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要求學生善于“說”,說發現、說疑問、說思路,進而通過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達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本文圍繞基于學習力背景下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討論,旨在為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工作帶來一點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 學習力;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提升
引導學生對數學進行正確表達是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但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度強調讓學生解決課本問題,并通過習題進行反復強化訓練,讓學生在一種相對機械化的背景下開展學習,不利于對小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同時,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客觀的個體差異,學生的學習力也必然存在差異,這種情況下如何基于小學生的不同學習力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表達培養,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共同面臨的一大難題。
一、注重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
數學語言培養是小學數學學科的一項隱性課程,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僅要了解、掌握這些語言,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使用這些數學語言。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大多依賴于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引導,缺乏獨立思考,這時候教師更加要重視自己對學生的引導作用,結合學生性格、學習需求、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語言表達引導。比如,對于一些在學習中過度緊張的學生,則需要教師對他們加以耐心的引導,鼓勵這部分學生將心中的想法大膽表述出來,當學生克服了緊張與恐懼時,教師應當及時對他們進行鼓勵,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如此,經過長期性的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取得有效提高。及時的鼓勵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另外,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鼓勵小組范圍內進行討論解決問題。小組討論也是學生表達的一種途徑,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訓練中,小學生的語言表達習慣逐步建立并完善,有利于學生今后順利地表達心中所想、所感。[1]
二、加強興趣指引,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小學生的興趣為指引對學生進行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實現小學數學表達能力培養教學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參與表達能力培養學習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出發,對激發學生的興趣加以恰當的引導,提升興趣激發的實效,讓學生發自內心的產生表達的意愿。小學生由于年齡的特點,對身邊的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在生活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學生喜歡對父母進行模仿,因此家長應當注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樣,在學校教學中教師也應當注重為小學生營造有利于激發質疑意識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在提問中提高表達能力
很多小學生在課堂上不敢提問,這嚴重影響了培養小學生的表達能力課堂教學實效。普遍來說,學生不敢在課堂上提問的原因大多是學生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引起教師的批評或者同學的嘲笑,或者擔心自己所提的問題太過淺顯或太復雜。要改變這種情況,教師首先要能夠為小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敢問敢想,積極質疑。尤其是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困生來說,即使學生產生的質疑存在上述問題,教師也要以賞識教育為主,避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情況發生,采取恰當的方式對學生的懷疑進行糾正或回答,引導學生產生懷疑的勇氣[2]。例如,在進行百分數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同學們熟悉的班級為例,若女生占男生的80%,那么這個班一共有多少人?其中女生人數多少?男生人數多少?很快便有同學提出質疑:題目中沒有明確的規定班級人數總數,缺乏必要的條件,是不是無法得出結論?對于小學生來說有這種覺悟已經屬于大腦運轉比較快的學生了,但是這道題放在成人的思維中其實是可以得出結論的。因此,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班級人數可不可能是小數或者分數呢?”在整數的思維下,加上80%這個已知條件可以約分成4/5,說明這個整數要能夠被5整除,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僅完美地解決了學生的疑問、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鍛煉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幫助小學生獲得全面提高。
四、借助認知沖突,促使學生善于表達
打破已有知識結構,并發生與新知識間的沖突,即為認知沖突。數學學習,是以幫助學生完成抽象思維的構建為目的。然而小學生具有更強的具象感知能力,自身知識水平與數學學習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時,就會有困惑心理形成,此時教師若是能將學生認知沖突及時捕捉,便能引導學生踏上深入學習的道路,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激發其對新知識的渴望。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制造認知沖突,通過問題情境展開引領。
如在教學“推導圓的面積”時,教師可要求學生繪制一個圓(半徑為6 cm),并對其面積進行計算。個別學生首先會將圓形內最大正方形面積求出,然而在面對正方形四周剩余的圖形時卻不知應該如何計算,也有個別學生采取了數方格的方法,但是面對不是整格的地方時也不知所措。針對學生的疑惑,教師需要將學生認知沖突抓住,適當點撥:“能否將圓形朝著已學過的圖形轉化呢?”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思考圓形應該如何切割,并自行拼湊。此時,將圓形等分為8份或16份后,拼接出與平行四邊形近似的圖形,學生能夠輕易計算出該圖形的面積[3]。此類借助認知沖突展開教學的方式,可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有利于主觀能動性意識的發揮,最終可促進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五、開展多元評價,提升書面語言表達質量
對于學生書面語言表達方面的規范過程來說,教師可以對學生日常的測試環節與作業環節發現的問題進行指導。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大部分的教師在批改作業時,是利用“√”和“×”的方式或者是直接標出錯誤的地方,這種形式無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表達是錯誤的,也無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點在哪里,無法促進學生書面語言的表達。因此,為了提升學生書面語言表達的針對性,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用書寫評語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規范表達,比如“書寫工整”“你真棒”等,也可以用自制的小印章印上對應的評語,通過蓋印章的方式給予獎勵。此外,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也需寫上對應的評語,比如“計算錯誤”“理解不當”等,并為學生指明修正方向。其次,明確評價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作業進行自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標注問題所在,及時找到解決辦法,這樣能夠避免發生二次錯誤,提升書面表達的整體質量。
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基于學生學習力的差異性進行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湯貞.淺談數學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方法[J].試題與研究,2020(01):37.
[2]馮國紅.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數學課上的重要性[J].學周刊,2020(03):105
[3]郭建平.有序推進,在說題中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J].小學教學設計,2019(35):63-64.
楊生貴? ?江蘇省南京市莫愁新寓小學校長。