵從內心,在主流趨勢下,選擇了妥協,跟隨大眾。其實大家也不清楚為什么要這樣選擇、要這樣做,只是覺得大家都這樣做而已。其實是我們自己扼殺了生存方式的多樣性。我們不夠勇敢,沒有勇氣選擇自由,面對問題選擇逃避、偽裝、妥協。人是自由的,人可以自由選擇,可以自由選擇獲取本質,賦予自為存在以意義。反對被社會“同質化”,遵從內心的聲音。不再因為不符合別人要求而感到抱歉,奪回作為人基本的自由選擇權,獲得精神的重建與再生,賦予作為人的意義,找尋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崔雪婷.當“一切”被裝進便利店[N].吉林日報,2019-06-01(007).
[2]謝琪.《便利店人》的故事構建研究[J].作家天地,2020(13):12-13.
[3]周菲菲.《便利店人》中的當代都市書寫的空間維度[J].當代外國學,2018,39(02):97-105.
[4]呂衛清,鄭格.基于存在主義解讀《便利店人》[J].長春教育學院報,2017,33(08):36-39.
[5]呂衛清,安部智子.隱遁于便利店里的荒誕人——村田沙耶香《便利店人》主人公形象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6(12):44-46.
[6]王靜.第155屆芥川獎作品村田沙耶香《便利店人》——對“正常”和“非正常”的拷問[J].長江叢刊,2016(34):70-71+73.
[7]村田沙耶香.コンビニ人間[M].東京:文藝春秋,2017.
[8]宋波,張璋.身份認同的困惑與焦慮:論村田沙耶香的《便利店人類》[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3):28-32+93-94.
[9]柳鳴九.為什么要薩特[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10]楊洪俊.“正常”何謂的追問——《便利店人》的生態女性主義釋讀[J].外國文學(01):13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